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勝:與孫景業商榷 消費真的能致富嗎?
發布: 2012-06-01 14:56:40 作者: 直銷報道網 來源: 李全勝

編者按:李全勝的文章對孫景業的觀點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文章雖不長,但讀之有味,給人以在理論上的啟迪。全文如下:
我學習了孫景業先生發表在直銷報道網上的《社會商品流通分配演變過程解析》的文章,有很多的啟發,但有一個“消費能致富”的理論觀點是可以商榷的。
消費到底能不能致富?我的回答很簡單,消費根本不能致富。道理如下:
一是消費和投資是兩個不同的經濟行為,不能合二而一。從馬克思經典著作《資本論》中我們可以看到,消費和投資是兩個根本不同的經濟行為。孫景業先生提出消費者可以分享企業投資所產生的利潤,這一觀點是不科學的。企業的利潤從哪來?是從企業生產的產品銷售中來的。消費者購買了企業的產品,企業才能產生相應的利潤,這利潤雖然是消費者帶來的,但消費者是不能在其中享受的。道理很簡單,這利潤是屬于投資者的。所以,孫景業先生的觀點是違背經濟學所提示的基本規律的,在實踐中也是根本行不通的。
二是目前富饒“新消費致富模式”是混淆消費與投資兩個不同概念的行為。在孫景業先生的指導下,大連富饒公司“創新”出一種“新消費致富模式”,以消費者發展消費者的形式來“返利”給消費者,形成所謂“媒介分帳”的致富模式。我認為,這種“創新”實際上就是混淆消費與投資兩個不同概念的行為。在他們的模式中,消費者實際是就是投資者,因為首先要自我消費才能享受“返利”的權益,如果再繼續發展消費者,下面的消費者所產生的購買力也會讓上面的推薦者享受“返利”。也就是說,誰要得到更多的“返利”,就必須發展并形成一個消費網體,這個消費網體越大,那么得到的消費“返利”就越多。我們且不說這種做法有沒有違反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單就從理論上判斷,就會發現消費與投資兩種不同的概念已經混為一體了,出現了消費即投資、投資即消費的十分不正常的狀況。所以,這一“新消費致富模式”在理論上是站不住腳的。
三、消費致富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是“海市蜃樓”,最終的結局就是一枕黃梁。消費致富理論最早提出的是陳瑜先生,他的《消費也能成為資本家》一書在前幾年影響很大,廣西永乾公司的“消費來福”的模式就是在陳瑜的消費致富的理論下實行的。由于消費致富理論違背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觀點,最后淪為傳銷的理論基礎,永乾公司的“消費來福”模式被公安作為傳銷一舉端掉。可見,消費致富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是“海市蜃樓”,最終的結局就是一枕黃梁。孫景業先生“創新”的“新消費致富模式”,實際上接受的是陳瑜的消費致富的理論。他們的“創新”到底會不會像廣西永乾公司“消費來福”模式一樣的結局,人們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