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芳(中國)發展商業的潛規則與暗權力
發布: 2011-04-25 10:38:32 作者: 佚名 來源: 經濟觀察報

如果在網上搜索“行賄門”,IBM、西門子、強生、雅芳等一系列跨國公司都曾經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深陷泥潭;中國本土企業落入行賄黑名單的就更多,每一年的富豪榜都成了“殺豬榜”,每一個落馬的貪官總牽出一系列行賄的企業。2011年4月19日以后,這一長串名單中的下一個企業會不會是三一重工[18.49 -4.30% 股吧]呢?
在這一天,一位化名“行賄改變世界”的網民,在網上多處發帖,曝光三一重工及其子公司涉嫌“行賄”公關的詳細賬目,以及該公司各級領導簽字的相關文件。
盡管帖子“有圖有真相”,但在未獲確鑿證實之前,不能給三一重工定下罪名。不過,在中國商業道德的角度中,這一事件可以成為一個能夠被解讀出多重意義的文本。
在很多關于三一重工“行賄門”的報道、帖子后面,都有一種同情的語調:為了訂單,必須行賄,這是潛規則。
如果說,網絡人多言雜,那么記者在跟多位相關行業的專業人士、學者談論該事件時,大多數人的意見背后總少不了一點: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一個人情社會,不花錢難辦事。
而中國的市場經濟則從資本的邏輯得出相似的立場。在記者的采訪中,多位證券分析師、基金專業人士表示,即使三一重工行賄的事件是真的,只要道德的瑕疵不影響到公司基本面,傳聞并不會影響投資者的選擇;關鍵看公司能不能掙錢。
如果跳開來看,還會有更多的奇怪而值得深思的東西。比如開頭提到IBM、西門子、強生、雅芳等一系列跨國公司,大多數是在外國政府對這些跨國企業進行海外反商業賄賂調查時,它們與眾多中國官員、企業相關的行賄丑聞才被爆出來。
在美國,即使企業只是給客戶送禮,或者提供游玩機會,也會受到罰款,甚至有牢獄之災。因此很多企業在美國向客戶做完公關活動之后,都會主動向司法部門申報。
同樣的企業,在不同的國度卻結出截然相反的果實,這讓人不得不懷疑中國生長道德的土壤是否如此貧瘠。《偉大的博弈》一書講述了19世紀中期美國商業世界的混亂和敗德。腐敗讓美國成為一條商業陰溝,作者將那些貪婪的政客、無孔不入的商人比喻為陰溝中的老鼠。
美國華[0.19 4.40%]爾街從亂到治的歷史告訴我們,商業道德不是天生的。無論是哪個國度,傳統文化都可能滋生潛規則,市場的資本邏輯可能為利潤而不惜追求暗權力,但是通過不斷總結經驗,不斷自我完善,并將這些成果用制度一步步鞏固下來,那么曾經橫行于世的潛規則和暗權力將逐漸從主流變為支流,再被邊緣化。這樣的歷史經驗,讓我們在不確定的希望中看到一個可以謹慎樂觀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