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安農 與愛同行——記北京安農研究院院長李永生
發布: 2012-11-23 08:50:27 作者: 塵埃 來源: 中國直銷網

在遇到北京安農研究院院長李永生先生之前,一直以為食品安全是農民的問題,是科技的問題,是政府監管不力的問題,沒想到李院長的說法讓人不由得不相信:食品安全問題表面看是產業的問題,實際上是文化出了問題,是人們的思想問題,是人們的情感出了問題,也就是社會缺少愛了,因為產業的基礎上文化,文化的基礎是愛,沒有愛的文化,就沒有積極有效的文化力,所以完全可以把食品安全問題歸結為文化力的問題。
作為安農計劃的主創人,北京安農研究院院長,安農大講堂主講人,李院長接受良知的指引,責任的召喚,懷著滿腔熱忱,以博愛之心推動安農事業,帶著敬佩和感動寫下這些文字,讓我們共同見證安農事業的成功!
一、安農計劃
食安民安,農安國安!
2012年2月26日下午,記者在安農計劃啟動儀式上聽到了這樣的吶喊,這個聲音發自一位草根詩人,安農計劃的主創人李永生,他的人生格言是:希望用自己的簡單應對一切復雜!做了多年教育、環保等多種公益活動義工的他,因為崇尚簡單,習慣于用詩句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卻并不以詩為樂,而是以開拓者的姿態進行著田園詩一般的人生實踐,希望和更多的人一起,走近田園,尋找詩意。他做人做事一向保持低調,今天,之所以高調推出安農計劃,是因為他認為,安全只能扎根土地,健康需要扎根人群!他希望做一個播種人,撒下一粒粒種子,和眾人一起勞作,一起收獲,收獲共同的健康,共同的快樂!
我們通過他的演講知道,安農計劃包括三個方面:安農教育,安農平臺,安農公益。就是希望通過實施安農計劃,推廣安農模式,實現全社會支持農業,搭建一個被稱為安農俱樂部的產業化系統化服務平臺,通過推廣新技術新產品新觀念新模式,達到用品牌化標準化推動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二、北京安農研究院
食品安全及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
安農計劃啟動后,李永生經過努力,終于在六月份成功注冊了北京易通安農農業科技研究院,為安農計劃的實施搭建了一個有效的平臺。
李永生認為,未來經濟將以平臺經濟和創意經濟為主導,安農計劃的核心就是創意加平臺。農業的出路在市場,市場寬度在信任,重建信任的手段可以有六:其一,推廣微生物技術提高農產品品質降低生態農業生產成本及價格;其二,以生物肥等農資為易貨貿易的起點推動訂單農業;其三,利用多種傳播方式打造安農品牌;其四,推廣CSA模式(社區支持農業),拓寬消費者主動參與主動監督農業生產的通道;其五,充分利用網絡監控、實時檢測等現代工具,對農業生產過程、農產品品質進行實時監督、檢測;其六,政府大力支持。只有找到避免生產者使用有害的生產方式追求高收益的解決方案,才能有效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才能真正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安農計劃的實施,是以發展訂單農業為起點,以微生物技術為基礎,從改良土壤開始,提高農產品品質,保障食品安全,降低生產及流通成本,系統化抑制化學農業及過山車農業,整合信息、市場、物流等要素,集成化支持生態農業。
三、安農大講堂
傳播安農文化,倡導安農責任。
愛是人類文明的起點,也是解決食品安全的起點。安農大講堂由北京安農研究院院長李永生主講,從愛講起,用哲學的視角,從人的社會心理、社會面孔解讀人的社會行為,以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市場的關系為主線,全面闡述文化及文化力對產品、產業的深刻影響,引起人們對自身情感、思想、責任、行為的反思。
1、文化與科技:科技,農業產業,食品安全,人類健康
2、文化與市場:生產方式、消費方式、交易方式,需求與創造
3、文化與環境:社會環境,心理環境,生態環境
4、文化與道德:規律,規矩,規則,神道,人道,魔道,公共性,責任,信任
5、文化力與文化:教育,藝術,生活,人性,人格,品位,品味,多樣化
6、文化力與思想力:情感、方法、愿景、信念
7、文化力與生產力:創新力,轉化力,持續力,分解力,和解力
8、文化力與生產關系:凝聚力,吸引力,平衡力,組合力
我們期待安農大講堂早日在全國各地開講,也期待北京安農研究院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新產品新技術新觀念新模式。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安農計劃的實施將給人們的有機生活帶來強有力的支持。
上一篇:下一篇: 羅永亮離職金日 表態從未接觸過天福天美仕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