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誠信建設需多元努力 重建直銷道德規范
發布: 2011-10-27 17:36:46 作者: 佚名 來源: 直銷專業網

就在佛山兩歲女童小悅悅遭碾離世后的第4天,10月24日下午,在廣東增城,一個不滿3歲,同樣名叫“悅悅”的女孩被車撞倒,頭臉遭碾。旁邊路人合力將車輛抬起,齊心相救。雖然這個小悅悅最終也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身亡,但是這次路人的齊心救助被網友們稱為人們的“自我救贖”、社會的“道德覺醒”。 其實,當我們感嘆這個社會正在漸漸冰冷的時候,那些暖心的愛心故事也在讓我們體會這個社會中正義的力量與良知的溫存。在“社會道德”引起廣泛討論的同時,直銷行業道德規范也應該讓我們深省,人性的陰暗面在行業中比比皆是,讓直銷回歸理性,是不是我們也能找回曾經的美好...
全民道德自省
一個年僅2歲的女孩,兩輛穿行小巷的汽車,19個做出不同反應的路人,原本毫不相干的人與物,在一段7分鐘的視頻里,引發了中國社會一場關于人性冷暖的全民大討論。一個2歲孩子的遭遇,能夠在短時間內形成如此規模的輿論場,是因為18名路人那讓人心寒的“集體失明”最終點爆了中國社會積怨已久的對于人心冷漠、道德淪喪的激憤和譴責。關于“冷漠”,這也不是一個突發的個案。就在兩個月前,一場關于“老人摔倒后扶不扶”的討論中,就已經有人疾呼:中國社會道德滑坡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懸崖”邊。
美好正在發生
在法國等歐美國家,見死不救要判重罪,不過與其立法治罪,不如立法鼓勵和保障“見義勇為”,為他們“做主”,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北大副校長吳志攀說的一段鼓勵校友扶起摔倒老人的話再次被提起:“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訛你,北大法律系給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敗訴了,北大替你賠償!”吳志攀的這句話被網友理解為“北大為學生撐腰”,在被瘋傳的同時,各種版本的“撐腰體”也在演繹。
就在“撐腰”言論在網絡上被廣泛討論之際,現實中的“撐腰”也隨之涌現。在重慶,五名女孩齊力救助在路邊摔倒的八旬老人,直到民警趕到才放心離去。在長沙,小伙扶起一位在買菜途中摔倒受傷的七旬老人,將他送往醫院,并墊付醫療費用的。在青島,一位老人不慎摔倒昏迷在馬路上,幾名路人一起把滿身血跡的老人抬上出租車,送醫院救治。在南昌,20多個農民工在危機關頭合力抬車,使車下被碾女孩獲救……
可見,要真正喚醒世道人心,還是應當依靠道德的感化作用,當我們在譴責社會上一些不良無德行徑的時候,更不要忘了,我們身邊正在發生的美好。
重建直銷道德規范
當聽說南寧傳銷自由退款的天使體系時,當傳銷都可以在相對環境中用高度自律來規避不應有的人性陰暗面時,作為合法的直銷,高收益回報和預期,蠱惑著太多人放棄理智,用熱血的方式操作。是不是應該重拾道德規范?如何用制度和模式的約束,來規避人性陰暗面的操作;讓人們有效地接受產品,而不是接受公司,更不是什么所謂的直銷文化;更實質地操作,而不是更多的蠱惑;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讓直銷回歸理性,讓直銷屏蔽陰暗面,甚至屏蔽掉一些不堅定者,當我們做到這些的時候,直銷行業會不會也能發生很多美好...
社會誠信建設需要多元努力
當然,重建道德規范需要人之根本的誠信,也需要社會多元化的努力,從自己做起,從身邊事情做起,用全社會的力量培育和諧健康的文明機體。老人摔倒敢不敢扶?孩子被撞敢不敢救?這兩個“敢不敢”,成為今年中國街頭每一個“路人”可能面臨的選擇題。社會關于“道德”話題討論得如此熱烈,用溫暖喚醒冷漠,用愛心融化冰冷,從我做起,重拾本應屬于我們的道德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