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期貨交易現傳銷模式 騙子找借口月吸金百萬
發布: 2011-09-18 23:51:43 作者: 王彪 王其波 拾冠之 來源: 中國新聞網

期貨交易“黑平臺”借口美國數據不穩、或隨意修改K線,一個月竟輕而易舉騙得投資人一百余萬元。記者今日從徐州市公安局銅山分局獲悉,當地網警大隊經過縝密偵查,近期成功打掉這個以傳銷模式運營、利用互聯網虛假期貨交易平臺進行詐騙的新型詐騙犯罪團伙,4名團伙成員悉數落網,目前均被依法刑事拘留。
投資者網上炒期貨遭莫名虧損
今年8月,江蘇鹽城某醫院醫生鄧某來到銅山公安分局網警大隊報案,聲淚俱下地講述了他的不幸遭遇。年初,鄧某在一家名為“MFS”公司的網絡交易平臺做期貨交易。網上介紹該公司設在香港,曾收購過遠華期貨。
鄧某在向“MFS”客服QQ咨詢過程中,客服介紹專業人員為其提供分析服務,鄧某就通過電話和QQ不斷向網名“軒轅”的專業人員咨詢。5月25日,“MFS”公司通知要在6月1日將保證金提高10倍,鄧某嫌過高撤出了,此時,其賬戶資金已基本虧完。
6月份,鄧某在“軒轅”的推薦下轉戰“萬某”金融投資有限公司,先投資4萬虧空,后又投入8萬,第一天就獲利13萬。7月1日,鄧某又入金9.5萬,當晚,其賬戶即被限制交易。
咨詢客服時,客服索要賬戶密碼檢測后恢復正常。此時,客服口頭告知鄧某:“美國系統數據不穩不要交易。”鄧某詢問其他客戶均沒有接到類似通知。鄧某繼續交易,結果因為“數據異常”又虧損7萬。
騙子現身“上門服務”露餡
此后,感覺異常的鄧某決定退出該網絡交易平臺。7月4日,當鄧某提取現金時,專業人員“軒轅”突然來到鹽城約見鄧某,要求以合作分成方式幫鄧某操作。由“軒轅”操作后,前期稍有贏利,但后期下大單嚴重虧損,“軒轅”以種種藉口不再幫鄧某操作。
然而,鄧某本人操作時就不斷出現數據異常,與國際數據不符,損失慘重。鄧某這才明白“MFS”和“萬某”金融投資有限公司網站根本不是正規期貨交易平臺,“軒轅”可在后臺操縱數據,自己看到的是修改后價格。此時,鄧某已被卷進80萬。
警方云南擒獲幕后始作俑者
銅山警方針對互聯網信息檢索結合分析研判,初步判斷,嫌疑人先開辦假平臺,再吸收代理商,代理商可再發展會員,可能按照發展會員序列進行分紅,類似傳銷模式發展。偵查中發現,該網站平臺主要涉及4名成員:主犯網名“紅運”,網站平臺管理員,負責分贓及網站維護;網名“大燕”,負責該團伙相關管理工作;網名“選擇”,負責客戶的出入金記錄;網名“軒轅”,網站代理,負責尋找客戶。
據了解,4人隱匿在不同地方,主犯“紅運”更是遠在云南。專案組民警決定多路出擊,同時撒網,分頭抓捕犯罪嫌疑人。在各地警方的配合下,近期專案民警先是將“紅運”擒獲,隨后,“大燕”、“選擇”、“軒轅”3名嫌疑人也相繼落網。
虛假期貨平臺以傳銷模式運營
經審訊,云南人溫某,網名“紅運”,自2009年6月開始做期貨,成為某指數交易平臺會員,一年下來虧損13萬。后來,溫某在網上先后結識“大燕”(燕某)、“選擇”(趙某),二人均在其它“黑平臺”損失慘重。同病相憐的溫某等人決定自己開“黑平臺”牟利。
為了獲取客戶信任,三人決定利用真的“萬某”交易平臺的名字開發“黑平臺”。溫某在網上以每月6000元租下該金融投資有限公司交易平臺,又做了公司網站,再通過“環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將“黑平臺”鏈接到“萬某”網站上,客戶點擊鏈接即可入金。至此,一個以假亂真的期貨平臺和網站以及支付系統生成。
據辦案民警介紹,該團伙內部約定,溫、燕、趙三人一起做平臺,客戶在“環某”鏈接入金,“環某”扣除手續費后剩下的錢平分,如果是代理商的客戶,60%由代理所得,剩下40%由溫某三人平分。為壯大實力,溫某又將正為凱基、創富、“MFS”等做代理的“軒轅”(馮某)挖過來成為代理。經查,短短一個月,該詐騙團伙以網絡異常正在維修、來自美國數據不穩等借口,隨意修改K線,坑蒙會員,先后騙取人民幣100多萬元,均被團伙成員分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