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 .
發布: 2011-09-06 11:08:43 作者: 鄭裕富 來源: 中國直銷網

西方諺語:「以自己刀叉,挖掘自個的墳墓。」一語道破一個人的飲食行為,能左右自己的命運,也再次提醒我們,自己的生活習慣尤其飲食行為,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有多么重要。其實,懂得吃得健康的人,才能讓自己的生活過得輕松,而要讓自己過得輕松,就必須照著身體的生理節奏去走。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規律的飲食帶動身體的律動,讓情緒穩定,使身體維持在一個最佳的狀態。
大自然有一定的規律的法則,例如季節變化、月亮圓缺和潮汐交替,這些大自然現象不也透露出宇宙的節奏,人體也是一樣,從每天二十四小時規律的運行,身體器官機能也按著晝夜變化而運作。傳統中醫更認為,人體氣血的運行,受到時辰的影響,如果能注意時辰的變化,適時調理人體的五臟六腑,就能強化臟腑的功能,促進身體的健康,可見,生活作息對一個人的健康影響相當大。
依據中醫的臟腑氣血運行時刻表(十二經絡循行表)的理論,來幫助我們建立一個良好的生活模式,使身體在規律的作息中調理的更健康,生活更輕松自在。
凌晨的3點到5點為「寅時」的時辰,是肺經活絡的時刻,即為呼吸系統運作的最佳時機。
早上5點~7點的「卯時」,是大腸蠕動最旺盛的時間,大腸的功能主在排泄廢物,所以建議一早起來,就先喝大量溫開水來幫助排便,讓整天感到輕松。
上午7點至9點的「辰時」是走胃經,這個時候吃早餐最容易消化,而胃是供應全身營養的重要樞紐,所以平常早餐最好在九點前吃,盡可能吃得多、吃得好,不僅能幫助身體吸收營養,也能達到健身與體重控制的效果。如果長期不吃早餐,人很容易有胃腸功能失調的問題。
早上9點至11點的「巳時」,是脾經旺盛時段,能協助順利將營養運送到身體的五臟六腑中。
中午11點到下午1點的「午時」,正值心經,中醫認為,午時是天地氣機的轉換點,可讓身體處于休息的狀態,小睡片刻,對身體會有好處,讓身體的體能能盡早恢復。
下午1點到3點的「未時」,是小腸經氣血旺盛之時,身體會吸收食物精華,分配各個臟腑,因此建議最好在下午1點前完成午餐的進食。
下午3點到5點的「申時」氣血運行至膀胱經,膀胱經負責排泄尿液,所以下午3點到5點正是喝水的好時機,只要多喝開水就能幫助身體排毒,增強泌尿道系統的功能,建議這段時間至少喝8000-1000cc的水,來幫助膀胱經正常的運行。
下午5點到7點酉時,是腎經氣血最旺盛的時刻,這段時間可吃些簡單又容易消化的熱食,不宜吃太飽、太多,且盡量減少冰冷或生冷食物的攝取。俗語有句話說:「早餐吃得好,中餐吃得飽,晚餐吃得少」,這種的飲食調控的原則對現代人格外重要,因為越晚吃越飽的餐食會加速身體機能的老化與慢性病。
晚上7點到9點的戌時,氣血則走至心包經,此為心臟和神經系統的調整時段。心包經是指心臟外圍組織,可保護心肌正常運作,這個時候最好放下工作,不要胡思亂想,不要過度劇烈的活動,可和家人聊聊天,舒暢心情,因這正是身體自然修補的開始。
晚上9點到11點亥時,走得是三焦經,也是荷爾蒙協調和免疫系統運作的時間,應該逐漸停止活動,看看書,放松情緒,準備就寢入睡。
夜里11點到隔天凌晨1點的「子時」,為膽經氣血最旺盛的時刻,這正是睡眠的好時機,因為晚上11點以前睡眠的質量會比凌晨1點之后的睡眠質量更好。研究發現在極度缺乏睡眠的情況下,容易免疫力下降,主要是褪黑激素的荷爾蒙在睡眠時可達顛峰狀態,失眠時會造成褪黑激素循環中斷或衰退,使身體的內分泌,免疫和神經系統失去平衡,相對影響器官的機能,也會帶來老代和疾病,因此最好11點前睡覺,能使人的精神飽滿、抵抗力轉好。
凌晨1點到3點的「丑時」是肝經當班,肝經對一個人的情緒、筋絡、眼睛有密切的關系,所以凌晨1點到3點應處于良好的睡眠質量狀態,否則會有肝血郁抑,眼睛干澀、精神不濟,甚至誘發肝臟疾病的危機。從這中醫醫學的十二時辰對應十二經絡的理論對現代人生活的調整幫助極大,即使科學的驗證并不多,但是卻是自古以來人類生活的規范準則,讓許多人學習到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此一來,規律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有能讓我們的身體有好的功能,同時也能達到延顏益壽的目的。
臟腑氣血運行時刻表
寅時 凌晨3~5時 調息 大腸經
卯時 凌晨5~7時 喝水、排便 胃經
辰時 上午7~9時 上午9點前吃早餐 脾經
巳時 上午9~11時 上午10-11點喝水 心經
午時 上午11~13時 放松、進食、小睡 小腸經
未時 下午13~15時 下午1點前完成午餐 膀胱經
申時 下午15~17時 下午3-5點大量喝水 腎經
酉時 下午17~19時 晚上7點前吃晚餐 心包經
戌時 晚上19~21時 放松、準備休息 三焦經
亥時 晚上21~23時 放松、準備休息 膽經
子時 晚上23~1時 就寢睡覺 肝經
丑時 凌晨1~3時 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