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名校支教活動再赴彝鄉
發布: 2012-05-30 20:16:15 作者: 佚名 來源: 四川新聞網

在昭覺縣比爾鄉瓦西村小,今年才7歲的彝族小姑娘阿西阿子生平第一次知道了棒棒糖的味道。在昭覺縣工農兵小學,參加彩虹知語堂學習班的彝族孩子們從英語單詞中找尋到了改變命運的神秘力量。在樹坪鄉中心小學,小臉被高原陽光照曬得黑黝黝的彝鄉山里娃們生平第一次擁有了統一校服……5月10日至11日,由安利四川分公司攜手四川大學組織的川大安利研究生支教團再次奔赴涼山昭覺彝鄉,將溫暖送入大山,用關愛點亮了大山深處孩子們的夢想。
“我們瓦西村小一共有38名彝族學生,學校只有一個班,全校所有學生都讀三年級。”瓦西村小的校長曲木瓦格告訴記者,學校唯一的班上學生年齡最大的15歲,最小的學生是剛剛進校的7歲彝族小姑娘阿西阿子,因為只有她才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穿著安利公司去年送來的校服,“他們的課程有語文和數學,也上音樂體育和美術課,還要學習彝文。”
就讀瓦西村小的38名學生,都是家住隔壁山梁上的彝族山里娃。“下山容易上山難,孩子們來學校下山只要半小時,但回家就要爬山,一般都要一兩個鐘頭才回得去!”曲木瓦格校長介紹說,孩子們都很懂事,除了讀書學習他們都要承擔家里的繁重家務。
今年川大安利研究生支教團不僅給孩子們帶來了新的校服,而且還給孩子們捎來了他們平時難得吃到的無上美味――棒棒糖。“看得出來,支教團對當地的基礎教育推進作用很大。”一位安利公司的員工開心地說,去年這些孩子還對外來事物感到畏縮和恐懼,“但現在明顯開朗多了!”
在有著40多年辦學歷史的樹坪鄉中心小學,歡迎會上激動的王校長顯得有些語無倫次,“孩子們,今天你們穿上了中心小學第一套校服。你們要記住,這些校服都是安利公司的叔叔阿姨們專門給你們帶來的。”而在昭覺縣工農兵小學,安利中國四川安徽兩省總監官濤不但親自跟孩子們一起游戲,更諄諄教誨孩子們要努力學習,“用知識去改變自己的命運!”
記者獲悉,四川昭覺縣地處大涼山腹地,曾是涼山州府所在地。全縣總人口21.2萬人,農村人口占94.4%。其中彝族占總人口的97.3%,是半農半牧的高寒山區彝族聚居縣。由于昭覺是從奴隸制社會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邊遠地區,長期以來經濟基礎薄弱,1987年因此被確定為首批國家級貧困縣。“這已是安利公司第7次來昭覺了!”安利中國四川安徽兩省總監官濤感慨地說道,從2004年起安利四川分公司便與四川大學合作開展名校支教項目,連續七屆資助四川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到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進行支教活動,“雖然支教團的成員力量有限,但卻能在這些大山孩子的心中點亮起夢想的火焰。作為一家以兒童、環保和健康為公益目標的企業,安利四川分公司今后每年仍會一如既往地支持川大學生來實施接力計劃,讓這些星星之火最終形成燎原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