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傳銷設下暴富騙局:鼠標點點 財源滾滾
發布: 2011-04-15 09:10:22 作者: 浙江日報 來源: 浙江日報

“輕點鼠標,您就可以成為富翁”、“穿著睡衣、坐在家里,也能賺錢”……
很多網民容易被這些說得天花亂墜的電子小廣告所吸引,而事實上,這些廣告的背后,可能就是深不可測的網絡傳銷陷阱。
總部設在杭州的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聯合中國反傳銷協會發布“2010中國網絡傳銷調查報告”稱,2010年,我國傳統傳銷的涉案人數達到700萬,而網絡傳銷的涉案人數達到4000萬。
1、暴富神話不可信
現年41歲的諸暨人壽女士沒想到,自己的發財夢做了不到一星期就被粉碎。
諸暨市工商局和公安局執法人員搗毀以“流動的財富2468”金錢游戲為名的網絡傳銷團伙,該團伙“登陸”諸暨僅短短一周,就發展40多人,涉案金額達15萬余元。
壽女士說,她并不是這個傳銷團伙的組織者,她是由負責諸暨市場聯系發展下線的方某介紹入伙的。按方某要求,壽女士先交3100元在網站上注冊兩個ID編號,并“推薦”了兩個朋友。之后,她又陸續交5份錢,每份3100元,相當于注冊5個新用戶。到執法人員端掉這個窩點為止,做著發財夢的壽女士僅收到2000元的“回報”,而她交的注冊費達1.86萬元。
諸暨市工商局經檢大隊執法人員介紹,首次在諸暨發現的“流動的財富2468”,是一種起源于美國的新型網絡傳銷。它以“私人饋贈的金錢游戲”為幌子進行活動,參與人員首先在名為“Flow wealth.com”的網站(服務器位于境外)上注冊成為非正式會員,并使自己成為正式會員方可參與該“金錢游戲”進行所謂的“私人饋贈”。要成為正式會員,條件便是向4名上線分別匯款1000元、600元、600元、800元,向該網站匯款100元,之后由該4名上線和網站將其賬號激活,成為正式會員。被激活賬號的人便可開始拉人成為下線,并通過激活下線賬號獲取數額不等的提成。
在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盤點的“2010年我國十大網絡傳銷案例”中,在諸暨查獲的這一“金錢游戲網絡傳銷案”位居榜首。
“流動的財富2468”是一起極其典型的網絡傳銷案件。它借助網絡在線激活功能,披著“金錢游戲”、“饋贈互助”的外衣,具有很強的迷惑性,屬于新興的“拉人頭”式非法傳銷。
辦案人員指出,這種網絡傳銷就像是一種病毒,蔓延得非常迅速。在諸暨,一周就發展40多名會員,如果不是及時發現,后果將不堪設想。
2、披著馬甲設陷阱
互聯網是激發創意的樂土,但也容易滋生各種毒瘤。據統計,去年我國網民總數達4.57億,互聯網普及率攀升至34.3%。各種互聯網應用層出不窮,也為網絡傳銷提供了花樣繁多的載體,如網絡廣告、網絡游戲、網絡投資、基金運作等都容易成為被利用的幌子。尤其是發展迅猛的電子商務,可以說已成為網絡傳銷的最大“馬甲”。截至去年12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1.61億。繁多的支付渠道為網絡傳銷提供了“便利”,此前曾遭媒體曝光的“世聯發商貿網”、“E網商務”等所謂電子商務平臺,就是以免費出國旅游等虛擬商品為誘餌,在網上發布廣告招募會員,變相收取“入門費”,并設定各種津貼、分紅等獎勵方式,激勵會員發展下線。
眼下相當火爆的團購也被網絡傳銷鉆了空子。一些團購網站推出“推薦好友獲利”活動,推薦的好友越多,得到的返利越多,這一模式是否屬于傳銷已引發網友熱議。而“2010中國網絡傳銷調查報告”提到的“來吧商城網”,所做的團購除返利之外,買家還必須成為會員,繳納880元的會費,并根據發展下線“代理商”的數量獲得相應獎勵,毫無疑問已屬網絡傳銷的范疇。
調查報告指出,“想在家創業、想快速致富、失業或是意志薄弱的人群”,更容易陷入網絡傳銷,如承受就業重壓、懷揣創業夢想的青少年,互聯網知識相對淡薄的農民,以及傳播條件便利的網店店主等。
調查報告還稱,目前國內的網絡傳銷主要有3種表現形式,分別是借助互聯網平臺推銷實物產品、發展下線增加付費廣告點擊量,以及推銷虛擬商品獲利。第一種方式由于不夠隱蔽,已漸漸被非法傳銷企業和不法分子拋棄,后兩種是目前網絡傳銷的主要形式。
溫嶺法院最近判決的一起網絡傳銷案就是如此:犯罪嫌疑人以推銷手機通話費為借口,通過網絡開展傳銷。這個所謂的美國移動通訊香港股份有限公司,要求入會人員必須交納300元、900元、1500元、3000元4種形式的套餐才能取得入會資格,分10個月分別返還500元、1500元、2500元、5000元的手機通話費。
蒼南人吳世華以該公司市場負責人的名義,利用QQ發展會員。幾個月下來,下線經營額就高達300多萬元。結果,吳世華因觸犯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被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3年6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20萬元。
3、白日夢早該猛醒
4月11日,深圳市警方聯合相關部門出警200余人開展“BW”特大跨境網絡非法傳銷案統一收網行動,短短3小時就清查68個窩點,抓獲涉嫌組織領導非法傳銷犯罪嫌疑人42名。
該犯罪團伙以“網店創業”為誘惑,吸引別人出資在網上購買網店成為會員,承諾一年后就有2.5倍的盈利。并分出3個級別,分別是創業級、專業級和企業級,最近還增加體驗版和旗艦版。該傳銷組織的會員涉及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初步統計有兩萬多人,國內骨干成員400多人,涉案金額人民幣2.5億元。
“利用互聯網進行傳銷,發展會員人數呈幾何速度遞增……”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吳雪飛認為,網絡傳銷之所以迅速蔓延,主要是因為其與一般傳銷相比,虛擬性、隱蔽性、欺騙性更強,且呈跨地域傳播,目前仍處于有關部門監管的“灰色地帶”。
網絡傳銷發展會員都是在網絡上進行,會員必須通過網站注冊會員才能加入,用戶名都是假名或代號,彼此聯系主要通過電子郵件或即時通訊工具來完成。
此外,網絡傳銷突破地域和國界的限制,形成遍地開花的局面。但由于屬地管轄的限制,各地有關職能部門一般只能就本轄區的傳銷活動進行監督,對全國性的網絡傳銷很難從源頭切除。
網絡傳銷的泛濫,已引起各地警方和相關職能部門的重視。日前,公安部、國家工商總局聯合召開打擊傳銷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明確將進一步密切配合,繼續加大對傳銷犯罪的打擊力度。
對網絡傳銷,吳雪飛建議,首先,傳統企業與電子商務企業需強化自律,嚴守行規,不給網絡傳銷可乘之機;其次,國家法律法規盡量完善,使打擊行動有法可依;另外,民間反傳銷組織在打擊網絡傳銷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社會應對這些組織進行支持,幫助他們更好地為反傳銷事業服務。不過,專家指出,筑牢防范網絡傳銷“防火墻”,還要靠廣大網民自己。如果說,“一夜暴富”心態是促使網絡傳銷風行的第一驅動力,民眾相關知識的匱乏與認識的模糊則給了犯罪者可乘之機。因此,廣大網民急需加強反傳銷意識,普及電子商務知識,認清網絡傳銷與網絡營銷、電子商務的區別,以免受騙上當。
專家觀點
華東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院長楊正鳴教授:當務之急,一方面要盡快提高專門針對網絡傳銷涉嫌犯罪行為的“電子取證”偵查技術,進一步加大對違法犯罪分子的威懾力;另一方面應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對網絡傳銷的定罪量刑等作出更明確的規定。此外,網絡傳銷涉及面廣、牽涉對象眾多、信息傳輸快,取證比較復雜,因此更需要發揮民間力量,依靠群眾組織,加強社會綜合治理,讓其難有生根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