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銷依然猖獗 誰還在關注?
發布: 2011-03-30 09:23:09 作者: 佚名 來源: 華商報

四川小伙肖昌勇逃離傳銷受阻,用刀捅死阻擋他的人。西安中院日前作出一審宣判:肖昌勇的行為屬正當防衛,但防衛過當,犯過失致人死亡罪,免于刑事處罰;向死者家屬賠償34994元。(本報報道)
法院這一判決是適當的,也得到輿論的肯定。正如該案審判長張琳明所說的那樣,判決結果體現了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統一。筆者不想進一步從法理上探討這一判 決,而是想從這一個案將話題扯開,追問為什么傳銷至今還如此猖獗,現在有誰還在關注傳銷?以及傳銷猖獗背后的深層次社會原因。
這一個案顯然是場悲劇,被朋友騙入傳銷團伙的肖昌明不得已殺人了,被他殺死的劉輝云、刺傷的孫偉固然有過錯在先,但這兩個人同樣是受害者,當初又是誰將這兩位阻擋肖昌勇離開的害人者拉進傳銷團伙呢?
傳銷這一被稱為“經濟邪教”的違法犯罪行為在中國見諸媒體報道,已有十多年的歷史了,曾經一段時間,有關傳銷害人的新聞接二連三爆出,用“猖獗”一詞形容 傳銷毫不為過。像因傳銷而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甚至出現肖昌勇這類憤而反抗致人死亡的極端事件畢竟是少數,多數傳銷團伙對人的控制是“溫柔”的,而隨著媒體 的不斷曝光和有關部門的打擊,傳銷也變得日益隱蔽,其發展下線的方式也更加講究技巧。從表面上看,傳銷導致的社會問題似乎沒有偷盜、搶劫,或者是群體性事 件的危害巨大。但如果稍微深入地分析傳銷這種違法犯罪活動的一般特點,就會發現其危害性怎樣估計都不過分。
傳銷團伙發展下線,利用的是中國社會最基礎也最重要的資源-----人情。中國長期以來不是一個靠法律調整權利義務關系的契約社會,而是一個靠人際關系調 整行為的人情社會。一個人來到世上,庇護他的往往不是現代的法律制度,而是建立在血緣、姻緣、地緣、學緣基礎上人際網絡。這種特點當然會帶來一些弊端,和 現代法治社會的一些規則相沖突,但至少在一定程度能保持這個社會穩定而有序。而傳銷團伙拉人入伙,利用的就是親戚關系、老鄉關系和同學、朋友關系,傳銷中 被騙的人感覺到受到傷害后,他會發現傷害他的是曾經信任的親人、朋友。被欺騙陷入傳銷的人,多數是占有社會資源很少的弱勢者,社會對他們提供的現代制度保 障闕如,而他們不得不依賴的傳統社會庇護資源-----親情、鄉情、友情,反而來成為傷害之源。如此的殘酷,傳銷對中國傳統道德和傳統的社會秩序之破壞, 是多么的巨大!
由于傳銷的組織形式和行動方式的更新換代,也由于一些地方的相關部門只注重于事后打擊,傳銷的危害未能充分暴露。往往只有肖昌勇這樣極端的案件發生后,或 者是被騙入傳銷團伙的人及其親戚親人舉報,才會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進而予以打擊。但政府有關部門及社會相關組織,究竟有多少人從社會學的角度來關注傳銷 呢?從經濟、心理、法律等各個層面給陷入傳銷者提供援助呢?
我認為,傳銷存在乃至猖 獗的重要原因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引起社會劇烈轉型,在此過程中效率重于公平,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對紅利的分配并不那么公開公平公正,有相當一部 分人感覺到被拋棄,有強烈的挫敗感。而這部分人中有一大批成為“流民”或“閑人”,譬如有人學校畢業后找不到工作,譬如有人下崗失業,譬如有人退休了但子 女的生活狀態尚不理想,譬如有人進城打工不愿意忍受低工資低福利高強度。。。。。。。而發財的欲望,又在這個時代發酵了。傳銷就是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猖 獗起來,傳銷組織者用一系列的諸如隔斷外界聯系、自我心理暗示、不斷洗腦、集體活動強化等方式,抓住人性的弱點,將人的貪婪最大限度地激發起來,讓許多人 陷入其中而難以自拔,從被害者變成害人者。
著名作家慕容雪村在去年底臥底傳銷團伙 23天,收集了大量素材,寫出了一本近20萬字的著作,揭示了一個狂熱而扭曲的地下傳銷世界,并分析了傳銷活動長期存在的內在邏輯。我除了對慕容雪村表示 欽佩外,忍不住要問一句:這本是政府有關部門和相關學者做的事,他們為什么缺席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