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赤裸裸傳銷穿上漂亮馬甲 解密資金盤的“前世今生”
發布: 2011-10-19 11:44:44 作者: 佚名 來源: 分銷時代

資本運作本是一件好事,利用市場法則,通過資本本身的技巧性運作或資本的科學運動,實現價值增值、效益增長的一種經營方式。但是這也容易被一些利益熏心的人利用,他們抓住了人們急于發財暴富的心理,給赤裸裸的傳銷穿上一件漂亮的馬甲,一個華麗的轉身后,傳銷變成了資本運作,借口也更加冠冕堂皇。
資金盤的前世今生
資金盤,顧名思義,是將不動的資金變為流動的資金,將個人手中閑散的資金利用起來,用于保值、增值。但隨著融資形式的發展,經過一部分人的加工和修飾,就異化為這樣一種現象:它向社會不特定的對象吸收資金,根據行業內游戲規則,承諾高額返利。表面看上去是資本運作,實質卻是市場金融傳銷。三角金字塔結構仍然未變,只是騙取的手法變的更加隱秘。它的參與者較之前的傳銷者層次更高,不乏博士后、海歸、局級廳級干部、律師、公務員等等,都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
前世:整合零散資金 實現價值增值
資本運作的初衷是好的,將沉淀在民間的資本運轉起來,參加市場流通,這也是我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必由之路。國家提倡擴大內需,提高居民的投資水平和消費水平,以此拉動國民經濟的增長。國家宏觀調控在政策上也給予一定的支持,減少銀行存儲利率,鼓勵消費,減少居民儲蓄在國民總資產中所占的比例。
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下,很多閑散在民間的資本就開始蠢蠢欲動了,投資、消費的手段也不盡相同。大多數人選擇比較穩妥的方式,投資房地產、股票、基金以及一些其他靠譜的資本運作,保證手里的錢能保值,其實大部分還是希望這部分錢能升值一點,只要比銀行利率高,這是大部分投資者的初衷。
資本運作的模式多種多樣,那么,如何分流大量閑置在民間的資本,將資本財富進行有序合理再分配,是值得探索的課題。財富再分配關系到國富民安的宏觀政策,無論你選擇什么樣的方式,房地產、股市、基金、外匯、期貨等,這些都是利用資本運作來分配參與者的財富,都能調節資本在流通領域的再分配,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享受自由、開放的市場環境下的得與失。
另一方面,這些投資都帶有一定的風險性,既不會鼓吹一本萬利,也不會保證在資本運作的過程中肯定能掙到錢,都強調“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的理念。例如,去購買一只股票,沒人敢去保證這只股票肯定會漲不會跌,即便有人告訴你有內部消息,這只股票肯定會漲,八成也是不靠譜的鬼把戲。股票的漲跌也是根據市場的走向而定的,如果真有所謂的內部消息,那么只能說我們的市場還不夠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起基礎性作用,這永遠是市場經濟的真諦。
今生:傳銷的高端變異品種
資本運作本是一件好事,利用市場法則,通過資本本身的技巧性運作或資本的科學運動,實現價值增值、效益增長的一種經營方式。但是這也容易被一些利益熏心的人利用,他們抓住了人們急于發財暴富的心理,給赤裸裸的傳銷穿上一件漂亮的馬甲,一個華麗的轉身后,傳銷變成了資本運作,借口也更加冠冕堂皇。
國家政策支持 例如:“北部灣開發”、“西部大開發”、“民間資本”等問題的講話和政策文件中斷章取義地摘錄或引用來進行虛假宣傳,用以支持“資本運作是合法的,受政府支持和保護”這一觀點。
平等致富 該行業還在游戲規則中設計了“晉升”“超越”“出局”等一些看似科學合理的獎金分配制度,制造了一個“皇帝輪流做,誰都有錢賺”的平等致富假象,這樣一來,那些抵制不住誘惑的人就開始心甘情愿地叫對方來自己的口袋里掏錢。
黑白倒置 一些毫無相關的事,也會成為傳銷人員用來騙人的憑據:他們把該行業對地震災區的募捐活動說成是政府對該行業合法性的認可;把以集團用戶名義辦理的手機內部通話免費業務,說成是電信部門對項目的“特許”;工商、公安部門對個別舉報難以取證,說成當地政府“默許”;把傳銷人員的大量存在說成是有助于拉動當地消費,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受當地政府歡迎。這樣的說辭無疑能讓被洗腦者減少疑慮,增加優越感,這也就更加具有迷惑性。
資金盤與傳銷的區別
資金盤即資本運作是傳銷的一個高端變異品種,相比較傳統傳銷,手段更加惡劣,隱密性更強,參加的人層次更高,破壞力更大。“當前要嚴打非法金融活動,重點是社會非法集資和市場金融傳銷,切實維護金融市場秩序,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這是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近日在甘肅考察講到金融市場時所作出的表態。這表明國務院高度關注民間資本在金融領域的穩定性,也高度重視社會非法集資和市場金融傳銷對金融穩定所造成的破壞。那么這類傳銷到底有什么樣的特點,又與傳統傳銷到底有什么樣區別呢?
炒作一個概念,沒有實物或不依附于實物。這是資金盤類傳銷區別于傳統傳銷的一個最鮮明的特點。傳統傳銷最初是賣具體的產品,通過層層加價,擾亂市場,使人們上當受騙。而這類金融傳銷不依附實物,它傳播的是一種概念,通過蠱惑性言論,打著資本運作的旗號進行欺騙。
拿盤旋在北部灣的“1040工程”來說,這個傳銷系統不要求新人購買一定數額的產品,而是直接以國家工程的名義,進行資本運作,以獲取高額的回報,誘騙親人朋友入行。這個傳銷系統最早的準入門檻是3800元,一次性購買21份, 69800元是根據最早股金推算出來的。每人69800元,次月銀行返還19000元,剩下50800元,接下來,你要尋找3個合作伙伴,也就是要發展3個下線,你的3個下線同樣要投資69800元,還要每人再發展他們的3個下線;你本人+3個下線+ 9個下下線,你的團隊已經有13個成員了。“1變3、3變9、9變27、27變81,81變243,你直接或間接吸納的金額已經達到了(1+3+9+27+81+243)×69800=25407200元,其中45%上繳國稅,剩下10%上繳個人所得稅,所以你會得到25407200×(1-45%-10%)=11433240元,折去各項所謂的費用后你會得到1040萬。“一年左右就可賺到最多的1040萬元。”中國反傳銷協會負責人說,這是“純資本運作”宣稱的可獲得的最高收益,傳銷內部宣稱“到這個限就要出局,不然錢都被一個人賺光了”。這樣的說辭顯然更具有隱蔽性,制度從表面看上去也更加合理,金字塔的上層不再是無限制地抽取下線的提成,到了一定的標準就會自動出局。傳銷紐帶從實物轉變為概念是資金盤類金融傳銷的最鮮明的特點。
資金盤類金融傳銷參與者層次更高,呈現“知識化、職業化”。 也許是加盟“門檻”高,與以往的傳銷不同,這種活動的加盟者多數是有職業和穩定收入的人員,或者機關離退休人員,有的人擔任過處級或副廳級職務,一些人甚至“拖兒帶女”投入了這項“事業”。
廣西北海市一些新建小區的停車場,掛外省牌照的汽車一度隨處可見。
他們租賃入住在各個高檔小區,使得住房租金從原來每套公寓數百元漲到1000多元、2000多元,有的甚至達到三四千元。這些租房者普遍的要求是配齊家具、廚具、電器等生活用品,能夠即來即住。居住條件的改善,使得更讓人相信這個資本運作的可行性。
有些傳銷組織為了顯示獎勵機制的存在,會去用一部分騙來的資金或者前期投入一部分資金購買房產和跑車,制造一種真正能迅速暴富的假象。并且這種“高投入、高智商、高學歷”的非法傳銷,具備了更強的傳播能力,出版了大量的非法出版物、電視專題片,官方網站甚至召開所謂項目發布會、論壇會議。
這些非法傳銷的組織者在傳銷手段上更加高端、豐富,無所不用其極,吸引的人群也從廣大底層群眾向中上層過渡,傳銷涉及的金額也更大,這是資金盤類金融傳銷區別于傳統傳銷的又一特點。
傳銷的幌子更加冠冕堂皇。“國家政策”、“政府”、“公安”、“媒體”,這些本來和非法傳銷勢不兩立的個體,都逐個被傳銷分子拿出來加以利用。
傳統傳銷經歷了平穩發展、鼎盛到被禁止,那個時候國家法律法規不健全,國家開始也沒意識到傳銷的演變以及后來的危害,放任傳銷的發展,后來傳銷嚴重影響了國家的經濟生活以及經濟秩序,才相繼在1997年國家工商局頒布《傳銷管理辦法》,1998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于禁止傳銷經營活動的通知》再到2005年出臺《禁止傳銷條例》。傳統傳銷開始階段,國家的態度比較中性,既不鼓勵,也不去規范和取締。
而到了資金盤類非法傳銷時,國家已經明令禁止非法傳銷,也頒布了相應的法律法規,廣大民眾腦子里對傳銷的危害性有了一些基本認識。資金盤非法傳銷的組織者并沒有故意去回避,而是迎風而上,將很多機構和政策加以利用,這樣既增加了其隱蔽性,更增加了可信性。“這是中央支持的以政府為背景的民間資本運作項目,為了加快北部灣開發,國家在財政難以直接投入的情況下,允許北部灣開展金融試點,以高額提成鼓勵積極參與,啟動民間資本投入建設”。這是傳銷組織者對國家政策歪曲的利用,借以讓被洗腦者更加信以為真。
更有甚者,為了避免公安機關對某一“體系”的打擊波及其他“體系”,傳銷組織者發明了一個“負調控”的說法:他們宣揚由于是“試點”,必須控制規模。為了防止泛濫,政府要對個別“體系”進行打擊,并在媒體上宣傳打擊傳銷成果,這是進行“負調控”,讓那些立場不堅定的人出局,促進“資本運作”的健康發展。對媒體的利用亦是如此,認為媒體的批評是對于資本運作規模的控制,必須低調運作,否則參與進來的人太多了。
資金盤類非法傳銷的組織者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甚至一些毫不相干的東西都會被加以利用,無疑增加了非法傳銷的煽動性,以及運作的合理性。相比傳統傳銷,這類傳銷的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更強。
資金盤與直銷的關系
資金盤類非法傳銷與直銷并沒有太直接的聯系,但鑒于傳銷和直銷的連帶關系,我們主要參考傳銷與直銷的區別,去努力發現一些新的不同,為廣大直銷人答疑解惑。
相同和不同:
首先,直銷行業存在的合法性。這是直銷區別于一切非法傳銷的根本不同。2005年9月1日,涉及《直銷法》的兩部核心條例《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正式出臺。這兩部法律法規的頒布,不僅規范了整個直銷行業,更為這么多年受傳銷名聲拖累的直銷來了一次偉大正名,這讓很多奮戰在直銷行業里的人為之鼓舞,因為直銷行業有了可以依存的法律。
其次,在規范的直銷活動中,企業通常會以銷售產品為導向,整個銷售過程始終將把產品銷售給消費者放在第一位。傳銷不會特地去重視產品的銷售,主要是依靠拉人頭的方式來實現財富的榨取,但是它們會選擇一些產品實物來為拉人頭作掩護,例如,強制下線購買一定量的產品,從中抽取提成。資金盤類金融傳銷則不需要用產品實物來為其掩護,在行騙之初,這類傳銷打的旗號就是資本運作,是一種投資行為。要說傳統傳銷對產品實物還有一定的依存性,那么這類傳銷已經和產品實物完全撇清了關系,他們傳銷的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
再次,這類傳銷與傳統傳銷在本質上沒有差別,適用于大部分傳銷與直銷的區別。單層還是多層?有沒有硬性的入門費?計酬方式是個人還是團體?運作信息是否公開?只要能區分開這些,直銷和傳銷還是比較好甄別的。
這些金融犯罪的最終目的還是聚財、斂財。非法融資和非法傳銷不是簡單的捆綁,而是有共同的訴求點,最后走到了一起。無論是傳銷還是非法融資,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承諾給參與者高回報、高收益,迷惑參與者的眼睛。在利益的驅使下,很多人卸下了防備,心甘情愿地將錢交給這些騙子。
那么怎樣防范這些誘惑呢?借用國家工商總局直銷監管局局長張國華在接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采訪時說的話:首先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你永遠要相信這個道理,沒有免費的午餐,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便宜,沒有一夜暴富的神話。如果你堅定了這個信念,傳銷分子就是說得天花亂墜,你也有自身的“免疫力”。另外,如果你有猶豫或者分辨不清,可以咨詢當地工商、公安機關,如果告訴你涉嫌傳銷,就堅信不疑,不要聽傳銷分子所說“政府暗中支持”的謊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