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稱“公益聯盟” 傳銷竟戴上“愛心助學”面具
發布: 2013-01-23 15:26:49 作者: 吳彪 來源: 濟南時報

濟南市民劉女士是一名公益人士,近日,劉女士加入一個自稱由外地愛心人士組成的QQ群,本以為是個“公益聯盟”,卻不想掉進傳銷組織。對此,濟南市工商部門發布消費警示,提醒市民有傳銷分子偽裝成“愛心使者”,以“愛心助學”的名義從事網上傳銷,切勿上當受騙。
“剛開始大家聊的都是公益活動心得,對方對愛心助學很上心,”劉女士說,后來他們極力邀請她加入一個公益聯盟。當進一步聊起“公益聯盟”加入條件時,劉女士被告知需先繳納不菲的捐贈費才能成為“愛心使者”,這些錢并不是全部用于慈善助學,而是都要上交“集團”。同時愛心事業與自主創業掛鉤,需要繼續發展“愛心使者”。新人的“捐款”將按照一定比例獎勵給劉女士自由規劃使用。“自由使用不就是返現?這是個傳銷組織。”劉女士將此事舉報到工商部門。
經工商人員調查,在一個名為香港某集團有限公司開設的網站上看到,該網站自稱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1年3月的香港集團化公司,受香港政府委托,從事“團體觀光旅游、拉動內需、愛心慈善助學、聯盟自主創業、解決社會就業壓力”等五類毫無關聯的經營業務,是“將慈善事業商業化的奠基者”。
一番調查后,工商人員找到了一個隱藏的“助學基金管理平臺”,隨后發現該組織要求申請人捐款后才能通過會員認證,并獲得推薦資格。會員推薦新人參加,可按照推薦人數多少,得到“互助補貼、拓展獎勵、培育獎勵、層級獎勵、服務補貼、原始配股”等名目繁多的獎勵。會員僅需要將所獲得收益的10%拿出來作為“助學基金”,按照組織的發放要求,以“愛心助學俱樂部愛心大使”名義捐助貧困學生。各類名目獎勵只有一個來源,就是會員推薦發展新人時,新人所繳納的“捐贈費”。
濟南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局副處長邵長海介紹,除拿出10%的不法收入來“替人行善”外,這群“愛心大使”同一般傳銷人員并無區別。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傳銷活動網絡化、隱蔽化的趨勢更加突出,有的傳銷活動甚至同非法集資等金融犯罪活動相互交織。欺騙性更強,危害更大。建議市民發現疑似傳銷活動時,要盡快向公安或工商部門舉報。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