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打網絡傳銷 保障安全就業
發布: 2012-05-29 09:43:46 作者: 鄭云飛 張騰昊 來源: 江蘇法制報

隨著工商、公安等部門對違法傳銷打擊力度的不斷加強,新聞媒體對傳銷活動的聚焦曝光,老百姓也逐漸了解到傳銷的危害和手法,傳統意義上的傳銷正在走向末路。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普及,一種新型傳銷模式——網絡傳銷應運而生,并迅速發展壯大,具有人員復雜、隱蔽性強、跨多區域、傳播迅速等特點。據統計,目前我國的網民數量已達4.77億,而易于接受新鮮事物的大學生更是其中的主體,當傳銷利用上現行網絡科技,其發展速度、危害程度都將是幾何倍的增長,并且其動搖的是整個社會的根基和未來。因此,及時掌握傳銷發展的新動態,斬斷傳銷伸向校園的觸角成為社會各界共同的責任。
目前,新型網絡傳銷的發展模式有以下幾點:
一、傳統傳銷的“網絡版”。二、靠發展下線會員增加廣告點擊率來給予傭金回報。三、“多層次信息網絡營銷”模式。四、一些傳銷組織則通過網上招聘欺騙大學生。
而大學生參與或被卷入網絡傳銷的原因則是:
一是傳銷具有很大的欺騙性與隱蔽性。二是部分大學生受社會轉型期各種錯誤思想的影響,心態浮躁,工作條件與經濟收入與心理預期相差較大,心態不正,常常容易受暴富思維的誘惑。三是目前高校普遍實行學分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課學習,學術活力日益增強,但同學之間溝通交流就相對減少,一些性格內向的大學生往往就會感受不到人文關懷,極易被傳銷組織宣揚的“平等、互愛”等虛擬的東西所誘惑,從而對傳銷集體產生心理依賴。四是一些高校忽視職業規劃,學生對自己的職業走向缺少方向感,不能對自己的人格特點、興趣愛好、專業特長等進行客觀的分析,難以對職業目標進行準確定位。
為使大學免于傳銷之害,切實保障大學生人身財產安全,為此,筆者有針對性地提出以下防范策略:
圍繞無傳銷校園創建活動,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可以組織學生代表一定程度的參與了解工商、公安部門查處傳銷活動的過程;遇有傳銷類案件開庭時,把法庭搬到大學校園,通過當事人的真實講述,讓學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傳銷的危害性。
此外,積極發揮私營個體協會橋梁作用,幫扶大學生就業、創業。
同時,充分發揮網絡資源,建立打傳網絡咨詢、投訴舉報體系,提高打擊網絡傳銷的精準度。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