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腦”與反“洗腦” 平涼記者暗訪三天揭秘傳銷內幕
發布: 2012-01-17 10:02:15 作者: 梁桂 來源: 平涼日報

如此“畫冊”如此“CCTV”
晚飯后,D也來到了我們的住處,他自稱原來在天水做洗化生意,是全國28個品牌洗滌劑、化妝品在天水的總代理。我們一起聊了聊,翻了會兒畫冊、書籍,看了幾張光盤,這些都是講資本運作的。畫冊內容包括三類:第一類上面是國家領導人的照片,下面是一段話,內容都是支持資本運作的,;第二類上面是廣西境內的戶外廣告牌,牌上都是宣傳資本運作的口號,我看出,廣告牌及背景照片看著像真的,但牌上面的文字內容明顯是電腦后期制作上去的;第三類是會議照片,從全國的黨代會、人代會、政協會到地方的都有,每幅照片下面都有一段話,說是某某會上如何肯定資本運作,還有些小型會議,會標中直接有“資本運作”的字樣,但我同樣發現,這個會標文字內容是電腦后期制作上去的。
聽聽“同行”怎么講
我生怕暴露身份會被他們提防,所以到廣西之前告訴A,不要向那邊人說我是記者,可是此前他早就挑明了。不料他們一點也不忌諱,反倒有針對性地安排課程。第二天一早,C向我說,知道你是記者,領導特意為你安排了幾位同行,今天和你一起見見聊聊。
這天第1課的主講I據稱是我省某市電視臺臺長,C說這個人是當官的,比較牛,給一般人還不講。見面后發現,年齡約50歲出頭的I果然和前面幾位主講有所不同,前面幾課我們進屋后都是主人倒水,到I房間后,他指使C為大家倒水,并為C不會拔保溫瓶塞子而大喝一聲。I比較干脆地說,這個行業什么他都知道,還有哪兒不明白,直接問,他有針對性地講。我說,剛看了一天,還有些迷迷糊糊。I說,他當市電視臺臺長已經多年,感覺沒意思了。他的一位親戚給總裝備部首長開車,經常進國務院,他找這位親戚,說看能不能幫幫忙,從中央要個大項目做做。這位親戚于是就有了國家安排的秘密運作的大項目云云。
第2課的主講J是名年輕女子,自稱25歲,本科學歷,是河南某某報的記者,來桂林兩個月時間,畢竟是年輕姑娘,她的房間內設施和前面幾位主講相比,稍微豐富一些,裝飾得也更有活力一些。J的父親是河南省某地級市一家醫院的院長,她是被父親叫來的,父親是被她的嬸嬸叫來的。J講得很流利,說她以前也采訪過傳銷,對傳銷有較為深刻的認識,深知傳銷的危害,她的父親考察完回家后,動員她來實地看看,說紙上得來終覺淺,只有你實地看了,才知道資本運作和傳銷的區別。J通過一周時間的實地考察,接受了這個觀點,向單位請了長假,開始了她的創業生涯。
雕塑、假山全部隱喻“資本運作”?
第3課的主講K是名中年男子,自稱是天水市某國企的技術骨干,關于這個項目的講解,沒有多少新意,基本上還是畫冊、書籍、光盤中的那些內容。講了一個小時,看我還是沒被感染,沒有融入他的神話之中,出門后,他給C發來了短信,讓別心急,慢慢來。此后便是戶外考察,重點去了桂林北火車站廣場,為如何去這個廣場,A和C還爭辯了幾句,A主張坐出租,C主張坐公交。
這個廣場有一個雕塑,形如拱門,門額部分繞著好幾個彎,雕塑前面有一處水池假山,假山的基座有三個臺階,里面有五塊石頭,其中有一塊是躺著的。A已經來過了,這次由他講解,說那個雕塑的造型就是草寫的“380萬”,五塊石頭和三個臺階表示“五級三階制”,當地政府修建這個的寓意就是外地人來這里,通過五級三階制可以走向成功,最終掙到380萬,然后一輩子躺著吃老本。火車站主樓有一面玻璃墻,A解釋說,這個墻面上共1040塊玻璃,表示“高起點”投入,兩年后可以掙到1040萬元;火車站前的國旗旗桿建在側面,表示國家在側面扶持;主樓上有三扇窗戶開著,A解釋說,這三扇窗戶一直開著,表示只需帶來三個人,就可以實現這一切夢想。
百萬富婆擺地攤賣10塊錢的“軟中華”
為了讓我們深切感受資本運作的魅力,第二天的晚飯是在外面吃的,一人一碗桂林米粉,地點位于市區一個小廣場附近,據說晚飯后,在這個廣場轉的人大多都是“行業”內的人,這里是大家交流、學習的一個重要陣地,C的那些書籍光盤就是在這里買的。晚上七點后,這里的人流越來越多,可以看出,大部分都是外地人,操著各種口音。我很想買幾本他們的“教材”,但一直沒等到擺攤的。C說,這里有時會有講公開課的人,但當天也沒等到。
轉到另一條街上,這里是一處夜市,轉著轉著,我忽然發現那些攤位上不僅有越南煙,國產煙也有,我拿起一包“軟中華”問這個多少錢?一口京腔的女攤主回答“10元”。據C介紹,這個女攤主是河北人,來桂林快兩年了,也是咱們“行業”的。按他們講的理論,兩年左右的時間應該收入1040萬元了,即使打打折扣也該有百萬了吧,為什么還要擺小攤?
一碗米粉,轉了一個多小時的街早已消化光了,我們在住處附近找了一家北方人開的飯館,各要了一碗炒面。坐定后得知,這家飯館是天水市某縣的幾個人開的,主要針對北方過來的人,據C介紹,這幾個人也是咱“行業”的。
生活中充滿1、3、5等數字
晚上就寢后,等B睡著了,A悄悄問我:“經過這兩天你的分析,一切問題我都搞清楚了,還有一點實在想不通,請你再分析一下,就是火車站廣場的雕塑、水池、假山等,為何與資本運作那么吻合?”我說,你回去了多看幾部趙本山的小品就明白了。
第三天早上吃早餐時,趁B和C在廚房之機,A說,他想了一晚,把趙本山的小品一部部回味了一下,還是沒想明白。我放下稀飯碗,指著茶幾問他:“你看看這個茶幾有啥寓意?”他看了半天后說沒看出來。我指著面前木腿木桄玻璃面的茶幾給他分析了一下:“你看這個茶幾,有五道豎桄三道橫桄,也表示五級三階制。”“你看街上那棵樹,有五根細枝,三根主枝,也表示五級三階制。”我隨手指向一個物體,就能從中給他分析出一、三、五來,他終于恍然大悟,哈哈大笑。
傳說中有1萬“老總”想見一個卻很難
早餐后,C說,今天比較辛苦,要去另一個區。我對他說,講的內容都差不多,你給咱找幾個真正成功了的人看看,再不用聽課了。昨晚那個河北女攤主不是已經過來兩年了嗎?如果她掙到了1040萬,還用得著擺地攤賣10塊錢的“軟中華”嗎?C走進屋內打了個電話后出來說,“老總”今天沒在,按以往慣例,新朋友來了后,是要安排和“老總”見面的,見面地點都在酒店。C所說的“老總”是五級三階制中對進入中間某一階段“行業”人員的稱謂,據他們講,到這個階段每月會有6-10萬的收入,即使整月一個新人也沒拉進來,也能拿到保底收入6萬元,而達到這個階段,需要身后各級總共拉進28人。我問:這幾天一直有人在說,桂林有30萬人在搞資本運作,按這個數字推算,應該至少有1萬人是“老總”,1萬人不是個小數目,難道這會兒找不出一個來?C又進里屋打了個電話,出來后說,時間太緊確實不好安排,但也臨時調整下午讓你們見“老總”,上午計劃不變。
又一個快兩年的,千萬夢想太遙遠
為聽第三天的第1課,我們坐公交走了老遠的路,下車后先由L接我們。L是C的親弟弟,但他們來桂林的事起初互不知道,后來在活動中才偶爾碰上的,L是由兒子的舅舅叫過來的。L說,今天的主講M是位福建人,聽他的課一次只能進3個人,再多了不接待。到了樓下,經過電話溝通,特許進4個人,L才帶領我、A和B一起上樓,而C只好在外面等。M大約50多歲,在桂林已經一年半時間,他問我們幾人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他再講講。我們一時也找不到提問的話題,就和他拉起了家常。我問M,這個項目按設計兩年時間能掙回1040萬,你呆了一年半了,起碼也收入幾百萬了吧?他回答得倒也坦率,說還不行,這個項目開始慢,到后面就快了,現在也就剛持平,把投入和自己消費的剛掙回來。后來A問我,他為啥一次只接待3人?我分析,很可能是怕人多了被公安“一鍋端”。
終于見到了4名“成功人士”
下午5點多,C打來了電話,說是約好的“老總”到了,一起到某酒店。這是一家湘菜飯店,當我們一行走進包廂時,D和4位“老總”N、P、Q、R早已坐在了飯桌前,N自稱是隴南市某縣鄉鎮企業局的干部,P是隴南市某縣人,以前跑運輸生意,Q和R是兩位中年女子,她倆自稱是被丈夫悄悄帶進來的,丈夫還有別的生意,以她們的名義加入“行業”,等她倆分別知道時,已經成了“老總”,現在每月只需坐著拿錢即可。我和N交流了一些鄉鎮企業管理方面的問題,他說得含含糊糊,模棱兩可。P右手上戴著一枚金戒指,不時有意通過給大家發煙、講話擺手勢、撩頭發等動作來展示他的這一“亮點”。吃飯中,Q和R還拿出她們的金項鏈、金手鐲讓大家看,說這些都是她們剛成為“老總”時,上級“老總”贈給她們的,這是行業規矩,每個人做到這一步,都會有這個待遇。
如此解讀報紙內容
知道我們三人次日就要離開桂林,C的上級領導又給我們安排加了一課,晚上7:30去聽。這堂課的主講S自稱是省上某某報社的編輯,他開講后也是先問我們還有什么不明白的,然后未等我們提問,就自顧自講起來了。他說這個項目的核心是如何防范風險,我馬上追問:“這幾天別的老師一直講這個項目是零風險,你怎么又說要防范風險?”他又改口講政府對資本運作的支持,他拿出一篇《桂林日報》上的文章(文章標題為《全市政銀工作會議提出: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設需更多“金融血液”》),指著最后四個字說:“這四個字為什么要加引號?你們不知道,我當過編輯很清楚,這是有特殊含義的,指的就是需要更多的人參加資本運作。”S又拿起另一張紙,指著說:你們看在南寧召開的東盟峰會第一場論壇就是關于資本運作的。A出門后問我,那篇桂林日報的文章不可能是假的吧?我說,文章確實不像假的,但那四個字加引號與資本運作毫無關系,因為血液本身是動物身上的,用到其他領域都得加引號。A又問那東盟峰會的論壇呢?我解釋,論壇的內容是講資本市場,主要討論如何讓民間資金投入實體企業,與資本運作也毫無關系。
別了,可愛的桂林
完成預定的三天考察之后,我和A、B就要離開桂林了,因為返回的飛機上午九點多起航,我們確定次日早上六點起床。C也很操心,五點多就起床為我們三人熬上了稀飯,加熱了饅頭,調好了涼菜,見時間尚早,他又入睡了。我們三人吃完早餐準備離開時,見C鼾聲正濃就未打擾,悄悄走出了房間。在去往機場的大巴上,C打來了電話,說為我們每人還準備了一盒茶葉,為我們三人沒拿上深感遺憾,畢竟是故鄉人,他還說了很多很多,說得很動情,言語間有時甚至有些哽咽。
在我和B單獨相處的一個時間,我問他,此前你知道去桂林干啥嗎?B說知道,因為他的妻子是A的下線,他想實地考察一下,如果確實好,他就當妻子的下線。我問,那你現在是啥認識?他說還不太確定。我建議:還是別跟進了,因為夫妻婚后所得屬于共同財產,如果這是個好事,妻子能掙回千萬,也夠倆人這輩子花了,如果不是個好事,損失也就止于一個6.98萬,不會再擴大。他表示認可。
貸款參加“項目”,糶糧清償利息
為了了解本文剛開始提到的去玉林的那位W的近況,我專程前往他所在的村做了個了解。據介紹,他和親屬已先后投入9萬多元,將自己的母親、祖母、嬸嬸等叫到玉林共同從事這個“項目”,親屬前段時間都回來了,他一人還呆在玉林。貸款本金至今一分未還,利息他的父親在幫著清,一季度一次,最近的一次是拉了一車糧食賣掉后清償的。
元旦前,本地一位在機關當科長的朋友打電話閑聊問我最近在忙啥,我說去了趟南方,他說具體哪里,我沒說,他問是不是深圳,我未置可否。他說你咋不去南寧啊,現在南寧的投資機會很多,值得一去。我問你咋知道的?他說一位朋友說的,叫他過去看,他準備春節前后去看看。我問你那朋友具體在搞啥?他說在搞物流……
常說賣面的見不得賣石灰的,真正的掙錢好項目,當盡可能予以保密,有幾個愿意和別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