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贊:《論語》名句營銷學解讀
發布: 2011-06-01 10:58:50 作者: 龍贊 來源: 分銷時代

有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的非凡價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于這一歷經數千年而不衰的真正的國學精粹,不同領域的人自然得到不同的啟發。我們不妨站在營銷學的角度,對其中一字千金的名句進行系列解讀,以期達到“古為今用”的超越時空的目標。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于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解讀】
此處的孔子觀點載于《論語》的第二篇即“為政篇”,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五十、六十歲是安心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做人的規則融合為一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達到了最高的境界。
對于營銷行業的優秀領導人來說,應當效法孔子,將個人思想力的打造當作是最核心的基本功。
“思想有多遠,目標就有多遠!”
什么是營銷?我們認為:營銷是一種有“境界”的銷售行為。賣商品有多種賣法:可以放在地攤上,可以放在柜臺上,可以擠進超市里,也可以東家西舍、大街小巷去吆喝,但真正的有境界的銷售則是有組織的、有系統的、有文化與教育手段的,那就是營銷,一種立體化的最前沿銷售模式。
營銷的境界性注定了營銷行為需要思想力。
首先,思想力是對營銷行為進行科學規劃的前提,F代營銷就好比是一場信息化戰爭,不是單兵作戰,不是小米加步槍,沒有系統的規劃不可能取得營銷成功。我們的營銷目標是什么?需要通過什么營銷渠道?需要設立什么樣的利益機制?面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市場版圖,如何步步為營?如何創新營銷手段?如何借助互聯網等營銷新工具?如何組織我們的營銷團隊?如何管理這個團隊?如何使業績迅速倍增?不能系統地回答與規劃這些問題,就只能是一個“賣貨郎”,而絕不是一個營銷領袖。
第二,營銷領袖的思想修養與道德境界是人格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管理效果與號召力的源泉。在營銷領域尤其是在直銷領域,確實有部分人因為偶然的機會而一時積累了人脈體系,但結果是,如果不學無術,不思進取,縱使你有千軍萬馬,最終也分崩離析。因此,營銷領導人的不斷學習和自我修養、修煉是何等重要!
當然,從孔子的“圣人圣言”中,我們還應當得到兩點啟迪,那就是:
1、個人的學習也好、道德修養也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擊,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鍛煉,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孔子從十五歲修養到了七十歲,我們的營銷領導人也許在六七十歲就退出營銷江湖了,但你的聲名還在,你的影響力還在,你的思想還在影響著更多的年輕人,那么,為捍衛榮譽而繼續修煉,更是夕陽紅的善舉。
2、思想修煉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要自覺地遵守道德規范、法律法規,從業企業的守則,包括所在系統的公約,而不是勉強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