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記:國際性家族企業中國公司的獨特存在
發布: 2012-10-10 11:11:07 作者: 未知 來源: 經濟觀察報

相關行業: 食品飲料
現任李錦記董事局主席、第三代李家傳人的李文達曾提出一句口號:“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李錦記。”隨著跨國公司客戶的出現,這口號被改為:“有人的地方就有李錦記。”2012年7月,神九飛天,作為航天員食品的醬料供應商,李錦記旗下五款醬料產品隨神九進入太空。李文達開玩笑說,連太空都去過了,我們應該說“沒人的地方也有李錦記”。
這個玩笑的橋段,實則寄托了一個家族企業擴張和品牌升級的雄心。
“讓李錦記的醬料能像‘Intel in-side’一樣,人們知道某道菜里面使用了李錦記產品,就覺得美味、安全,這是我們的終極夢想。”9月5日,李錦記(中國)銷售有限公司總裁周志毅確認,下一步李錦記最重要的課題是品牌升級,他說,在經過以產定銷向分銷渠道轉向,實現單純B2C業務到B2B和B2B2C業務結合后,現在交給李錦記的問題是,作為傳統行業里面的家族企業,如何向外界強化國際化現代化、高品質和健康的品牌形象。
當星巴克遇到李錦記
2011年的一天,星巴克打算推出一款新的泰式三明治,想要既保持西式的風味又不失東南亞風情,而當時市面上并沒有這樣一種泰式辣椒醬可供使用。于是,這家美國公司慕名找到總部位于香港的李錦記公司,希望后者專門為其研發一款醬料。
在過去,李錦記的客戶通常是家庭主婦或者中餐廚師,渠道幾乎完全是B2C的零售。1888年,李錦裳在珠海一個村莊通過發明蠔油的小作坊起家,創立了李錦記品牌。100多年過去了,華語世界通過蠔油、醬油認識了李錦記,尤其在蠔油市場,李錦記在美國和日本占據80%以上的份額。
在過去,傳統調味品市場進入門檻低,競爭激烈,做大不易,李錦記憑借單一產品、單一市場,即可獲得醬料品行業的主導地位。而李文達意識到,長期這樣是不會有崛起的可能的。
星巴克的到來給李錦記打開了一扇窗,不僅是家庭主婦,不僅是華語市場,在零售業務外,工業客戶是一個潛力無窮的空間,李錦記的醬料也不能僅僅停留在傳統的產品線上。
美國客戶到來之后,李錦記甚為重視,派出專門的研發人員與星巴克共同開發出味道獨特的泰式辣醬。星巴克僅僅是一個開始,隨后,李錦記嘗試進入麥當勞、肯德基、三全、小肥羊、思念、海底撈等更多企業的中央廚房,并專門為此成立了研發團隊——為這類新客戶專門設計的新產品往往要經過漫長的研發過程。
在李錦記內部,將這類客戶稱為工業大客戶,周志毅則把這叫做“B2B2C”業務。他說,即便提供給企業,最終還是要面對消費者的。人們為什么喜歡米其林?因為一看到這個標志,就想到了某種可信賴的品質。李錦記的終極夢想是,未來人們一看到有李錦記的標志就想到因為有李錦記,這一定是美味的菜,至少是安全的,就好像Intel inside標識一樣。
2007年,李錦記完成了從以產定銷到分銷渠道的轉型。到2011年,在家庭主婦和廚師以及中間環節的批發渠道外,潛力無限的工業渠道正式成為李錦記下一個著力的目標。
現在,不少餐飲公司已經熱衷于將所用原材料的生產廠商如數公布,很多時候,李錦記都榜上有名。周志毅沒有給管轄的部門下達具體的銷售目標,但是,因為擁有中央廚房的外資的必勝客、肯德基、麥當勞、星巴克,中資的小肥羊、三全、灣仔碼頭已經成為其客戶。周志毅說,進入是第一步,沒有要求時間,只是要求一些重點客戶是必須要覆蓋的,因為工業市場是需要“熬”的。
過去,醬料市場因為起點低,門檻低,并沒有為外資看中,而李錦記對工業客戶餐飲策劃市場的發力,也為自己增加了國際競爭對手。
有人問聯合利華,在醬料市場方面,雀巢是不是最大的競爭對手,聯合利華市場部人士的回答是,不是,李錦記才是。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梁銘宣分析稱,在醬料方面,聯合利華是后起之秀,醬料業務之前并非集團的主打項目。雀巢和聯合利華類似,醬料業務近幾年才開始發展。聯合利華資金雄厚,對于戰勝雀巢很有把握。而李錦記是行業內的老字號龍頭企業,市場占有率較高,地位舉足輕重,因此聯合利華把李錦記作為對手。
面對這種局勢,李錦記對內對外則采用了不同的策略。
對內,已為這部分B2B2C的業務設置了專門的技能培訓、研發和推廣團隊,效果已經有所顯現。最近的例子是,今年神九飛天前,主動找到李錦記為航天員食品提供醬料,雖然所需求數量不大,要求李錦記旗下五款醬料產品,共2000多包,但這是李錦記B2B2C市場的里程碑事件。
對外,則打造“李錦記inside”新形象,連續多年李錦記維持著每年25%的平穩增長。現在,隨著外資巨頭的競爭加劇,想要維持這種高增長,需要一個高品質的、健康的品牌形象推動,“未來幾年,品牌發展將是李錦記的主要驅動力。”周志毅說,在醬料這樣的傳統行業里,怎么讓消費者信任你的企業,相信你是生產高品質產品的企業,相信“李錦記inside”是美味的象征,這是需要下一番工夫的。
這可能還會引起渠道的進一步變革,不排除開專賣店的可能,不過,李錦記表示,不會直接向賣場供貨,開專賣店一般都會是旗艦店,是為了讓消費者感受到平時看不到的企業文化,是品牌形象的需要。
國際化家族企業
從財務數據上看,李錦記是中國家族企業中非常獨特的一個存在。
進入中國20年里,保持著每年25%的增速,從未虧過錢。至今,李錦記已經是第四代傳承,其股權始終100%家族控股,既不引進戰略投資者,也不考慮上市。
而除了李文達等幾個家族委員會成員外,商業合作伙伴接觸到的高管幾乎全部來自外聘的職業經理人。
不少家族企業都在苦苦地尋找一種有效的傳承方式。家族企業管理與非家族企業管理有一定區別,非家族企業管理受到的拘束小,可以按常規方法管理,家族企業高層除了有利益關系還牽涉親情關系,不便于管理。該類企業需要制定另一套規則,區分公私關系并嚴格遵守。若家族企業把公私關系混為一體,將嚴重制約企業的發展。
李錦記的獨特就在于,它不但順利走過一百多年,將接力棒傳至第四代手上,而且還通過接受傳統文化教育、嚴格的“家族憲法”和家族委員會等溝通機制,將“家族利益而非企業利益至上”的理念影響傳播到第五代。“李錦記”的家族委員會,實際構建的是一個家族成員的對話平臺,致力于研究家族事業的延續,同時,委員會下設有家族辦公室、家族投資公司、家族基金和家族培訓中心。
接近李錦記家族成員的人士介紹說,目前,家族委員會核心成員為7人,李文達夫婦及其5位子女。家族委員會一般每3個月召開一次會,每一次開4天,一年有16天時間家族在開會,專門用于討論家族未來而非企業未來。無論家族委員會的核心成員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必須趕回來參加,如果遲到就會受到懲罰。
李錦記將自身定義為國際性的家族企業的中國公司。周志毅說,像Gucci、Chanel、Prada 這樣的公司就是標桿,他們都是國際化的家族企業。李文達對家族式的傳承很關注,他說,有的家族企業,第一代很成功,第二代稍成功,第三代就完了,李氏家族不能這樣。想要傳承四代人的輝煌,李氏家族需要回答他的消費者以及員工,他們所從事的到底是個夕陽產業還是朝陽產業,家族委員會是否有足夠的活力來迎接變化的現代市場。
上一篇:無限極研發團隊受邀在《中國醫藥報》發... 下一篇: 無限極客服中心獲中國最佳客戶聯絡中心獎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