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極李惠森:企業要爽,員工要爽 大家爽才真爽
發布: 2011-09-02 11:57:15 作者: 佚名 來源: 江門日報

企業是社會的細胞,細胞是否健康,發揮能力是否好,直接關系著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企業內部和諧,直接影響社會整體和諧;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直接推動社會進步。
在江門僑鄉,一大批企業內能善待員工,外能回饋社會,在全省、全國都書寫著責任的厚重,散發著良心的光輝。
這里面,既有令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稱贊“你們不愧被評為亞洲的最佳雇主”的無限極,也有因二十年沒有發生重大勞資糾紛而被省委書記汪洋盛贊為“雅圖仕和諧經驗”的雅圖仕,還有以員工為第一資本不斷推動企業成長為全國龍頭的嘉寶莉。
在2009年中華慈善總會舉行的“中華慈善總會成立十五周年紀念暨中華慈善突出貢獻獎表彰大會”上,江門是廣東省獲獎總數最多的市,榮獲的“中華慈善突出貢獻人物獎”、“中華慈善突出貢獻單位(企業)獎”、“中華慈善突出貢獻項目獎”分別占了廣東全省各類別獲獎總數的1/2、1/3和1/3。而這些獲獎企業,也都在社會責任的承擔上做出了各自的表率。
視員工為企業基石
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惠森曾說過,關注“爽”指數,就是關注員工的心理狀況。如果一個人的“爽”指數下降,一定是在哪方面出了什么問題,領導者就要注意。“企業要爽,員工也要爽,大家爽才是真的爽。”
在對待員工的問題上,三家企業都有共性,即視之為企業的基礎,企業最大的財富,企業的第一資本。
2010年7月,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到廣東調研,其中一個調研方向就是了解和諧勞資關系。在位于新會的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以“思利及人”的核心價值觀和“永遠關懷、永遠合作、永遠創業”的企業精神給賈慶林留下深刻印象。
由于能夠充分肯定和重視人的價值,長期留住員工,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還榮獲了國際知名機構評選的“2005亞洲最佳雇主”和“2005中國最佳雇主”稱號,贏得了公司員工和社會各界的認可。
而為更多人所熟知的,是無限極公司對員工“爽”指數的關注。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惠森曾說過,關注“爽”指數,就是關注員工的心理狀況。如果一個人的“爽”指數下降,一定是在哪方面出了什么問題,領導者就要注意。“企業要爽,員工也要爽,大家爽才是真的爽。”
正是對員工利益訴求的極大關注和滿足,才造就了“員工進廠難,出廠也難”的奇異現象。在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工作14年的劉飛深有體會,他說,這是因為進廠時,條件高,不易進;進廠后,公司重視員工的滿意度,自身價值得以實現,不想離開。
就在賈慶林主席調研廣東之前不久,我市另一家企業引起了省委書記汪洋的高度重視。在了解到鶴山雅圖仕在和諧用工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后,汪洋作出指示:加強人文關懷、改善用工環境,雅圖仕體現了企業的人文關懷,要在全省進行宣傳報道。
其實在江門,鶴山雅圖仕公司的勞資關系已有著良好的口碑。公司十分重視以人為本的理念,不斷建設和諧企業文化。公司董事長馮廣源多次公開表示,職工才是企業最大的財富。在這家有著1.8萬多名員工的大型企業,建廠近20年來,從未發生過嚴重勞資糾紛事件。
據悉,該公司在關懷員工生活上下了很多功夫,較有特色的做法包括成立“幸福和諧企業創建委員會”,由集團高層掛帥,負責處理職工意見、調節勞動關系、改善物質福利待遇、為員工增值等;創立“緣來一家人”文化品牌活動,為企業職工解決婚戀問題搭建良好平臺;并通過黨、工、團建設工作,將廉潔管治、以企為家和健康生活的和諧企業理念落實到每一個基層員工。員工張柳琴告訴記者,部門主管也經常勸他們注意休息,因為身體是工作的本錢,錢是賺不完的。
在對員工的尊重上,廣東嘉寶莉化工集團也有自己的一番理解和作為,并因而受惠。從1993年建廠至今,短短17年間,嘉寶莉集團從最初的幾十人發展到了如今的1300多人,銷售額從幾百萬元發展到近20億元,坐上了中國本土涂料的第一把交椅。嘉寶莉行政部副總經理龍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人是嘉寶莉第一資本,正是員工的忠誠度和向心力,才成就了嘉寶莉的一個個傳奇。
走進嘉寶莉,首先能感受到的就是員工衣食住行福利的優越:每年斥資200多萬元,為員工統一制作不帶企業LOGO的制服,一天四頓免費餐,6層高的住宿區,為住在市區外的員工開設班車……除此之外,員工家有急難事,能得到救助;員工求學深造時,公司就給報銷學費。反應車間的一名普通員工王昌榮對此頗有發言權,2009年初,王昌榮的家庭遭受多重打擊:父親患急性心肌梗塞,母親輕度腦萎縮,妻子患右側肺積液,家庭陷入巨大困境的王昌榮心急如焚。正當他一籌莫展的時候,公司廠務公開欄中一條關于“困難員工可申請急難救助基金”的消息闖入了他的視線,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王昌榮通過車間組長提出了申請,反映了自己的困難情況。很快,2萬元救助金及時發放到了他的手中,解了他一家人的燃眉之急。“只要公司還需要我一天,我就堅守崗位一天、努力干好本職工作,不為別的,只因為‘人情味’這三個字!”王昌榮說。
以承擔責任為價值體現
“企業的發展空間與社會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因為社會有發展,企業才有發展空間,也才可以繼續壯大,所以回饋社會,讓地方有不斷的發展,是我們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鶴山雅圖仕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廣源說。
經濟學領域有一句話:承擔社會責任是企業與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也是企業價值的體現。如果說這是所有良心企業的共性的話,那么僑鄉的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的過程中,還散發著一種濃濃的鄉情。
今年8月21日,“百年老字號企業”香港李錦記集團宣布捐資7650萬元,在新會興建兩座大橋——李錦記大橋和無限極大橋。其中,位于新會黃克兢大橋旁邊的李錦記大橋將于今年內動工,位于七堡大橋旁的無限極大橋將于明年動工。對于建橋的原因,李錦記集團董事李惠雄轉達父親李文達的初衷說:“新會是李錦記的根,我們在離開家鄉超過100年之后,決定于1995年返回家鄉投資設廠,并先后興辦了李錦記(新會)食品有限公司、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在支持家鄉經濟建設的同時,集團致力實踐‘思利及人’理念,承擔社會責任,積極造福社會,我們捐資興建兩座大橋,以支持家鄉公益交通和經濟建設,讓家鄉人民共享成果。”
據統計,截至目前,李錦記集團已向新會區捐資超過了1億元。其中,單向新會區敬老、教育等方面捐資超過3000萬元。
企業參與慈善事業承擔社會責任,貴在堅持。在這方面,鶴山雅圖仕公司堪稱楷模。開業20年來,雅圖仕公司堅持以各種方式扶貧助困,捐出超過4500萬元支持慈善事業。2009年7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的中華慈善事業突出貢獻獎表彰大會上,鶴山雅圖仕印刷有限公司被授予“中華慈善突出貢獻單位(企業)獎”。
同李錦記集團創始人將企業安置在家鄉并援助家鄉經濟社會發展類似,鶴山雅圖仕公司創始人也將企業放到了家鄉鶴山古勞鎮,并在20年里不斷捐資興辦教育、修橋鋪路、扶貧濟困。在這個被外界稱為“印刷王國”的世界里,其慈善理念從高層到普通員工都得到深刻踐行。
“如果你想你的人生更加開心,就一定要回饋社會。美滿的人生是離不開慈善事業的。”這是鶴山雅圖仕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廣源先生的行善心得。2007年11月,鶴山雅圖仕印刷有限公司獲準成立“鶴山雅圖仕印刷有限公司紅十字會”,這在江門地區外資企業中首開先河。
“企業的發展空間與社會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因為社會有發展,企業才有發展空間,也才可以繼續壯大,所以回饋社會,讓地方有不斷的發展,是我們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馮廣源說。
力量越大,責任越大。從19年前的“小不點”發展成為年納稅額逾億元巨頭企業的嘉寶莉集團,在承擔社會責任的道路上越走越起勁。集團掌門人仇啟明和他的團隊正從橫向和縱向賦予嘉寶莉更多的品牌內涵和社會責任,因為“有理想的企業未必一定是好企業,而沒有擔當的企業一定不是好企業”。
2004年,嘉寶莉集團與國家民委合作啟動“嘉寶莉民族團結助學活動”,專注于資助中國56個民族特別是少數民族失學兒童的教育,希望中國各民族更加和諧共處。相關資料顯示,嘉寶莉迄今已資助了49個民族共5700多名貧困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