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直銷行業媒體具有公眾性和專業性
發布: 2011-04-08 09:01:23 作者: 陳亮 來源: 當代直銷

目前不足十家的直銷行業媒體,服務中國直銷環境下不足三十家數量的拿牌企業,確實有點“拘束”,雙方都沒有太多的選擇,那么為什么各自不能從自身的角度給對方以更多的服務機會呢?在當前一個公眾性很強的市場經濟環境下,直銷行業媒體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和洞察力,是有能力為客戶服務好的;并且在中國直銷行情走勢看漲的今天,直銷企業的業績也是部分需要專業媒體來宣傳推動的,試看看,有幾家企業是純粹通過自身的業務努力而發展得很好又不出現任何問題的?我看很少。直銷行業媒體具有公眾性和專業性,能同企業一道做大直銷行業經濟。
說直銷行業媒體具有公眾性,是說它具備了一個媒體基本的要素和運轉能力,達到了輿論影響的促進(或促退)作用,它能幫助企業在品牌、形象、業績、教育等諸多方面進行傳播,也受到社會大眾的監督,是整個社會新聞媒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這其中,平面的、網絡的、現代的各種媒體也進而豐富了我們這個行業的資訊。在如同一個企業一樣進行運營和核算過程中,直銷行業媒體的公眾性表現得愈發強烈。
說直銷行業媒體具有專業性,是說它熟悉中國直銷這個領域,并且能夠對直銷企業的相關方面或者說是更多方面作以解析和報道,作為深度的報道或專業的媒體報道,它們追求的是直銷企業的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報道,而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如同一般企業那樣的動態消息上。也許大眾媒體關注的只是表面,或者說是傳銷違規,但是行業媒體需要關注的則是深層的企業內源,它們需要拿更多的“細胞”示人,而這就需要直銷企業的配合。
在新聞傳播學意義上,我們強調營銷管理。要知道,管理的價值在于提高效率,傳媒營銷管理的價值也是如此,其話語結構的邏輯起點亦在于以盡可能高的效率實現對目標市場需求的滿足,這即是要求行業媒體的影響力至上與規模最大化。不可否認,我們現在的行業媒體整體規模都不大,與主流媒體相比較影響力也稍有欠缺,但這不應成為企業選擇媒體的主要依據,直銷企業應與直銷媒體協同發展,共同促進中國直銷行業的蓬勃發展。
什么叫主流?我們認為,發行量大就是主流,點擊率高就是主流,我們要培養我們這個行業的主流媒體。總體來說,直銷行業媒體是友善的、向前發展的,它們也和企業一樣,是很希望這個直銷行業迅速、健康發展的。還是行業同仁以前的一句話說得好,大眾媒體幫企業做品牌,專業媒體幫企業做業績。結合一些直銷企業主流化的沖動,直銷行業媒體算是“卯足了勁往前推”。
在直銷文化的研究和傳播方面,我們認為,直銷行業媒體做出了不小的貢獻,當然也包括媒體外的行業人士。為了挖掘中華民族優秀的商業文化遺產,研究社會主義直銷商業文化理論,構建我國直銷商業文化的理論體系,進一步推進直銷經濟在中國的發展;并以直銷商業文化引導企業誠信建設,規范社會直銷宣傳行為,促進整頓、建立并維護社會主義直銷商業秩序,并及時發布產品市場和行業相關數據研究成果和報告,引導大眾積極、科學地消費,直銷行業媒體應當是文化研究和傳播領域的先導者,它們的探索報道和服務總結工作,應該成為中國直銷文化史冊上的貢獻力量。
在今天的“人肉搜索”年代,專業媒體的傳播力量還是不可忽視的。和大品牌的社會大眾媒體的傳播力量相比,也許它們在傳播范圍、影響人群和涉及方式上存在差異,但是它們同樣擁有自己的影響方式、影響時間和傳播空間,任何輕視、低調、封閉、不投放專業媒體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有問題的。正是因為直銷行業媒體具有公眾性和專業性,它能夠準確地說出行業里的事和企業中的事,所以它被眾多的大眾媒體所追捧,成為了新聞線索源,這樣的情況我們并不鮮見。
盡管部分直銷企業在處理與行業媒體的關系方面經驗較多,但總體而言,中國直銷企業和行業媒體的關系還是沒有“融洽”。用某位行業人士的話來說就是,出現了幾種“不太正常”的現象,即直銷企業以結交大眾媒體為榮、輕視行業媒體,以大品牌建設為由、不投行業媒體,以大眾媒體關系為重、不顧行業媒體,只想花小錢消災、不評估行業媒體,只對大眾媒體傳播、行業媒體信息不對稱,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們認為,直銷企業既要重視大眾媒體,又不能輕視行業媒體。在媒體細分化的今天,這個行業里的企業,更應該與媒體多溝通、共成長。
客觀上來講,大眾媒體受眾廣,但是人群聚焦少,它也不會投入過多的精力和時間長期關注;行業媒體則不同,與此行業息息相關,甚至說是榮辱與共,行業媒體既能針對直銷行業和企業從業人員、行業職能管理部門的官員做定向影響,同時又能成為社會公眾及時了解直銷行業和企業的一個客觀、公正、全面的窗口,也對消費起著不可忽視的推介作用,全行業應該大力支持和弘揚。因為,直銷行業媒體具有公眾性和專業性。
(作者系中國商業文化研究會直銷商業文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當代直銷》雜志主編)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