道和產業化憑什么 周希儉:讓產業化達100億
發布: 2013-04-26 10:55:21 作者: 未知 來源: 中國經濟網

多年運籌
系統產業化絕不是現在才有的,而是周希儉多年的夙愿。
周希儉出生在浙江海寧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據說,他的爺爺是大地主,父親當時身邊的仆傭就有好幾個。父親學了一身本領,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海寧自古以來商業就非常發達,尤其是清朝乾隆年間,當時海寧商人做的是皇家生意,所以大部分海寧人有經商的天分。敢想敢干,做一番大事,是許多海寧人的共性,好像只有這樣才配得起先祖們做皇家生意的榮耀。
周希儉就是這樣的一個人。1975年出生在浙江海寧的他,內心深處一直洋溢著這樣的夢想。
周希儉曾有過穩定的工作,收入頗為不菲。但他20歲就開始創業,賣過音響、服裝,均大有斬獲。1996年開始做直銷,在一家企業做到翡翠營業經理。從2002年到2006年,他先后進入如新、月朗國際,期間他以11個月的時間成為如新中國第一戶寰宇領袖。
也正是在如新,周希儉開始了系統化運作的實踐,他創辦的協美系統,完全按照公司化運作,是亞洲第一個按照公司化運作的系統。這也為他后來運營直銷公司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009年周希儉進入中脈集團,出任中脈國際副董事長,以35歲的年齡成為中國最年輕的直銷企業家。在他的引領下,中脈建立了道和系統,開始搶灘直銷市場,3年內在中國各地開設了超過5000家生態養生館和近20家分公司,并在美國、日本、菲律賓、俄羅斯等國家開拓市場。僅僅用了3年時間,他就讓中脈在行業內一鳴驚人。
從直銷人蛻變成企業家,再經過打拼,一個人或許能就此打造一個商業王國,這無疑是成功的,甚至是眾多人夢寐以求的結局。而在直銷歷史上,這樣的商業大戲曾多次上演。
當代最著名的直銷企業,其創始人無不是直銷員出身。安利創始人溫安洛和狄維士就是一家直銷企業的直銷員,玫琳凱創始人玫琳凱?艾施也曾是一家直銷企業的直銷員,他們創造的直銷傳奇同樣令人尊重。
周希儉如果按照常規的路子走下去,幾年十幾年,他無疑將演繹類似的直銷傳奇。
然而,這遠遠滿足不了這位海寧人的欲望。
如果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可以說周希儉是成功的,但他只是在復制成功,走一條前人走過的路,并且做一件前人做過的事?生產產品并以直銷的模式銷售出去。
“要成就一番大事業,首要條件就是要敢想。”周希儉常常這樣說。
周希儉敢想的,絕不只是成為一個優秀的直銷員,也不只是打造一家直銷企業,而是比直銷企業更寬廣的系統產業化,盡管他知道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礎。
“實現系統產業化,是我不變的夢想。”周希儉坦言,在如新運作協美系統的時候,周希儉就提出了系統產業化的構想,如今這已經成為道和系統的夢想。
最佳時機
盡管幾年前就有了系統產業化的構想,但周希儉認為,現在才是實現系統產業化的最佳時機。
事實上,系統產業化盡管是周希儉的首創,但許多系統的領導人曾有過類似的想法,并且同樣擁有成熟的系統,可惜鮮有成功者。
為什么呢?“并不是系統本身的問題,而是機制問題。”周希儉說,“這個機制,第一個機制是,系統產業化必須是公司化運作而非系統運作,第二個機制是系統領導者要有決策權。”
系統產業化首先要公司化運營。
許多系統領導人在系統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會覺得系統就是自己的資產,也會過于迷信自己在系統里的領導力,認為自己想干什么,大家都會跟著他一起干。“這是一種錯覺。”周希儉說,“第一,系統成員會認為這是個人行為,不能代表公司;而公司運作則是以公司的資產和信譽做背書,信譽度高;第二,系統的能力有限,但公司實力強大,并且公司背后有強大的資源;第三,系統屬于松散型組織,難以有穩固的財務機制和項目運營機制,但公司有嚴格和規范的制度,并且能確保執行;第四,系統的合作公司并不喜歡,怕你走偏,但系統的任何做法都不用向公司匯報,所以合作公司會阻礙發展,系統下的人也會向公司投訴。”
系統產業化的第二個必備條件是必須有決策權。系統產業化并不是簡單地賣產品那么簡單,而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投入大,回報周期長,并且一旦成功收獲頗豐。系統領導人如果沒有決策權,則很難在項目選擇、運營戰略、分配機制等方面制定與系統成員訴求相匹配的模式。
慶幸的是,周希儉現在這兩項必備條件都已具備,此次系統產業化,完全由中脈科技擔綱運營,而周希儉作為公司的副董事長,同時是道和系統的領導人,擁有產業化所必備的決策權。而這些,剛好是其他系統領導人所不具備的。
隨著道和系統的成熟,讓周希儉迎來了實現系統產業化的最佳時機。
失敗是成功之母
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
早在十年前,周希儉已經試水系統產業化。2003年他和他的團隊在溫州開辦咖啡廳,裝修、用人都用上了當時如新協美的系統文化,他以為只要系統團隊建立起來,任何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任何事情都能做。“最寶貴的智慧往往從探索中得來!”對待往事,周希儉顯得誠懇又沉靜。
那是一次并不順利的產業化經歷。周希儉回憶說:“當時是要系統成員開店,并沒有設定開店的資格門檻,結果有些人把身家投入進去后,每天便盯著營業額。沒辦法,本來就只那么一點錢,誰都會盯住。結果忘了自己的直銷主業,而是去經營咖啡店。結果怎樣呢?他擅長的是做直銷,但卻干了經營咖啡店這件不擅長的事情,反而把主業丟掉了。可在經營咖啡店的時候,他又和客人講直銷,結果把客人也講跑了,兩邊都沒有做好。”
吃一塹長一智。這次進行系統產業化,周希儉的原則是:“直銷的歸直銷,產業化的歸產業化。”所有的產業化項目,都聘請專業人士經營。除此之外,對參與產業化投資也設定了門檻,規定只有鉆石皇冠俱樂部的成員才能參與。“這些成員都有較好的組織能力、領導力和影響力。這些人的收入都有比較好的保障,抗風險能力強,投資產業化后,并不需要時時來盯著投資的項目,哪怕做失敗了也關系不大,這樣才能專心把自己擅長的直銷業務做好。相反,如果資金不充裕,你叫他不盯著都難。”
那系統伙伴做什么呢?系統伙伴只干他擅長的事情?做直銷業務。而在產業化項目方面,他們只需要做兩件事:消費和推廣。“我們有龐大的人員網絡隊伍,他們本身就是巨大的消費群體。而我們又會通過一套獎勵機制,鼓勵他們去推廣我們的產業化項目。這種推廣的力度,不是一般的廣告投放所能比擬的,并且可以迅速地擴充更多的消費群體,形成一種裂變效應。”至于怎樣推廣,周希儉微微一笑說,“這個不用擔心,因為我們有系統,按照系統去做就可以了。”
這位海寧人,永遠是那么淡定而從容。
窗外,天色已經昏暗了,黃埔大道亮起了路燈,一座一座高樓大廈綿延而去。周希儉說:“在道和系統3周年年會上,我向6000名合作伙伴承諾,兩年后要在廣州建一座39層的總部大樓,在容納5萬人的會場里召開5周年大會,讓產業化達到100億元。”現在是周希儉最夢寐以求的狀態,他已經等待系統產業化十幾年,走過這段艱辛的路程后,夢想終于漸漸落地,但在兩年內要兌現自己的承諾,周希儉無疑還要面對不少的考驗。然而,夢想、責任自有萬鈞之力,這或許正是他堅定不移向前邁進的理由。
上一篇:下一篇: 周希儉的系統產業化夢想 看準前景規劃大...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