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久慈:非法集資沖擊大陸直銷發展
發布: 2011-05-13 23:06:36 作者: 李久慈 來源: 直銷世紀

日前在大陸的新聞媒體與網上,看到了愈來愈多非法集資相關案件的報導,有一些是已被公安機關取締,而仍然有許多還停留在媒體或網絡關切階段,情勢之發展似乎還沒有消退的跡象。
日前我征詢了幾位從事直銷多年的市場領導人,他們反映各地市場確實有受到一些影響,因為一般老百姓無法分辨什么是合法與非法之間的分際,加上高額的利息或投資回報吸引,也有很多人明知其不可靠但仍為利益所驅使。
一般人面對此類問題,不知道到何處尋求咨詢,這是助長非法集資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在百度查詢網上看到的一個帖子:“廣西合伙私募基金是國家支持項目嗎?能長久做嗎?”提出類似這個問題的有數百人之多,但是在網上看不到有針對性或權威單位的回答。百度推薦的答案是:“民間合伙私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資源配置的一種重要方式,通過對資本層次上的資源流動,可以最大限度的優化社會資源配置,使資源的配置結構合理化,并創造出更大的效能。”這個答案并未解決一般老百姓切身的問題。
其他的個人提供的答案則充滿陷阱:“中國宏觀經濟的轉變,已由落后的產品經營為核心向先進的資本經營為核心轉變。網資模式與合伙私募相似,但是優勢卻很明顯,有興趣的話可以一起探討分析我的聯絡方式XXX』;『網資就是把異地連鎖銷售搬到網上來從事,通過網資會所平臺操作,利用網絡人際資源發展,網資qq群交流管理,系統自動化分配獎金提成,非,F實,非常便捷!”
以各種名目進行的非法集資活動,這個情況有些像二十多年前臺灣鴻源事件的翻版,只是情況有過之而無不及。根據大陸「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的說明,目前大陸的非法集資類案件以每年約2000起、集資額約200億的規?焖僭黾。非法集資案件涉及農業、林業、房地產、采礦、制造、服務、批發零售、建筑、金融、食品加工、旅游、醫療衛生和教育等行業,一些個案甚至涉及多個行業。形式多樣,手段隱蔽。目前非法集資形式花樣翻新,由直接吸收存款發展到進行生產經營投資,由單人作業發展到結合傳銷售手法的組織化和網絡化。許多非法集資活動還打著“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倡導綠色消費”、“資本運作”、“發展三農”等旗號,以合法名義誘騙群眾。
前一陣子在臺北聽到一個消息,說廣西那邊的私募基金已經發展到臺灣來,這種亂象是不是因為有當地政府護航,則謠言滿天飛。而在大陸各地,則相當多的直銷團隊面臨到非法集資的沖擊,因為每個非法集資(或稱PE私募基金)都聲稱自己背景多么強,后臺多么硬。至于為何那么多人相信?倒是耐人尋味。
其實今天在大陸市場的直銷行業已經進步到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拿牌的直銷公司已經有27家,透過合法直銷公司的努力直銷行業也締造了不錯的成績,若能在直銷法規的修改健全,以及各地執法單位的合理化、廉潔化上再下功夫,或許也能有效分別合法與非法的分際,使直銷環境更為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