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企業家除了賺錢還會什么?
發布: 2011-05-21 00:18:06 作者: 陳亮 來源: 陳亮博客

企業家是有眼光、有能力、敢冒風險、有能力實現夢想的人。他們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潤,但同時,還受一種文化的、精神的力量支配。在19世紀的美國,這種精神力量就是馬克斯·韋伯所說的誕生于美洲大陸的新教倫理。他們宣稱:賺錢不是貪婪,也不為謀生,而是使命,是精神,是最大限度地使人生絢麗多彩,是改變個人命運的最好途徑。可以說,創富年代的美國企業家并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思想解放帶來的碩果。
鐵路大王范德比爾特,鋼鐵大王卡內基,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制藥大王拜耳,電氣大王西門子,互聯網大王比爾·蓋茨……他們以非凡的商業智慧,控制著富可敵國的公司,開啟了一個財富涌流的新時代。但是,這一時期的企業家,在向世人表演如何賺錢的時候,也在向人們展示如何花錢。洛克菲勒認為,自己僅僅是替上帝保管財富,應該將財富用于公共事業。卡內基也奉行這樣的理念:死的時候還很有錢是一件很丟臉的事。盡管他們的慈善事業充滿著爭議,也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苛刻形象,但是一百多年過去了,人們之所以還記得卡內基、洛克菲勒等人,并不是因為他們的企業,而是現在仍在用他們的名字命名的圖書館、大學、基金會。
也許,這就是我們的企業家,是創富時代的主角,是一群擁有共同精神的人——這個精神就是“企業家精神”。從范德比爾特、卡內基、洛克菲勒、拜耳、西門子、比爾·蓋茨等人的出身看,他們從小都經歷過貧困的童年,念書不多或中途輟學,但他們都有著兩個共同點:一是有拼命賺錢的愿望,想通過自己的奮斗改變命運,和改變他人的命運;二是有著嫻熟的商業技巧,能敏銳地發現商機,甚至可以開創一個產業。當這兩個共同點同時發揮作用的時候,就產生了企業家精神。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也一度出現了民營企業“野蠻”成長的階段。盡管今天的民營企業發展還面臨這諸多的障礙,但民營企業家們懷著“財富改變命運”的憧憬,積極進取,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也奪得了空前的地位。變化的是公司,不變的是市場經濟自由競爭的基本法則。經濟上講,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而市場是天生的自由派。中國改革開放的三十年,是地方間不斷競爭的三十年,同時也是市場自由競爭的三十年。集權之下有分權,管制之外又有自主,中國的改革開放與美國的創富時代有著相似的地方。
讓市場擴大,就是讓公司成長。1865年美國南北統一后,一個空前的市場出現了,范德比爾特通過收購打通了許多短途鐵路并一段一段連接起來,統一了列車時刻表和鐵路運價,挖掘出了無限商機,也進一步深化了社會分工。同樣,在21世紀的中國,有著宏偉理想的河北滄州人李金元,領導著天獅集團不斷夯實著大健康的產業鏈,注重“治未病”的大好保健收益之下,也花費巨資極力構建“治末病”的未來。從人的生、老、病、死和不同人群的年齡階段,去監測、維護和防范,力爭為所有的中國人謀求著健康的幸福。李金元讓大健康產業的市場擴大的同時,相信天獅集團也在讓自身迅速成長。
同樣的國土和環境之下,天士力集團、權健集團等諸多企業,也都在用自己的行動將“為大健康而努力”的口號落實。縱觀國內的其他企業,也都在積極為“健康產業”這一朝陽事業而不懈奮斗。所以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是市場經濟促進了中國公司的成長,而公司又推動了中國市場經濟的展開。企業家們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經濟的格局,而且,企業家在救災、慈善等社會活動中也日益成為一支越來越重要的力量。
這段時間很多人都在議論陳光標。現任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的陳光標,2008年光榮當選全國抗震救災模范,十年來向慈善事業捐款捐物累計突破8.1億,被媒體稱為“中國首善”。2010年9月,他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財產(50余億人民幣),也被成為“裸捐第一人”。2011年3月,日本發生9級大地震,陳光標自己組織12人的慈善團隊赴日救災。2011年4月下旬,陳光標被媒體質疑慈善注水,對此其作出了回應。
可以說,陳光標是明星級別的慈善家,他的一舉一動自然引起各界的關注,他每一次高調的慈善秀肯定都會惹來正反兩方面的聲音。有人說他“高調作秀”,但做慈善了正常宣傳或者說高調宣傳有什么不好呢?陳光標的公司本質上是個慈善企業,我們為什么不能容忍他在“中國首善”的光環下賺些錢呢?因為他賺的錢大多數都捐給社會了。陳光標到底招惹誰了?廣泛的網上民意調查都顯示,高調慈善可以讓他成為慈善榜樣,從而帶動更多的人投身慈善事業。大家可以搜索喲一下,從汶川大地震開始,陳光標這一路走來做了多少善事?又帶動了多少企業家加入到慈善行列?陳光標是中國慈善的一面旗幟!
企業家除了賺錢還會什么?我們如何把握企業家精神的實質?
也許,財富和社會價值并不等價,巨量財富的意義已經超過了財富本身,企業在為股東和員工創造財富的同時,更在為全社會創造價值,在為社會進步做著貢獻。他們的企業倫理、企業責任的社會意義一點也不比個人倫理和社會責任遜色。
我們要說,陳光標,你是善人中的善人,功德無量啊!中國的企業家精神就以你為榜樣。
(作者系中國商業文化研究會直銷商業文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當代直銷》雜志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