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妮蕾德董事長:做直銷,不如去做7-ELEVEN當店長!
發布: 2011-10-25 09:35:18 作者: 朱紀中 來源: Smart智富

仙妮蕾德董事長陳得福
直銷產業前景如何?全球排名第46大直銷公司仙妮蕾德董事長陳得福告訴《Smart智富》月刊:“臺灣有330幾家直銷公司,全部營業額加起來還沒有7-ELEVEN(指統一超商)的1/3,依我看,做直銷,不如去做7-ELEVEN當店長!”仙妮蕾德目前正持續將直銷商轉型為以店銷為主的經銷商。
2006年,陳得福1年內砸下新臺幣116億3000萬元,分別在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以及臺北敦北商圈,買下北京天倫王朝、天倫松鶴、以及臺北王朝酒店(原環亞飯店)等3間飯店,讓外界首次見識到這位直銷大王的資金實力。認識陳得福20年的寒舍董事長王定乾透露,現在有買方透過他,開價新臺幣300億元想買下臺北王朝酒店,但陳得福還不想出售。
在臺北、北京的飯店資產價值大增后,陳得福目前打算進軍馬來西亞及香港。他透露,接下來會買地蓋飯店,目前土地已整合了2/3,最快明年就可以把整塊地合併。至于新投資是在馬來西亞、還是香港?他笑說:“還是不要講,講出來會影響后面的整合進度。”
高雄醫藥學院藥劑科畢業的陳得福,1982年在無心插柳下創立仙妮蕾德,以草本醫學為根基,透過直銷制度發展保健產品。在美國直銷產業,曾是與安麗、如新等公司齊名的品牌,2005年營運高峰時期,年營業額曾達300億元新臺幣。不過,隨著公司從直銷轉型做店銷,根據美國DSN(Direct Selling News)所公布的全球百大直銷企業,仙妮蕾德2010年的全球排名已掉到第46名,年營業額只有3億美元(約合新臺幣90億元)(編按:不含中國大陸)。
對于直銷產業的未來、臺灣乃到美國房地產的前景,這位資金實力雄厚的保健品業者到底怎么看?本期總編輯會客室來到臺北王朝酒店12樓,要看陳得福如何剖析,以下是專訪摘要。
擁通路者為王!
顛覆傳統事業模式 有通路才有喊價權
《Smart智富》月刊總編輯朱紀中問(以下簡稱「問」):聽說仙妮蕾德已轉型,慢慢煺出直銷經營模式?
陳得福答(以下簡稱「答」):其實喔……我從來沒有要煺出建立這個市場的通路。通路為王嘛!(“通路”是臺灣俗語,意思為大陸所表達的“渠道”——C2CC編者注)我1974年到美國時,最讓我驚訝的不是他們的科技,是他們用一個漢堡可以建立起一個全國性的連鎖餐廳。他們的祕密在哪裡?后來我才慢慢發現,主要就是通路的問題。
擁有這個通路以后就完全不一樣,通路為王。現在是擁有通路的人在喊價,不是生產東西、賣東西的人在喊,這跟一般傳統事業完全不一樣。以前是我賣東西給你,這個東西我開價多少錢,你要不要買?現在不一樣啊,你擁有通路后,變成是這個東西是我要用多少錢買,你賣不賣?擁有通路的人是完全顛倒過來,像沃爾瑪(Walmart)這個全世界最大的連鎖零售店,他生產什么?什么都沒有生產啊!他搞什么?他搞通路!
直銷成長有限!
過于強調賺錢 忽略產品才是根基
問:直銷不也是一種通路嗎?
答:直銷也是一個通路啦,但有它的侷限性――不穩定,這點我相信所有經營直銷的人都有這個感覺。因為直銷喔,稍微偏了一點。你去直銷公司,強調的都是賺錢、賺錢、賺錢,沒有在強調產品。
所以當年我出來創業的時候,我說如果有機會我也要打出一個通路來,那么直銷不失是一個好辦法。但慢慢我意識到直銷,很大的問題是產品上出了問題。第二個是賺不到錢,直銷人員來來去去,80%的人幾乎在第1年就離開,流動率太高了,為什么?第一,他們(指直銷業者)一直在講「你會賺到錢」,太強調賺到錢,直銷商變得非常不穩定,產品則變得不太實用。
你有沒有注意到一點,做直銷做得比較穩定的公司,都是做產品比較生活化的公司,其他像賣什么珠寶的都垮了。因為你的產品如果不能生活化,根本支撐不下去嘛!仙妮蕾德剛進臺灣、大陸的時候,也曾風光一時,因為那時候很新,大家覺得很不錯,但是,一窩蜂投入直銷商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這種時勢永遠不會再出現!
問:所以,可以說直銷這個行業已經走到了盡頭了嗎?
答:我不會講說走到盡頭,但我說成長有限啦!不像過去幾年,你自己去看看整個直銷產業成長有多少?我看負成長的機會比較大,你們可以到直銷協會查一下就知道了。臺灣有700萬人在做直銷(部分未登錄),產值抵不過7-ELEVEN4,000多家,你想想看?
問:你的意思是做直銷商還不如去做7-ELEVEN的店長?
答:對!不如去做7-ELEVEN的店長比較簡單一點。當然啦,有夢就是美,那總是希望有個夢,但因為陷阱太多了,你現在跟人家講直銷,嗬嗬,拜託一下……很多人對直銷產業期待很高,也很多人受到傷害,沒有錯,很多人在仙妮蕾德賺到錢,但是,說到最后大家都在比吹牛,那有什么意思?所以我們一定要改變型態。
問:你在中國大陸跟臺灣的銷售型態是如何改變的?
答:中國大陸10年前就一直嘗試各種方式,現在很多公司都參照我們的方式在做,但我們改得比較徹底一點,就是我們不把直銷跟店銷合在一起。這基本上是合不在一起的。第一,店銷靠得是零售力,直銷不是靠零售力是靠組織力。
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把直銷公司的人轉變成店銷。因為這兩個不同,直銷強調是無店鋪、不用投資,現在忽然間你要他去投資,這種心態上的轉變是180度,所以我們在中國塬本有1萬家零售點,裁到只剩1,000家。
問:店數剩下1/10,業績不也跟著大幅下滑?
答:我們直銷做最輝煌的時候,光大陸一塊1年就是人民幣100多億元,因為當時轉的時候一下子改很大,曾經跌到只剩1/3,大約人民幣30億元,現在又慢慢回穩過來,又往上升,但我們還沒有回到直銷全盛時期的狀態。
問:所以現在中國的年營業額有到全盛時期的一半嗎?
答:有超過50億元。當然很多人覺得仙妮蕾德業績跌很多,整體看一半以上都不見了,但對我們(指公司)來講卻不一樣,因為我們人數少很多。以前1個人做人民幣幾千塊錢、1萬塊,現在1個店人民幣幾十萬,差別很大。當時,1個月10幾萬會員加入,會員人數超過300萬人,是中國最大,但我們現在已經沒有會員了,1萬家店全部改成經銷制,類似臺灣的加盟制,各區域可以發展自己的加盟店。以前我是公司、是老闆,他們是經銷商,現在我供應你產品,你打通路,變成合伙人,主客易位。
問:臺灣也這樣改嗎?因此你煺出臺灣的直銷協會?
答:對,臺灣也是這個樣子,已改了2年,還有一段路要走,也會慢慢轉型。臺灣現在有200多家店,慢慢會增加到500家。其實,聰明人一眼就看得出來,我舉一個例子,7-ELEVEN(編按:指便利商店)全臺灣有4,000多家,7-ELEVEN的營業額是所有直銷公司加起來3倍大(編按:統一超商2010年營收為1,699億元)。這鐵的事實放在你眼前,還有,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不是傳銷公司,而是店銷,像沃爾瑪、麥當勞,我們直銷界何必夜郎自大,以主流生意來講,直銷公司根本不成氣候。
瞄準飯店投資!
看好臺灣不動產 積極買地整併
問:直銷轉型,所以你可以花較多時間經營飯店?
答:我跟你講,這種好的地段喔,不怕價錢,只怕他不賣啊,是笨蛋都看得到,這不是我眼光聰明啊,嗬!這種東西根本不用去算,他說要賣,我說買啦,買了以后才去看我買了什么東西。現在我已經有下一個目標了,我們地一塊一塊收購進來,最快明年就能把整塊合併起來,我土地已經買了……2/3了吧,這個東西我寧可一步一步做,然后把土地整合起來以后,那我這要怎么發展都沒有問題。
問:會趁美國地產下跌加碼嗎?
答:我在美國有很多房地產,在洛杉磯買很多了,但叫我到美國炒房地產我不愿意,美國的房地產跟臺灣的完全不一樣,有誰到美國炒房地產賺錢的?以前有人買過洛克斐洛中心,到最后還不是……你看清楚了就知道他不是那么好殺的。如果看亞洲等地方,我們臺灣的地價只有香港的1/3,機會還是很好,我在臺灣還是持續在看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