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傳銷筆記揭秘“釣魚”陷阱
發布: 2011-04-12 09:57:01 作者: 佚名 來源: 法制周報

《法制周報》記者來到懷化市鶴城區打傳辦,就該辦端掉的一個網絡傳銷窩點進行采訪報道時,懷化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局副局長林志榮指著打傳辦內的一大疊傳銷資料對記者說:“這里面全部是上次行動時繳獲的傳銷資料,其中有很多傳銷人員的筆記,詳細記載了如何將一個普通勞動者變成深度癡迷的傳銷人員的過程。”
“成功者必須具有冷靜的頭腦,有一顆超乎常人的膽識。”“成功三部曲:神秘感是命脈,親和力是靈魂,故事是法寶。把行業當作工作來看,成功率是0;把行業當作事業來看,成功率是50%;把行業當作第二生命來看,成功率是100%。”
很多筆記本在扉頁上都會寫下一些這樣的語句,在傳銷人員看來,這些都是至理名言,是能帶領他們在短期內暴富的“真經秘籍”。一些極具誘惑力和煽動性的話被作為“座右銘”,寫在筆記本最醒目的位置。
“當你看到白發蒼蒼的父母腰背不再挺拔,背著太陽過西山,是否想過自己是不是一名合格的子女?當你看到別人的丈夫開著寶馬,看著別人的妻子穿金戴銀,是否想過自己是不是一名合格的丈夫或妻子?當你看到別人的子女抱著洋娃娃上貴族學校,你是否想過自己是不是一名合格的父母?”
“你看過這些資料后,就會明白,為什么有那么多人,有些還是知識分子、大學生,也會成為忠實的傳銷魔教的奉行者。”一位接受采訪的打傳辦工作人員說。
如果將老傳銷者發展“新朋友”看作一場“釣魚”戲法的話,本文將抽絲剝繭,為讀者揭秘傳銷人員的“釣魚”秘訣。
“心狠”的垂釣者
《法制周報》記者隨手打開一本傳銷筆記,首頁上就有這樣一段文字:“‘錢’途,‘本’事。昨天的我已不復存在,今天的我可以從頭再來,明天的我更加輝煌。忘記昨天!把握今天!展望明天!”
這段極具煽動性的話,對于傳銷人員來說,可以算是傳銷魔法的總導語,在檢視后面的傳銷筆記時,記者發現,在將一個普通人蛻變成一個深度癡迷的傳銷人員的過程中,這段話是一個思想總提示。
讓我們來看看一個傳銷人員是如何以毀滅親情友情和愛情為代價,一步步將親友甚至愛人騙上傳銷之路的。
“做好推薦人必須具備以下幾點”,一個藍皮的傳銷筆記本上,筆記的主人用工工整整卻略顯幼稚的字體,寫下了他的第一課——怎樣做推薦人。
第一步是學習行業知識(指包括推銷、產品簡介,主持、講課等基本知識)。
行業知識的學習是每一個入伙者在交納2800元入伙費后要做的事,此后才成為真正的傳銷人員。但最重要的是,“要聽話”,聽領導和身邊老傳銷者的話;“要配合”,配合領導和老傳銷者的工作(實際上就是合伙騙人的伎倆);“要付出”,在傳銷人員中搶著去付出。
“心狠不代表心黑”。在瞄上新朋友以后,傳銷人員就會想方設法誘騙自己的親友或通過網絡認識的“朋友”,他們強調要心狠,作為自我解嘲,卻標榜這不是心黑。
與以往傳統的傳銷所不同的是,現在的傳銷頭目允許傳銷人員上網。林志榮告訴記者,懷化破獲的這起網絡傳銷案,一半以上是大學生,90%以上是年輕人。這些特點說明,大多數人都是通過網絡聊天的方式騙來的。
作為向“領導”報告的重要信息,傳銷人員瞄上新的目標后,要填寫“市場表”,一式兩份,“情況必須真實、詳細、清楚”。這些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學歷、身高、體重、婚姻狀況、社會關系、收入情況等基本信息和形象氣質、有無事業心、有無掙錢欲望、網內有無認識的人等判斷信息。
“從我們繳獲的傳銷資料來看,傳銷頭目對傳銷人員的要求,可謂面面俱到,有些要求還很嚴格。”鶴城區打傳辦一位負責人說。
哪些人最容易成為傳銷人員盯上的目標?傳銷筆記透露了他們的秘密:以親情為紐帶的父母和其他親人、自己的兄弟姐妹;以愛情為紐帶的愛人、情人、男女朋友;以友情為紐帶的兒時伙伴、同學、同事、戰友、客戶。除上述三種所涉人員外,網友現在成了傳銷人員花最大力氣發展的對象。
“篩選市場”三步曲
讓外界好奇的是,傳銷人員到底是怎樣把別人騙進傳銷陷阱的。在一本粉紅色的傳銷筆記本中,筆記的主人對此有詳細的介紹。他們將這一工作稱為“篩選市場”。
第一步是確定什么樣的對象成為誘騙目標。“綜合起來,最合適的人,有10類。他們分別是佩服你的人,擔心你的人,有時間的人,曾經輝煌現在落魄的人,有野心的人,尋找機會的人,退伍軍人,退休干部,大學生,下崗工人……”
在確定受害對象后,怎么樣將別人騙過來,老傳銷者會向新人傳授“邀請三步曲”,并要求新入伙者嚴格按此規定一步一步實施。首先是打問候電話(摸清對方的工作、壓力,想不想換工作,是否想出門,等等),接下來(一般要隔一段時間)打吸引電話(抬高對方的能力,貶低他的收入,談自己的消費,出門的見識,等等)。第三步,斷其后路,掐死時間(以免過來后以時間不夠的理由拒絕)。
“新朋友來之前,一定要準備好新朋友的洗漱用品,必須把市場表拿給‘領導’和身邊的合作伙伴看,說明情況。讓‘領導’和身邊的合作伙伴扮演什么角色,以免穿幫。”
“接到新朋友后要給‘領導’(傳銷頭目)發信息,打平安電話,想辦法控制新朋友,不要讓他有恐懼感。”
“七天”蛻變
新朋友被千里迢迢地從全國各地騙到懷化后,傳銷人員有一個“七天”的訓導期。在另一個傳銷人員留下的筆記中,筆記的主人詳盡地記錄下了七天中老傳銷者要做的事情。
第一天,陪玩,不提任何功課,也不分析市場。
第二天,正式進入“帶動”期。把賣貨的方式、賺什么錢,告訴新朋友。上午,主要為新朋友釋放做傳銷不犯法的信息,下午則解釋為什么不直接說(是做傳銷將其騙來)的理由。
“沒立法,談何犯法”,老傳銷者對新朋友說,做傳銷就像做游戲一樣,你沒有建立規則,就可以鉆法律的空子,做冷門生意。
在向新朋友解釋為什么不直接說是傳銷時,老傳銷者會反問新朋友,“直接說你會來嗎?”
“直接說網絡營銷,會讓家人擔心。”老傳銷者還會接著解釋,欺騙分為善意惡意,并舉例子以強調不看過程,只看結果。
當新朋友懷著被騙的忐忑心情,度過不知所云的第二天后,更進一步的洗腦流程開始了。第三天,老傳銷者會給新朋友畫一個誘人的餡餅,開始吊起新朋友入伙的胃口。
“當你一手交2800元,一手給你11.9萬元,你敢要嗎?”接下來,老傳銷者會告訴你怎么樣通過魔方似的五級晉升制,讓你在交了2800元入伙后,迅速拿到11.9萬元。無數首先被騙然后成為騙人者的傳銷人員,都是在這種強烈的誘惑面前失去基本的判斷,在心智迷惑中滑入傳銷深淵的。
告訴你誘人的蛋餅就在眼前的同時,老傳銷者還不忘給你一個合理的解釋,為什么傳銷人員都住得這么差吃得這么節儉?“在這里,我們要講公平,沒有窮人富人。”老傳銷者會說,“我們是來創業的,不是來享受的。”
正如外界所熟悉的那樣,傳銷人員活動時總是神神秘秘的。當新朋友第一次進入時,一定也會有這種感覺,回答這個疑問的時間定在第三天的下午。
“行業不犯法,也不合法。”老傳銷者說,剛來時談行業容易誤導,所以要編織一個親情、友情、愛情的鐵網。這一天,老傳銷者還會就新朋友“對我有什么企圖”之類的疑惑給出答案,“公司有個優質服務的規定,有義務幫助你盡快把行業考察清楚。”
在接下來的4天時間,新朋友還要接受老傳銷者步步緊逼的誘導。每一天的誘導流程細分到上下午的每一個小時,“所有的問題和解釋都是事先準備好的,答案也是惟一的。”一位傳銷人員在接受訊問時說。
最后的結果在第7天見分曉。新朋友往往在這一天要交上2800元入伙費,成為新的傳銷人員。
“打擊傳銷,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社會的各個方面,需要全社會緊密配合。”林志榮等長期從事打傳工作的相關人員感嘆,傳銷對一些人有著強大的魔力,這不僅需要政府部門重視,教育部門、社區管理機構等加大教育宣傳力度,更需要家庭成員的及時阻止,從而幫助他們遠離傳銷陷阱。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