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搶進590億市場 中國直銷再掀投資潮
發布: 2012-05-31 13:00:25 作者: 張蔚穎 來源: 南洋網

多年前,直銷業者搶著進中國,今天,這個市場已經攀上千億元人民幣,成長快得驚人,一年增長20%的模式已維持好幾年。
中國消費模式轉變、需求改變,加上創富的理念和實例,令更多人涌進直銷市場,如今,有更多外資正在列隊叩門,要踏進這塊沃土。
要是你用火車來形容中國的經濟,那么中國的直銷業大概要用快鐵來形容。
根據統計,中國直銷業正高速增長,年增約20%,比中國的經濟成長更驚人。
直銷執照增至30張
2009年,營業額首破千億元大關后,去年達到1200億(約590億令吉)人民高位。
根據中國《南京都市報》報道,世界華人直銷促進會秘書長禹路預測,中國將迎來下一波外資投資熱,相信直銷執照將從目前27張提高到30張。
然而,這27家拿牌的企業中的18 家,占有了整個2010直銷市場的超過三分之二。
盡管中國管制嚴厲,他也認同中國政府未來5年對直銷執照管理會非常謹慎,但大批外資企業正在叩門,要進軍中國直銷業。
報道引述他的話說:“去年我掌握的數字,想進入中國直銷市場的海外、國有及民企資本有15批之多。”
報道說,禹路指出,目前外資渴求與中國直銷持牌企業聯名或合資合作,開價已經提高到一億元。
根據官方2006至2010年的發牌規律,中國政府平均每年將以5到8家的審批速度及數量發放執照。
面對僅有的27張執照和廣闊的中國直銷市場,直銷業內的合作與整合也空前活躍。
其中,包括優莎娜海外并購葆嬰,三生、哈藥戰略合作,美鑫投奔羅麥,綠之韻整合越洋科技和金科海,康力致明德達成戰略合作等等。
隨著國家監管力度的增大,以及直銷員對直銷的迫切需求,那些沒有執照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的難度,可以預見將越來越大,尋求有執照直銷企業合作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
消費社會急速膨漲,而市場規模以倍增為基礎,以人口和人脈為成長紐帶的直銷業,為中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4巨頭分庭抗禮
2010年中國直銷產業依然是巨頭擔綱,根據資料,安利(Amway)以220億元(約108億令吉)業績稱霸。其次,完美以105億元(約51億令吉)居第二位,接下來是玫琳凱(Mary Kay),營業額60億元(約29億令吉)和無限極營業額55億元(約27億令吉)。
這4大巨頭,總營業額440億元(約216億令吉),占了整個行業的約60%。
內資企業競爭力加強
當中,安利以220億元銷售占據半壁江山,而幾大外資巨頭也維持排名前幾位。
但是,從榜中我們看到,新時代和天獅在十強中名次的提升,顯示了內資企業競爭力的加強。
而第五到第十位的排名順序是新時代28億元(約13.8億令吉),天獅25億元(約12.3億令吉),雅芳(Avon)21億元(約10.3億令吉),寶健18億元(約8.9億令吉),康寶萊 (Herbalife )15億元(約7.4億令吉),富迪11億元(約5.4億令吉)。
世界華人直銷大會承辦單位《新華商》雜志主編李斌指出,這些接近30億元(約14.8億令吉)陣營的企業,由于業績基數加大,只要在產品、文化和品牌等方面提升綜合實力,已具備沖刺第一陣營的條件。
單一產品銷售破億不出奇 直銷勢成未來趨勢
在中國消費市場,以直銷方式促銷許多產品,尤其是保健食品、母嬰生活、清潔日化、美容化妝、小型功能家電等行業,發生的銷售奇跡超越其他銷售方式。
市場深信,直銷這種營銷模式,勢必成為社會未來發展的趨勢。
中國的直銷業創造了不少的奇跡,單一產品銷售破億并不出奇。
據悉,湖南一個銷售黑茶企業,一個單品銷售達5億元(約2.5億令吉),而一款蘆薈產品更達到30億元(約14.8億令吉)。
此外,以三生、中脈、太陽神、隆力奇為主體的內資企業生力軍,他們的發展勢頭迅猛,已接近10億元(約4.9億令吉)陣營,相信這些企業中會有突破,進而提高內資民族企業的競爭水平。
不過,中國直銷市場目前仍處在競爭不充分的無序競爭階段,一些不具備條件的企業,干脆滑入傳銷等非法經營的行列。
用直銷方式運作的私募基金一時風生水起,對直銷市場的影響極其負面。
與店鋪利益沖突 雅芳回歸全直銷
李斌指出,在十強榜上,直銷跨國巨頭雅芳排位的滑鐵盧雖然不會令人太意外,但引發行內深思,尤其是該公司的直銷與店鋪的利益沖突,成為行業和政府決策的借鏡。
實施5年來,雅芳銷售額僅21億元(約10.3億令吉),僅是安利十分之一業績。
據悉,吃盡苦頭的雅芳 ,自去年開始正式回歸全直銷。
李斌說,據亞太直銷報告數據顯示,中國直銷模式已突破了傳統的無店鋪和口碑相傳模式,轉變為以人員營銷為核心,綜合各種傳統和現代營銷工具及方法,使直銷模式發展到了新階段。
排名再升一位 中國直銷全球第四
早前世界華人直銷大會上發布了《2010年亞太地區直銷業發展報告》(下簡稱“亞太直銷報告”),此報告被稱為亞太區的直銷白皮書。
中國印度增長火速
據該報告,亞太地區直銷市場2009年直銷營業額為 490億美元,幾乎占全球直銷總額1170億美元的40%以上。其中,中國和印度更是增長火速的佼佼者。
另外,世界直銷協會聯盟(WFDSA)公布的數據也顯示,最新世界直銷市場業績排行榜,中國的排名上升了一位,列第四位。
榜首,依然是美國,之后是日本,且與美國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全球20個營業額達到十億美元大關的國家和地區中,亞太地區占了將近一半,其中包括日本、中國、馬來西亞、韓國、俄羅斯、臺灣、泰國、澳洲和印度。
失業軍形成新人脈
金融危機引發了巨大的就業壓力,中國勞動力過剩主要是表現在5000萬名40-50年齡的隱性失業人群和8000萬農民工身上。
世界華人直銷促進會秘書長禹路,在第七屆世界華人直銷大會上說,這種情況對于直銷業來說并不一定是壞事,相反的是為直銷這一現代化服務業提供了廣泛的消費人脈資源。
負面報道銳減
他發表題為《中國直銷市場的前景》的報告時說,消費社會的到來,為以倍增為原理,以人口為紐帶的直銷,帶來了前所未有機遇。
“而直銷業外部環境改善,給直銷業帶來了更寬松生存環境。”
以媒體為例:媒體對于直銷行業的負面報道由2007年的270萬條/篇,銳減至2010年的37萬條/篇。
在政府監管方面,他認為需要做到以下3點:
1.行政體制改革進程加快,進一步限制地方職能“違法行政”的沖動。
2.直銷企業集體維權意識的加強。
3.直銷業整體公益投入的增加,逐步改善了行業的社會形象。
內資直銷企業掀上市潮
中國直銷市場的發展態勢是令人振奮的,每年高達30%增長率的事實,讓我們無法小覷這個巨大的直銷市場所可能帶來的新變化。
根據中國傳媒報道,該國直銷市場上半年持續向好,且多家企業高調宣布市場業績利好消息,而更重大的變化是,多家內資直銷企業宣布上市計劃。
布局走上資本舞臺
內資直銷企業做大做強已迫在眉睫,不管是基于上市噱頭還是做大的沖動,中國直銷市場多家直銷企業已開始布局走上資本舞臺的機會,爭先恐后宣布:正在加緊上市準備工作。
上月初,安然納米與投資管理公司簽約啟動上市計劃,而羅麥科技則宣布將統一改制,啟動股份制改造分紅給經銷商,并稱很快將在國內掛牌。
另外,最近才和廣東康力達成戰略合作的青島上工太合, 8月25日就在公司官方網站上發布了《關于公司贈送期權的通知》。
宣布在一定時期加盟上工太合的專賣店, 將獲得上工太合免費贈送的一定數額的期權。
在公司上市前可以獲得每年公司權益分紅,正式上市后則可根據單位市值兌換上工太合股票。
8月20日,中脈道和系統成立兩周年慶典在南京隆重舉行,除了匯報業績,董事長王尤山宣布公司籌劃上市的消息。
他還稱已有一批營銷骨干,正在報名申請加入到股東會當中,希望用三年時間,創造超過目前中國已經上市的保健品公司的業績。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