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宇駿”傳銷被打擊 多名骨干被刑拘
發布: 2012-08-20 07:51:19 作者: 鳴仁 來源: 南方網


打著直銷的幌子,余杰和深圳宇駿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其他20多名骨干一樣,因涉嫌組織、領導傳銷行為被寶安警方刑拘。這家成立于20 11年年底的公司,以傳銷方式廣拉下線銷售江西宇駿生物工程公司生產的基因保健品,不足一年,在深圳迅速發展起1500多人、全國上萬人參與的傳銷網絡。南都記者接到市民舉報,深入該組織前后持續暗訪3個月,配合寶安警方將其搗毀。
與以往傳銷組織不同的是,該傳銷網絡的覆蓋特點逐漸將重心蔓延至深圳“關外”密集的產業區中失落的年輕產業工人。如許多其他團隊一樣,余杰和手下骨干都是工廠普通打工者出身。在他們看來,工業區密集的關外是他們廣撒漁網的巨大市場。
別開生面的“招商會”
2012年4月22日下午,寶安區25區一個不足50平米的商業寫字樓辦公室,正開展一場別開生面的“招商會”。這是深圳宇駿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每周日下午為其“年輕樂”系列基因保健品招推廣的例牌,22歲的余杰與宇駿其他的業務員一樣,將可能發展為其下線的潛在“下線”人員帶到此處,“進一步了解和接受我們的產品和團隊”。
“說到長生不老,沒有人會相信,因為這一切從來就沒有實現過,但科技的進步,已經讓人類無數的夢想變成了現實!我們的產品,這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夠‘逆轉衰老、返老還童’的產品!”宇駿的“講師”廖某、何某在臺上慷慨激昂發表演講,臺下,坐著十余名潛在“下線”,以及近十名宇駿的“業務代表”。講師每次頓挫,底下總會有人帶頭鼓掌,“說得好!”“哇塞!”“太神奇了!”的驚呼此起彼伏。
“再做一段時間,我也可以成為講師了。”余杰在底下悄聲說,“講師”這個職務在宇駿團隊中地位不低,不是誰都能當的,需要有一定的資歷、口才和技巧。余杰口中的“技巧”,是指宇駿“拓展業務”時,對潛在“下線”推廣的一系列系統策略。
余杰說,發展“下線”時,不能直接推銷宇駿的產品,要從提高人類生命質量、永葆青春、健康等生活理念出發,提升到一定高度,再層層介紹江西宇駿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總部的規模、實力以及優厚誘人的發展前景,繼而再從事業發展的層面入手,層層誘進。
在“招商會”上,產自江西宇駿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年輕樂”系列產品被“講師”們說得神乎其效,用大量的生物和醫學術語對聽者進行“轟炸”,為產品貼上了“世界上唯一能用金錢幫你買回青春”、“逆轉人體衰老”、“返老還童”的標簽。
臺上的“講師”通過一個實驗“證明”其產品的神奇功效。“你們看,這杯清水好比人體,因為人70%上是由水分組成的。這些米粒,就好比人的細胞。”廖某將少許大米放進清水杯中,再滴進碘酒。“碘酒就是外界的污染,人在世界上也受到各種污染。你看,這些細胞和人體血液馬上變成了棕黑色。”
“講師”從包里一瓶“年輕樂”產品中取出一粒膠囊,擰開,將里面的白色粉末倒進被碘酒染色的水杯中,搖晃,幾秒之后,杯中碘酒突然褪色,水杯回復清澈,大米也重新變白。“實驗證明,我們的產品有排毒美顏、抵抗衰老的作用。”“講師”得意地笑著。“太神奇了!”底下掌聲雷鳴。
這一天的“招商會”后,有兩名工廠打工者留下,與宇駿的“業務代表”商量發展事宜。
不賣產品賣人脈網絡
這樣的“招商會”每周日下午都會定期舉行一次。在“招商會”上,宇駿的業務人員介紹了他們的入會條件與薪酬體系。
宇駿的“年輕樂”系列產品,全國統一價298元/瓶,入會者必先一次性購買11瓶,宇駿將多贈2瓶,即一次性繳納3300元,便可獲得13瓶產品,成為V IP會員。
“講師”明確表明,加入宇駿團隊后,獲利的方式并不在于銷售產品,而是“介紹別人加入宇駿團隊”。對于宇駿成員而言,最基本的獲利便是速成“對碰獎”的“業務傭金”,即只要自己介紹兩名“下線”(直屬一代成員)加入宇駿會員,自己便有500元的“對碰獎”。自己的“下線”分別再發展2名(二代成員)下線,自己再獲1000元。如此類推,自己發展多層下線后,假設第三代成員各自再發展2名新會員,第四代便有了16名成員,自己將能獲得4000元“對碰獎”。不過,“對碰獎”每天5000元封頂。“只要你和團隊夠勤快,發展更多成員,每天拿5000封頂是沒問題的。”
除了“對碰獎”,還有“管理傭金”,即自己可以從第一代、第二代成員的業務收入中每人提取40%的提成,第一代第二代共有6人,假設6者都能取5000元封頂的“對碰獎”,將有高達1.2萬元一天的提成。
另有“消費傭金”,公司從每次收入中扣10%作重復消費,累計扣滿894元為止,送三瓶產品,以下12層內,當有成員月有重復消費者,每個人提30元,在自己以下12層內有成員重復購買宇駿產品,每瓶將可提成30元,假設團隊底下有1000名成員有重復消費,即可獲3萬元的提成。
除此以外,還有“懶人獎”等獎勵方式,換言之,只要“廣拉人頭”發展下線,入會的人越多,獲利越豐厚。成為會員后,公司將會為每名成員在公司網站注冊一個個人賬號,登錄進去,便可看到用戶者自己所發展的團隊架構、每天各種獎金日結情況。
事后警方介入調查表示,深圳宇駿這種以“拉人頭”發展會員而非通過銷售獲利、高價高獎勵等特征,已經明顯符合傳銷的特征。用深圳宇駿的“老大”之一“錢總”的話,“你根本不用去賣產品,只要發展兩個骨干,再協助他們組建自己的團隊,就坐著等收錢好了。”
主角:傳統行業的“棄暗投明”者
然而,“招商會”并不是深圳宇駿發展“下線”的最主要模式,它更大的意義只是提供一個各團隊相聚和交流的平臺。一個更分散、碎片化卻更行之有效的方式,是以“工作室”為單位,以寶安區為主輻射全市。分散到各區的“宇駿工作室”,團隊內部稱之為“家庭交流會”。
工作室往往設在所居住的出租屋里,購置幾張辦公桌椅,一兩部電腦,柜上擺上系列產品的包裝和空罐,墻上再貼上諸如“以發展生物基因工程為己任,以提高人類生命質量為使命”之類的體現公司理念、展現產品的若干海報,一個工作室便成立了。
余杰在公明蔣石石圍村也有一個工作室,手下有小張、小韋和柴佳3名得力干將,他們底下的團隊分別有十多人至二三十人不等。“不用賣產品,我現在每個月都有三四千元收入。好的時候會更多。”
“奮斗”、“夢想”是余杰和他的團隊時常掛在嘴上的字眼。每天出門之前,這名來自四川大竹的年輕人都會打上發蠟,頭發梳得整整齊齊。白襯衣、黑西褲再搭配上擦得锃亮的黑皮鞋,他留著長指甲,但清理得十分干凈。他幾乎每天夜里12時左右睡覺,早上七八點起床,“只要目標堅定,一切都不是問題”。
在他的U盤中,時刻備著一堆學習素材。如果說喬·吉拉德是他行為學的偶像,那么世界級成功學大師、國際營銷大師貝克·哈吉斯的《夢想生意》,可以說是余杰的案頭書。“夢想是可以販賣的,我正在做這樣一件事。”余杰大部分時間都在協助團隊拓展業務,幫手下成員“把自己的兩個骨架搭好”。余杰對外宣稱是1988年出生的。后來警方調查,“余杰”并非他的真名,而他的身份證顯示,他僅有22歲。
余杰開始接觸宇駿團隊是在去年年底。事實上,深圳宇駿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運作是在今年1月份,至今不足一年。然而,該組織網絡迅速發展,被警方搗毀前,深圳參與的人數高達1500余人,全國參與宇駿組織的多達1萬多人。在加入宇駿之前,余杰稱已在深圳待了6個年頭。“以前在工廠里打過兩年工,后來斷斷續續做了兩年的銷售,覺得沒什么意思,就自己出來開了個做煎餅的早餐攤。接觸宇駿后,就專職做了。”
余杰與“招商會”中分享經歷的“講師”、宇駿“成功人士”有個共通點,都是“在傳統行業浸淫多年以后,對傳統行業很失望”,而“宇駿提供了一個新式的發展平臺,創新、有前景”,所以“棄暗投明”。包括余杰團隊下的小張、小胡、美琳等業務骨干,莫不如是。
余杰的家人都在深圳,不過父母都不知道他正在從事的行業。“我在外面做這些家里人都不懂也不知道怎么去講,畢竟我們知道我們自己想要什么就可以了。”至于比自己小5歲的妹妹,余杰也準備“把她介紹到宇駿做”。“當你的團隊有真正的骨干的時候,你會感到這個行業很爽的。”
獵物:關外工廠的年輕人
實際上,工業區的打工者群體是宇駿團隊重點物色的對象之一。如許多其他團隊一樣,余杰和手下的骨干成員都是普通打工者出身,最后“跳槽”專職做宇駿。在他們看來,工業區密集的“關外”是他們廣撒“漁網”的巨大市場。
把目光轉向打工群體并非沒有緣由。經濟大背景的蕭落,許多工廠貨款難以追討,欠薪幾成常態。余杰和他的團隊從工廠出身,而今,他們以另一種方式完成對工廠的回歸。
“工作室”這種隨意、閑聊式的小型組織單位,沒有正規大型企業帶來的壓力感,這為招攬外來打工者加入宇駿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切入口。工作室不時會買回些水果、點心,團隊成員在外認識了新人,通常是附近工廠上班的打工者,他們便邀請新人前來,“了解一下我們宇駿,有興趣再做,沒興趣過來認識些朋友也好”。余杰說,這樣的邀請,大多數人不會拒絕。
2012年5月30日,寶安西鄉永福路一處月租1000元的出租公寓。宇駿的成員帶來十多名“來看看”的年輕打工者,在茶幾前擠成一個不規則的圈。來者大多是朋友、或是朋友的朋友介紹。每人輪流分享自己的經歷、夢想,每個人發言前后,均會有熱烈的掌聲鼓勵。即便靦腆的人,在眾人鼓勵的目光下,都鼓起勇氣,分享一番。
最后,宇駿的業務代表———通常這個角色由余杰或他的上級何某或廖某扮演———講述宇駿發展前景,能為個人帶來的光明前途。可以看出,這群年輕的打工者臉上夾雜欣喜、渴望又略帶擔憂的表情下,躁動著一顆顆被夢想刺激得稍微發痛的心臟。
用余杰的話來說,“不要放過一個可以發展新成員的機會”。在商場的偶遇、工友介紹相識,繼而進一步推銷宇駿的產品和理念,這是余杰和他團隊的做法。
包括余杰在內,很大一部分宇駿工作室的成員都是90后打工者。美琳是1992年出生的小姑娘,每次交流會,她都會被作為宇駿的典型人物介紹。“美琳做宇駿才幾個月,但她很出色,剛進入宇駿一個月,收入就上萬元。”
當然,宇駿發展的成員也不僅限于打工者。在南都記者接觸該組織的3個多月中,也不乏“開寶馬”的有錢子弟,以及傳統行業沉浮后欲轉行的各種經理。
核心:神奇的“八大掌門”
余杰擁有四五十名成員的團隊在深圳宇駿傳銷網絡的樹狀架構中,只是處于低層。他的上級還有何某英,再上層是廖某……直至“食物鏈”的最高端李某新,他是深圳宇駿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始創者,手下有7名骨干,張某波、鄒某、陳某平、黃某鈺、簡某、聶某以及余杰一脈的“老大”錢某幫。在宇駿內部,他們被稱為“八大掌門”。
提起這些“老大級”人物,余杰很尊敬。“我和他們都接觸過,他們人很好的,你也可以隨時跟他們打電話多交流,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在余杰和他的上層何某英引薦下,2012年4月26日下午,余杰帶著南都記者“拜會”八大掌門之一的錢某幫。
面積七八十平米的民居,家具比較簡單,一張茶幾兩張長椅,大廳角落一部臺式電腦,墻邊一立柜,上面擺放著宇駿“年輕樂”系列產品的外包裝盒,茶幾上擺著小點心,沏著茶,典型的宇駿團隊家庭式工作室擺設。
44歲的安徽人錢某幫微笑著,講述以前如何在傳統行業沉浮多年、到宇駿團隊后如何飛黃騰達。錢某幫自稱手下團隊上千,“不用干活,每天的收入就有七八千元。”錢某幫登入自己的宇駿網絡賬戶,上面每個業務員底下的團隊樹狀結構圖、每天日結收入一目了然。
在日結現金一欄顯示,錢某幫當天的收入為7000余元。案發后警方透露,其實錢某幫平均每月收入七八千元,如果當天能拉到較多的人作為“下線”,對碰獎的加成確實能拿到六七千元一天。
“我們賣的不是產品。賣產品能賺什么錢?我們銷售的是人際脈絡,在現在社會,單打獨斗是賺不了錢的,你只要發展兩個能干的骨干,再協助他們把底下的架構打好,就能坐著收錢了。根本不用賣產品,我現在一瓶都沒賣出去,一樣坐著賺錢。”錢某幫笑著講述宇駿的“創新模式”。擔不擔心涉嫌傳銷違法行為?“我們這是直銷,根本不存在這樣的擔憂!”
從“錢總”家出來已是黃昏,余杰稱他很佩服“錢總”。羨慕這種生活?“羨慕有用嗎?反倒是他們應該羨慕我們才對,因為我們還年輕嘛。”余杰對自己很自信,在他眼中,“只要宇駿一直在,當然一直做下去”。時間積累越長,團隊越大,“到那個時候再做自己想做的事”。
余杰想做的事很多,他想在深圳買一套房子,接父母和妹妹一起住,然后再買一輛好車,環游世界。會不會最后到個瓶頸,最下面那層拉不到人了怎么辦?
“那要多久啊!中國人什么都不多就是人多。再說了,到那個時候你的團隊有多大了,單單重復獎就不得了啦!像打工上班靠自己的雙手才踏實?現在有錢的人,難道他們是靠自己?”余杰說,他選對了路,將會在這條路上實現自己的夢想。
警方通報
2012年8月14日至17日,寶安區公安分局在市公安局經偵支隊的統一指揮下,出動經偵、網警及全區派出所共200余名警力,對以犯罪嫌疑人李某新為首的傳銷組織進行打擊,并成功搗毀該犯罪團伙位于寶安區建安一路風尚時代D 418的深圳宇駿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西鄉九圍、福永塘尾等五個傳銷窩點,繳獲涉案物品“年輕樂”系列產品,用于傳銷教學的電腦、投影機等一批。并抓獲涉嫌傳銷的人員40多名,截至目前,已對其中涉嫌組織、領導傳銷罪的20余名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對尚不構成犯罪的參與傳銷者進行深刻教育,告知其傳銷的嚴重性及危害性。下一步,寶安公安分局經偵大隊將進一步對該案進行深入調查,并將加大力度搜集線索,對涉案在逃的犯罪嫌疑人進行查控抓捕。
宇駿傳銷特點
宇駿的“成功人士”都是對傳統行業很失望,認為宇駿發展平臺創新、有前景才“棄暗投明”。包括余杰團隊下的小張、小胡、美琳等業務骨干,莫不如是。
宇駿文化傳播公司每周日例行舉辦招商會,但更主要的是分散各區的工作室。
包括余杰在內,大部分宇駿工作室成員都是90后打工者。
工業區打工者群體是宇駿重點物色對象之一。余杰和手下骨干成員都是從工廠的普通打工者出身,跳槽專職做宇駿產品。
推銷“年輕樂”基因保健品。入會者須一次購買13瓶產品,講師明言獲利方式主要靠拉人頭。
采寫/攝影 南都記者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