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梵國際”特大網絡傳銷案件透視
發布: 2012-07-23 08:20:20 作者: 史競男 鄒偉 來源: 新華網

記者近日從公安部獲悉,歷時一年多的艱苦偵查,“斐梵國際”特大網絡傳銷案宣告偵破,一個涉及全國17個省份、15萬余會員,案值14億元的特大網絡傳銷組織被成功摧毀。
驚人的數字不禁令人疑惑,如此巨大的傳銷騙局是如何在網絡上鋪開的?記者跟隨公安機關實地采訪,層層揭開這場傳銷騙局的網絡“畫皮”——
驚:“電子商務”實為網絡傳銷
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寶龍商業廣場二樓,一家名為“善美精致生活”的“體驗館”門上貼有封條。館內,保健品、洗護用品、美體內衣等商品琳瑯滿目,標榜著“愛、朋友、事業、品味、健康、家庭、美”等口號。這家“體驗館”為何會被查封呢?
在店內,記者發現了一張“斐貝國際電子商務(北京)有限公司”的授權證書。據辦案民警介紹,自2011年開始,公安機關不斷接到群眾舉報,聲稱一個名為“斐梵國際”的電子商務網站有傳銷嫌疑,其開設的多個所謂“體驗館”從事非法傳銷活動。
通過網絡巡查和走訪調研,公安機關發現,“斐貝國際”“斐梵國際”等電子商務網站均為一個名為李某某的香港人開設,以所謂的電子商務、3G網店為噱頭,通過開展培訓、發展下線進行網絡傳銷。
情況逐級上報到公安部。無獨有偶,全國其他省區市的公安、工商等部門也接到大量類似舉報。由于案情重大,涉及受害群眾多,影響巨大,公安部將此列為重點督辦案件。在公安部的統一指揮協調下,2012年5月19日,北京、四川、廣東深圳、山東泰安等公安機關同時行動,將主要犯罪嫌疑人抓捕歸案。
至此時,這一披著“電子商務”外衣進行網絡傳銷的非法組織已秘密存在8年之久。
警方初步查明,2005年以來,李某某通過“斐梵國際有限公司”免費申請開辦所謂的“網店”為幌子,以“金銀卡”會員、積分為誘惑,誘騙加入者直接、間接發展下線以獲取非法收入的犯罪事實。截至收網前,全國有逾15萬人成為其會員,涉案金額超過14億元。
查:“金字塔”騙局被曝光
騙局8年之前已經設下,為何至今才被發現?
記者在泰安看守所見到了犯罪嫌疑人李某某。年逾50的他看上去較為年輕,且文質彬彬,一副成功人士模樣。
經調查,李某某自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參與傳銷組織,從2005年開始成立“斐梵國際”等電子商務公司,為實施傳銷活動搭建網絡平臺。
“這些所謂的電子商務公司披著合法外衣,具有很強的欺騙性和隱蔽性。”泰安市公安局偵查員梁志強告訴記者,李玉華很善于包裝宣傳,頂著“美國加州大學博士”等編造的光環,利用拼接的與領導人合影,讓受害者對其產生信任。他通過做宣傳片、搞慈善活動、組織大型年會、在各地舉辦沙龍等方式進行自我包裝,引起社會關注。一旦出現質疑,李某某就采取各種措施消除不利影響,公司甚至有專門的公關部負責消除負面新聞。
“很多不明真相的群眾被吸引加入該組織,成為受害者,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中有一部分開始發展下線獲取利益,逐漸欲罷不能,也成為施害者。”梁志強說。
該傳銷團伙的作案手段頗為高明:采取虛實結合的方式,既在全國17省份設有69家實體店“善美精致生活體驗館”,又開設多個網絡公司,雖然總部在深圳,但結算等關鍵服務器均在境外。
所謂的“網店”不過是幌子,宣稱的“國外名牌產品”幾乎都由國內小工廠代工生產,3000元的產品實際價值也就十幾元。然而,該傳銷組織的生財之道卻并非賣產品,而是其呈“金字塔”結構的“獎金制度”。
據李某某交代,購買其產品即可成為“會員”,普通會員分為銀卡會員(消費3000元以上)和金卡會員(消費13800元以上);金卡會員發展四個金卡以上的會員就成為鉆石會員,依此類推再往上又可成為爵級會員,且發展的下線越多爵位越高,依次分為男爵、子爵、伯爵、侯爵、公爵。等級越高,獲得的利益越多。等級最高的會員,已獲利上千萬元。
“發展的下線越多,獲得的獎金也越多。實際上大家不為買東西,而是花錢買等級。但是發給所有會員的獎金比例只占到盈利的50%-60%,剩下的除去產品成本和公司運營費用,都歸最高領導者所有。”泰安公安局泰山區分局經偵大隊副大隊長孫軍說。
防:莫被傳銷的“畫皮”蒙蔽
網絡傳銷欺騙性極強,李某某等人所宣揚的“消費就能掙大錢”理念蠱惑人心,害人不淺。一旦被這張“畫皮”欺騙,就會帶來慘痛的教訓——
處于“拉人頭”“金字塔”最底端的廣大群眾,不但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還遭受了嚴重的精神傷害:有的傾家蕩產,有的甚至家破人亡;鄰里糾紛、父子反目、朋友成仇等現象屢屢發生……
“網絡傳銷傷害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系,給很多受害者造成了嚴重心理傷害。受害者再去發展朋友親人,導致了惡性循環。”孫軍說。
自電子商務興起后,傳統的實體傳銷發展出新的趨勢,即借助網絡平臺展開。一方面,網絡傳銷結合網絡購物、女性創業等社會熱點,包裝性、欺騙性更強;另一方面,由于互聯網不受時空局限、受眾面廣,網絡傳銷的傳播速度遠超出傳統的人對人傳銷,蔓延快、輻射廣、危害更大。
辦案民警介紹,大多數老百姓對物聯網上魚龍混雜的信息缺乏鑒別能力,法律知識欠缺,自我保護意識淡薄,因此容易受到蒙蔽,以為是發家致富的捷徑,“坐在家里掙錢”何樂不為?
據了解,“斐梵國際”等商業網站打著消費經濟學的旗號,一開始確實不易發現其傳銷實質。但揭開“畫皮”,從收取或變相收取入門費,到建立在多層次“拉人頭”基礎上的團隊計酬方式,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傳銷組織。
就此,公安機關提醒廣大群眾,要對網絡上的各種信息保持高度敏感,若有人推銷要認真加以鑒別,看是否符合國家的法律,有疑問可向法律人士和公安機關咨詢,不要盲目進行投資。一旦發現違法犯罪情況要立即報案,盡最大可能減少自己的損失。
在“百度貼吧”的“斐梵國際吧”里,一位網友這樣寫道:“這個組織是一種新的傳銷模式,拉你入會,說這是B2C、B2B的商業平臺,你買東西優惠,你朋友買東西也優惠,說得天花亂墜。朋友們,哪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呢?大家都醒醒吧,要是那些人都是千萬富翁,他們干嗎辛辛苦苦拉你入會呢?踏踏實實做人,老老實實做事,別想歪門邪道,正道而行!”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