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極CIO郭世亮:做好IT績效要有計劃
發布: 2011-04-13 14:26:43 作者: 佚名 來源: 支點網

在企業里,大部分CEO相信IT投資是必要的,也會給企業帶來商業價值,但如何衡量IT的投入產出,卻缺乏系統的成體系的方法來衡量。這使得CIO在制定IT策略時,因為缺乏科學依據而無說服力,而企業對于IT的投入也顯得隨意。
盡管許多CIO已逐漸得到企業的支持,但他們也發現IT常常面臨一些困擾,一方面業務部門常常對IT部門有所需求和依賴,另一方面,當IT在某些方面無法滿足其需求或出現問題的時候,卻常常聽到業務部門的抱怨,如何綜合評價IT對于業務的成果,往往成為CIO們面臨的難題。“我認為IT績效應該分為可測量和不可測量兩種,對于能夠直接計算出投資回報率的應該采取可測量的方法,對于長期戰略性的IT投入可采用打分制,如人員能力的提升、信息知識的共享等是不可量化的,建議采用在行業內橫向比較,相對業績來測量績效。”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肖靜華如是說。
真維斯服飾(中國)有限公司的IT績效采用市場化的評估方式,用市場作參照物,衡量公司內部IT部門所體現的價值。而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無限極)也一直堅持著自己的IT績效評估體系,無限極CIO郭世亮認為,評價IT應該從IT支持業務的方向來看,IT是為業務服務的。
千呼萬喚標準體系
在企業,許多CIO已經擺脫了IT部門是成本中心的陰影,但IT投入產生的價值,對企業的效益和對業務支持的貢獻究竟是多少?很少有CIO能說清楚。提起IT績效考核,有的CIO認為在自己所在的公司中,IT績效考核形同虛設,因為人力資源部門根本不知道該如何設立指標,更有甚者有些企業將IT部門與其它后勤部門采用同樣的考核指標進行考核,這種做法不僅困擾著CIO和IT經理們,對IT部門員工的積極性也帶來很大的挫傷。
與IT部門內部績效考核相比,IT對業務的價值貢獻更加復雜。IT對企業利潤增加值貢獻有多大?面對數據的困擾,有些CIO則采用事實說話,如上線某IT系統績效,CIO采用具體量化的方式,統計系統的應用推廣后,減少了多少用工,減少一個員工每年可節省多少人力成本等等。
CIO迫切需要建立適合自己企業的IT績效評估體系與盈利模式,得到其他業務主管以及執行官層級的充分認同。如何讓企業更關注IT,合理地評估IT績效,CIO們在努力思考與探索。CIO需要建立一套系統科學的IT績效評價體系,衡量企業信息化投資績效的綜合評估體系,使IT部門從以IT技術為核心轉變為以IT服務為核心,成為改善企業管理、可提升業務、創造價值的利潤中心。因此,尋找科學的IT績效評價體系和架構成為擺在企業CIO們面前的首要問題。
“各自為政”的亂象
IT績效是企業信息化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但無論對實際管理還是學術研究,現在也都是一個難題。
現行的許多IT績效評價體系眾多,存在太復雜、太綜合等問題,它們思路上各不相同,甚至存在邏輯相悖的問題,這不僅造成操作方面的困難,也使企業和CIO覺得很混亂。采用何種方式進行評估,如何評價的更為客觀和更容易操作,成為許多CIO和專家們仍舊在摸索的方向。“因此,現有的體系在獲得大家認可之前,肯定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肖靜華認為。
就企業IT績效而言,目前有幾種評價思路:第一種是IT應用的績效結果評價。結果評價中的指標又分為可量化和不可量化兩類,可量化的指標如庫存降低水平、產品生產周期縮短水平、物流成本、通信成本、銷售規模等。不可量化的指標如員工能力提升、市場反應速度提升、客戶滿意度提升、企業競爭能力增強等。
第二種是IT應用的水平評價。這種評價可以避免結果的滯后性和多因果導致的評估困難。中山大學謝康教授提出了IT應用水平評價體系,構建了企業IS應用水平測評模型,包括戰略、運作和基礎三個層面,技術質量、數據質量、業務運營、職能管理、人機協同和戰略支持6個維度,22個指標,對企業IT應用水平進行評價。
第三種是實用評價。這種評價目前企業實際應用較多,企業根據信息化具體項目的內容和目標,提出一兩個重點評估指標,就按此進行評價。這種方法簡單實用,但只適合評估具體項目,難以對企業整體IT績效進行全面評價。從現有IT/IS的研究來看,對IT/IS績效和收益的測評與評估也通常從上述三個層面來進行,包括戰略層績效、運作層績效與操作層績效。這種方法更傾向于過程評估,IT系統的應用效果,得到了一些CIO的管理實踐認可。
“隨著CEO對信息化了解的深入,大中型企業的CEO,更多的會從企業發展和競爭的角度考慮,他們會更關注什么樣的項目對企業更有幫助,怎樣用對企業幫助更大。而且最終IT能否產生績效,跟IT的關系并不是很大,這樣的認識對高層來說特別重要。”肖靜華教授強調,IT績效可分為可測量和不可測量兩種,對于不可測量部門可采用打分制,如人員能力的提升、信息知識的共享等是不可量化的,可以采用在行業內橫向比較,相對業績來測量績效。
對企業CEO來說,最有說服力的做法是有直接的投入產出,但是有很多戰略意義的投入,并不能直接用財務數據來測量,因為投入是具體的,而產出是分散的。IT部門也是如此,它是不能直接創造價值的,只有靠業務部門用起來才能體現價值。
因此,肖靜華教授建議IT績效考核的關鍵分兩部分:一種能夠用財務數據測量;一種可用橫向比較的方法,跟過去比,跟行業內作比較,這主要適用于企業戰略性IT投入等項目的績效評估。從總體來講,對IT績效來說,高層的參與、高層的影響都是很重要的。她強調說,若是把IT績效看做IT部門績效,IT在企業里就很難發揮真正的作用。因為IT只是提供支持。如何衡量IT價值,關鍵還是CEO如何看待IT的價值,若是他能認識到IT價值如何發揮,就會真正的推動IT應用,重視IT價值的企業會把IT的應用放到業務部門的KPI中進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