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行業假冒多過正牌 安利已成立打假部門
發布: 2012-08-13 15:29:15 作者: 未知 來源: 民營經濟報

假冒產品層出不窮,快速發展的保健食品行業正遭受成長中的煩惱。日前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中國保健協會發起的“保健食品質量安全萬里行”廣東站活動上,業界呼吁《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理》盡快出臺。
“李鬼做的事李逵買單”
一出名就被仿冒假冒,這幾乎是保健食品行業的通則。在保健產品質量研討會上,與會企業大倒苦水。
從事減肥產品的廣東綠瘦靠電子商務起家,卻正遭遇電子商務帶來的造假惡果。廣東綠瘦副總裁周平介紹,綠瘦一直專注于電子商務“綠瘦商城”,沒有開展線下的批發零售,但卻發現全國各地市場出現綠瘦的仿冒產品,一次出差時在一家攤檔上居然買到了30多種仿冒產品。預計線下的仿冒產品已經超過了公司正牌產品。今年上半年僅在廣州地區就打掉了13個造假窩點。
做直銷的安利也不例外。安利相關負責人介紹,淘寶網上出現安利產品大折扣優惠,公司回購回來發現59%的產品是假冒的。為此,綠瘦、安利等公司甚至成立了專門的打假維權部門。
而消費者則很難辨明到底哪些是正牌產品還是假冒的,往往歸咎于生產企業,損害了行業形象。一位與會者戲稱有時見面不敢遞名片怕被人說是“做保健的”。廣東保健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詠形容是“李鬼做的事李逵買單”。
將推信息化監管平臺
在對保健品企業管理方面,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保化處副處長謝超介紹,對全省生產企業建立了信用分級機制,分為A、B、C、D級,對于C、D級企業重點查看,去年就取消了兩家D級企業的生產許可證。
謝超介紹,執法過程中的一個尷尬是相關法律的缺失,《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尚未出臺,也影響到了對產品的認定以及執法的力度。
據介紹,省藥監局正通過信息化監管手段加強對保健品的規范。省藥監局將在全省推行實施保健食品信息化平臺監管系統,加強對廣東省保健食品生產企業以及相關品種的監督管理,動態掌握各企業生產的基本情況和實施數據。目前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完成許可信息的核對,并已制定工作計劃,各地市局將按時按質完成信息核對工作。預計今年九月份可全面運行,實現對保健食品生產企業的基本生產情況實行網上動態實時連續監督,充分發揮電子監管優勢。
上一篇:下一篇: 特百惠2012年第二季度凈收入為1270萬美元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