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芳轉型零售前景未卜 預測不排除會進行第五次轉型
發布: 2013-01-16 15:32:29 作者: 潘靜 來源: 北京商報

“雅芳在中國的業務主要是零售。”業績連年下降,在直銷和零售之間搖擺多年后,雅芳在2013年初宣布第四次戰略轉型。雅芳此時進軍化妝品零售,面臨的是屈臣氏、絲芙蘭、萬寧、嬌蘭佳人、莎莎等化妝品專業連鎖店深耕已久的市場;從品牌層面講,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雅芳已經淪為中低端“邊緣品牌”, 甚至被業界認為其并不是一個消費品牌,僅是一個產品品牌。轉型做零售的雅芳并不被看好。
缺少零售基因
從今年1月1日開始,雅芳中國在全國低調推行裁員計劃,每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僅保留省會城市一家分公司。與之相對應的是,雅芳在商業模式上計劃從“全直銷”模式重新轉為零售模式。雅芳稱,“我們投入人力與資源增設了全新的零售渠道營銷組和業務拓展組,雙管齊下助力零售業務的發展”。
轉型零售是雅芳1990年進入中國以來的第四次戰略調整,被廣泛解讀為“挽救搖搖欲墜的業績”。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2年,雅芳的銷售額分別為28億、18億、10億和7億元。
行業營銷專家馮建軍并不看好雅芳借轉型零售涅槃,“做零售是一條不歸路”,他分析,做零售前期非常漫長,要經過多年探索才能對商品結構、品類、零售技術、運營團隊、顧客管理和標準化體系建設一個初步的了解。以屈臣氏為例,現在有1300多家店,但從1989年到2004年,全國只有50家店。而以直銷起家的雅芳,至少現在看來在以上幾個方面并無突出之處。直銷已滲入了雅芳的營銷基因,而零售并非雅芳在全球的主要商業模式。而且做零售歷時之久對其拯救業績來說并非立竿見影。甚至有人預測,若短期看不到效果,不排除雅芳進行第五次轉型。
品牌已邊緣化
“不可否認,雅芳曾經在特定的歷史年代,創造了一個特殊的模式,但是現在隨著渠道和品牌的多樣性,整個化妝品品牌的零售格局和競爭格局已經被完全改寫了。”馮建軍直言,雅芳品牌已經處于邊緣。
記者調查發現,其在北京的店面正在不斷退出主流商圈和城市中心地段,大部分位于昌平、大興、通州等郊區,基本撤出三環以內。根據雅芳官網提供的店鋪信息,很多店鋪地址都有變動,大部分店面在租金到期后選擇向外環遷店,甘家口店和公主墳店等市區的店面電話已經是空號。一位2005年加入雅芳的經銷商向記者介紹,“與前幾年相比,現在的年銷售額減少了三分之一多”。銷售下降的同時,利潤也在同比例下降,但成本增加了不止三倍。上述人士分析,像現在他所擁有的十幾平方米的店面在公主墳大概需要20萬元左右的租金,關店并不意外。他表示,雅芳目前的定位是中端偏低端,現在幾乎不做廣告,消費者對品牌并不了解,再開發新客源比較困難。
同時,在與其他化妝品品牌或者渠道競爭時,平均10-20平方米的街旁店面每天都在打折,大部分產品價位在10-100元之間。不管是店面面積還是產品價格,雅芳都趨于低端化。
生存空間難覓
“雅芳轉型零售,當務之急是找到市場地位和商業模式。”馮建軍分析,現在的化妝品零售市場格局基本確定,高中低端的定位都已有品牌進入,雅芳此時進軍零售生存空間有限。
以化妝品零售市場的現狀看,既有專注高端和精品的絲芙蘭,也有以普通白領為目標群體的屈臣氏和萬寧,還有重新調整定位的莎莎,以及主攻中低端的后起之秀嬌蘭佳人。其中,最早進入中國的屈臣氏一家獨大,已經擁有1300多家店鋪,2500萬個會員,單店500萬以上的店鋪占55%。嬌蘭佳人,2005年成立,目前全國560家店,并且計劃在2020年營業額達到500億元,門店數量過萬。
在上述人士看來,雅芳做零售可以定位二三線、三四線市場的住宅區、社區店,尋找錯位競爭優勢,借鑒社區診所的方式,提供皮膚診斷、理療等附加值的服務,讓服務成為其最大的特色。但這并不容易,馮建軍分析,做實體店鋪,不管是在百貨店還是街旁店鋪,商業地產的壓力非常大,用人成本也極高。“對雅芳來說,也許錢并不是問題,但進入時間太晚。”
上一篇:浙江康恩貝制藥挺進直銷,你怎么看? 下一篇: 質檢總局抽查90種固體飲料 易健富饒均合格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