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資傳銷內幕調查
發布: 2012-05-10 10:28:32 作者: 未知 來源: 安徽商報

找個下線,你就可能爬上來了!
警方在一次打擊傳銷活動中,抓捕的涉案成員
由于之前已經對這一洗腦殺手锏有所了解,所以任憑他們花言巧語,哪怕是聽到他的兒子現在開著勞斯萊斯、隔三岔五會飛去迪拜買奢侈品的成功幻象,記者也毫不心動,倒是后來遇見的一位中年婦女林姐的遭遇讓人有些感嘆。 林姐的愿望
40多歲的林姐是去年辭職來北海的,雖然是地道的廣州人,但這些年來,她生活得一直很壓抑。她原來在鐵路系統工作,后來到街道做零工十幾年,“過來了解這個項目后,我就辭職來北海了。我想專注地干這個事情,想快點上平臺。 ”
讓林姐如此急切的原因,是她迫切地想要改變家庭的命運。她的兒子小時候發高燒導致腦炎,現在十幾歲了生活都不能完全自理。前些年,她自己又患上了腎病,做腎移植手術的近30萬元手術費借款,到現在還沒有還清。手術后要長期服用抗排異的藥,每月幾千元的醫藥費壓得她有些喘不過氣來。
“林姐把治病的錢都投進來了,拉她進來的人真是心太黑了! ”阿鋒悄悄地告訴記者這個令人震驚的事實。但林姐卻對那個把她帶到北海的介紹人充滿了感激。她說,“等賺到錢之后,會捐獻一些錢到慈善機構,因為我做手術時,很多朋友、機構都為我捐錢,我覺得做人要感恩;第二我要給兒子更好的教育和醫療,爭取治愈他的腦炎,讓他能夠自立;再有就是買一套好房子,讓我的父母過上好一點的生活。我父母退休后,兩人加起來月收入也有差不多5000元,但由于擔心我沒錢再做手術,或是沒錢吃藥,他們哪里都不敢去,都把錢省下來留著我以后用。 ”
生活在一個巨大的謊言之中,林姐獲得了短暫的幸福。現在她還在不停地用“善意的謊言”去邀約親友,“那些借過我錢的親戚朋友,我要把他們也叫過來一起做這個項目,我想利用這個平臺來報答他們。 ”林姐說。 為什么這時潑冷水
在阿鋒的傘尖看來,只要留我在北海呆上7天,讓我認可這個行業并加入其中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按照一般的流程,在“跟進”之后,業務員往往要對新人進行“結案”,即促成新人加入這個行業。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隨后業務員小黃跟記者的溝通中,迎接我的不是鼓勵,而是迎頭一盆冷水。
隨后,小黃給我播放了一段2008年11月易居網電視臺的一期節目《警惕傳銷新變種》,講的正是北海打擊傳銷。 “電視里說要交六萬九千八,我們也要交這么多錢,那我們是不是所謂的傳銷新變種呢? ”小黃一臉嚴肅讓記者繼續看下去,一邊看視頻,他一邊會適時地定格某個畫面,并配以講解,“你聽,警察讀搜查證日期時,怎么會讀掉月份?這個經偵大隊教導員介紹參與傳銷人員年齡時怎么這么語無倫次,一會兒說四五十歲,一會兒又說三四十歲……”
“警察會犯這么簡單、基本的錯誤嗎? ”小黃解釋說,國家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把來北海參與資本運作的人控制在一個合理的數量,因為北海現在很多地方的房子還沒有蓋好,不能一下子容納太多的人。
“那國家不怕放出這種片子,把傳銷人都嚇跑了嗎?”“中國這么多人,你不做有大把人做。我們這里需要的是有膽識、有魄力的人,那種看個新聞節目就怕得要死的人,你認為他在傳統行業能混得好嗎? ”
原來,小黃的這堂課是為了培養記者具備一定抗“負面調控”風險的能力。在行業內部,為了解釋媒體揭批傳銷和執法部門打擊傳銷的行動,他們將之統稱為針對行業的“負面調控”。對于新人來說,這一課算得上是未雨綢繆。
“要記住啊,你跟家里借錢時一定要保密啊。你也知道,不帶人親自來這里體驗,他是不會相信你說的話的。 ”阿鋒的傘尖是我此次北海之旅的最后一站,臨告別時,她除了問我準備什么時候開卡,存款有多少,傳授如何借錢的技巧外,還反復地叮囑我要做好保密工作。 鏈接 近年傳銷“變異”品種 (不完全統計) “遠程教育”
以某教育網站為產品,加入該傳銷活動須交納500元,在該網站注冊一個用戶名,就有資格發展他人加入。 “網絡銷售”
參與者需通過網上申購偽劣 “金表”、首飾等加入,一次申購收取3800元,申購后即可發展其他 “買家”。在犯罪活動中常伴有暴力、非法拘禁等行為。 “連鎖銷售”“連鎖經營”
參與者交納一份以上的產品費 (產品一般為廉價的西服、化妝品等,通常每份3800元),即可加入“連鎖銷售”組織,有資格發展下線,收益有直接提成、間接提成、銷售補助、效益分紅四種獎金分配制度。宣稱“投資69800元,出局時可賺到1040萬”。 “純資本運作”
沒有實際產品和企業,以“北部灣開發”、“民間資本運營”等名義,鼓動參與者投資入股,需一次性申購21股共69300元,即可發展“合作伙伴”,一個“投資者”只限發展三個下線,通過層層發展累積“投資團隊”。 本組稿件摘選自《中國青年報》
關鍵詞:集資傳銷 內幕 調查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驗證碼: |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