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銷之都”為何重蹈覆轍?
發(fā)布: 2011-08-15 09:35:05 作者: 蔡方華 來源: 北青網(wǎng)

地方政府和執(zhí)法部門的失職與腐敗,是“傳銷之都”重蹈覆轍的根源所在。傳銷活動難以遏制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打擊行動局限于對傳銷組織者和參與者的打擊,卻放過了傳銷活動的庇護者。
近日,央視新聞頻道重磅披露了廣西來賓市傳銷活動猖獗的問題。在來賓公園和政府廣場,傳銷人員常年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進行各種洗腦和“勵志”的活動,當?shù)氐囊恍┙ㄖ镆脖粋麂N人員賦予詭異的象征意義。來賓市的所謂“資本運作”傳銷活動已經(jīng)禍及全國多個地區(qū),僅內(nèi)蒙古烏蘭察布就有兩千多人被卷入,很多人因為參與傳銷而傾家蕩產(chǎn)、名譽掃地,還有人為此自殺。傳銷活動的強大欺騙性和嚴重危害性再次暴露在公眾面前。
說到來賓,關注傳銷的人肯定不會感到陌生。來賓市位于廣西出海大道上的咽喉之地,被南寧、柳州等城市所簇擁,多年來一直受到傳銷團伙的青睞。傳銷風氣最盛的2005年,來賓市的外來傳銷人員高達8萬之眾,當?shù)氐慕?jīng)濟和社會活動幾乎被傳銷組織所綁架,來賓市因此也被稱為“中國傳銷之都”。2006年,全國掀起一場打擊傳銷的專項行動,來賓被列為重點督辦督察對象,一場“颶風行動”席卷這座喧鬧的小城,留下了一地狼藉。
一般而言,某個地區(qū)的傳銷活動一旦受到嚴厲打擊,非法傳銷組織往往會遷徙到其他地區(qū)去。但不知何故,來賓市的傳銷活動在遭到徹底掃蕩之后,竟又在地方政府的眼皮底下死灰復燃,并很快進入癲狂狀態(tài)。傳銷名目升級為“資本運作”,傳銷活動完全公開,地方政府視若無睹,公安機關在接到報案后不聞不問。“傳銷之都”似乎又恢復了本色,成了騙子和投機者的樂園。
傳銷組織對來賓市如此“留戀”,絕對不是沒有緣故的。過去多年來,來賓整個地區(qū)形成了非常適合傳銷活動開展的土壤。那里有大批專為傳銷者建起的出租房,地方經(jīng)濟和社會活動在配合傳銷方面很有經(jīng)驗,比如有人反映,當?shù)仉娦挪块T為傳銷團伙辦理集團套餐,稅務部門按期收繳傳銷人員的所得稅,外來人員一律辦理暫住證,金融機構為傳銷資金轉移提供方便。傳銷團伙的“高層人員”還向媒體反映,傳銷者被抓之后只要給錢就能出來,“每個級別都明碼標價”。不僅如此,來賓市許多普通居民也形成了對傳銷活動的依賴。不用說,傳銷土壤的存在,為傳銷活動的重振旗鼓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部門對傳銷活動的客觀縱容,為非法傳銷機構提供了事實上的安全保障。來賓公園是傳銷活動的據(jù)點之一,這個地方就在公安局的對面,按照傳銷人員的說法,公安機關只要用高音喇叭喊一聲,傳銷組織就會有所忌憚。但執(zhí)法部門的置身事外,讓很多外來人員相信了傳銷組織者的“合法”謊言。來賓政府廣場被傳銷者包裝成“資本運作”的“圣地”,更反映出當?shù)卣膰乐厥殹倪@些現(xiàn)象看,來賓的政府職能部門在一定程度上已經(jīng)被“傳銷化”了。他們要么暗中希望傳銷活動給地方帶來經(jīng)濟收入,要么直接從傳銷組織得到了好處。地方政府和執(zhí)法部門的失職與腐敗,是“傳銷之都”重蹈覆轍的根源所在。
打擊傳銷活動存在法律短板和現(xiàn)實困難,這是事實。但從來賓這個樣本看,傳銷活動難以遏制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打擊行動局限于對傳銷組織者和參與者的打擊,而往往放過了傳銷活動的庇護者。只要保護傘還在,傳銷者再度麇集只是個時間問題。
2009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副主席兼公安廳長梁勝利在一次打擊傳銷專項會議上嚴厲指出,傳銷人員把廣西看作天堂,“這是廣西的恥辱”。以此推理,來賓市再度成為“傳銷之都”,無疑也是來賓人的恥辱,尤其是來賓執(zhí)政者的恥辱。知恥后勇,大規(guī)模清理和驅(qū)散傳銷者固然是必要的,但如果沒有政府領導干部為此承擔責任,來賓市就難有“雪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