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聚焦高藥價產生內幕 部分藥利潤達2000%
發布: 2012-07-16 09:11:24 作者: 未知 來源: 浙江在線

電視截屏(看看你被坑里沒有?)
常用藥品,從出廠到醫院終端,中間利潤最多超過2000%,這樣一個數字的確讓人大跌眼鏡。國家制定藥品集中采購和招投標制度的初衷是為了降低藥價,切實減輕患者的負擔。但是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欄目記者隨機選取了20種藥品,用了一年時間調查后卻發現,在一些地方藥品集中采購的中標價比實際出廠價高出幾倍甚至十幾、二十倍。藥品集中采購和招投標制度在一些地方執行的過程中到底出了什么問題?中標價和出廠價之間的這部分可觀的利潤究竟是如何分配的?這當中還有多少潛規則和不為人知的內幕?
同樣的輸液
北京山東相差4倍
北京的張先生患有慢性支氣管炎。今年2月,張先生到山東濟南出差,慢性支氣管炎突然發作,于是他前往附近的一家診所治療,診所的醫生給他開的藥是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可是一看藥費單上的價錢張先生吃了一驚。
張先生輸一次液要用三支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在北京隆福醫院每支售價是12.65元,也就是說每次輸液就要花費將近40塊錢。
而在山東的這家診所,輸一次液還不到10塊錢,費用僅相當于北京隆福醫院的四分之一。根據張先生的介紹,北京的醫院和山東的診所給他開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包裝完全相同,生產廠家也都是山東魯抗辰欣藥業有限公司,就連產品規格也是一樣的,都是2毫升:0.3克。
為了弄清這種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價格差異背后的秘密,記者前往山東展開了調查。記者首先來到了給張先生開藥的這家診所,這里的醫生介紹,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每盒有6支,雖然他們這里的售價不高,但肯定不是假藥。
他還告訴記者,他們這里售價不高,主要原因是從醫藥批發公司進貨的價格就比較低。
為了求證這家診所工作人員的說法是否屬實,我們對山東當地經銷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醫藥批發公司進行了調查。
注射液出廠價6毛錢
零售價為12.65元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盒6支裝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醫藥批發公司的售價在3.85元左右,而醫藥批發公司從藥廠進貨的出廠價,每支僅僅在6毛錢左右。如果張先生提供的情況屬實,同一廠家同一規格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在北京隆福醫院的零售價為12.65元,那么,從藥廠出廠價到北京隆福醫院的終端價,中間利潤竟然高達2000%以上。
據了解,為了遏制藥品虛高定價,從2001年開始我國全面推行藥品集中招標,規定所有公立醫療機構使用的藥品必須實行競價采購,價格由當地的省級藥品集中采購管理辦公室審定公布。這個審定公布的價格叫作中標價,而中標價是醫院采購藥品的最高限價。
此外,為了保障醫院的合理利潤,維持醫院的正常運營,按目前我國醫療價格政策規定,醫院實行的是藥品加成政策,也就是醫院對采購的每一種藥都可以在進價的基礎上加價15%賣給患者。北京隆福醫院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醫院的藥價就是按照北京市現行的各項規章制度制定的,都是符合規定的。
按照這家醫院工作人員的說法,每支規格為0.3克2毫升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在北京中標價是每支11元,順加15%之后,就是醫院目前執行的零售價每支12.65元。
記者隨后對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在北京市的中標價進行了查詢,結果發現這種藥品中標價的確是每支11元。
開藥醫生的回扣
占到藥品中標價的40%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北京市藥品中標價都是先根據藥品生產企業提供的報價,最后由北京市招標辦組織專家評審后確定。隨后,記者在北京找到了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銷售代理公司——北京紫華康太醫藥公司。
據這名負責人透露,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出廠價每支6毛多錢,他們公司以4塊錢的價格賣給醫藥代表,每支賺3塊多錢。但這3塊多錢并沒有全部進他們自己的腰包,其中很大部分是招投標所花的費用。為了能保證藥品高價中標,他們必須打通各個環節,這筆費用就是所謂的推廣費,但具體數目是多少,他始終沒有告訴我們。不過他透露,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高價中標之后,為了讓北京的各大醫院采購,他們還要給醫院、醫生、醫藥代表所謂的“返費”,也就是回扣。
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醫藥公司賣給醫藥代表的價格和醫院采購價之間的價格差,就是他們行業內部所說的返費。北京紫華康太醫藥公司以每支4塊錢價格,將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賣給醫藥代表,醫藥代表再以中標價11塊錢賣給醫院,中間差價7塊錢。這個中間差價就是“返費”。醫藥公司的負責人告訴我們,這些所謂的返費醫藥代表拿走10%左右,其他的都作為回扣給了醫院和醫生,而這當中開藥醫生的回扣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一般都要占到藥品中標價的40%左右。
藥廠拒絕透露
提供給招標辦的價格
那么,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經過層層把關審核,中標價為什么還會定得這么離譜呢?
記者在電話采訪北京市藥品集中采購中心的時候,并沒有得到正面的回答,對方工作人員告訴我們,他們定價都是按規定的程序組織國內權威的專家來審定的。那么專家們又是依據什么,把一支出廠價只有6毛錢左右的藥品,中標價定到了11元呢?記者多方聯系參加北京市藥品招標評審的多位專家,但采訪均遭到拒絕。
據業內人士透露,專家組審定藥品中標價的一個重要依據就是藥品生產廠家提供的材料。隨后記者再次前往山東,對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生產企業魯抗辰欣藥業有限公司進行了調查。據這家企業的銷售負責人介紹,他們提供給北京市招標辦的價格屬于商業秘密,不能透露。
對于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究竟如何能高價中標,藥廠的這名銷售負責人始終回避。
央視一年調查
20種常用藥中間利潤都超過500%
隨后記者又對上海、天津、黑龍江等地的山東魯抗辰欣藥業生產的同一規格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中標價進行了調查,發現上海中標價為12.8元、天津中標價為11.13元、黑龍江中標價為11.5元,醫院的零售價也都超過12元,從出廠價到醫院零售價,中間利潤也都高達2000%以上。
據專家介紹,普通商品的利潤一般不高于50%,即使是名牌服裝等奢侈品,利潤也很少超過200%。藥品是用來治病救人的特殊商品,利潤卻是奢侈品的近10倍。
為了進一步弄清北京市醫療機構藥品集中采購目錄藥品中標價和實際出廠價之間的差價,記者隨機挑選了抗菌、消炎、治胃病的20種常用藥進行了長達一年的調查,最終調查發現,這些藥品進入北京各大醫院銷售,中間利潤都超過500%,其中輔仁藥業集團生產的天麻素注射液從出廠到終端,中間利潤約1100%;山東方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甲砜霉素膠囊,中間利潤超過1100%;揚州市星斗藥業生產的0.25克甲砜霉素膠囊中間利潤高達1400%以上。
新醫改政策研究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朱恒鵬研究員指出,實行藥品招投標政策的初衷也是為了遏制藥價虛高,結果卻被某些利益團體鉆了空子,利用政策,在中標價的制定、藥品的批發和銷售等多個環節,遵循“潛規則”,相互勾結,形成了隱秘的利益鏈條,成為推高藥價的幕后黑手。
我國首個壟斷重罰案:山東兩家藥企被罰逾700萬
據中央電視臺《新聞30分》報道,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開出巨額罰單,山東濰坊順通醫藥有限公司和濰坊市華新醫藥貿易有限公司,由于控制復方利血平原料,強迫下游生產企業抬高投標價格,嚴重破壞了國家藥品價格招投標制度。依據反壟斷法規定,沒收違法所得并處罰款總計687.7萬元和15.26萬元。據悉,此案為首起壟斷重罰案。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