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誤入傳銷窩點進行自救 11樓跳下當場死亡
發布: 2011-02-22 15:30:44 作者: 佚名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他從河南來到重慶 沒想到,這是一個傳銷窩點
手機被收繳,睡覺有人看管
他翻窗從11樓跳下再也沒有醒來……
41歲的河南男子受同學邀請千里來渝,結果誤入傳銷窩點。為了逃脫,他翻出窗外,從11樓跳下,再也沒醒來……
警方介入調查,發現這是一起非法拘禁案引發的跳樓。通過深挖,又發現還有案中案,背后有一個傳銷團伙。
昨天(21日),涪陵區檢察院透露,目前已對4名傳銷人員以涉嫌非法拘禁罪批捕。
組織機構
該傳銷組織里,共分“A、B、C、D、E”5個級別,A級最高,當上C級別成員就可以成為“家長”,管理下面的成員。一個C級別的領導,須發展10至64個下線,或者銷售10套至64套“產品”。B級別的領導,須發展65至392個下線,或者銷售65套至392套“產品”。
成員控制
凡是被拉入這個傳銷窩點的,不學他們這套營銷,都不能自由離開。他們每天早上6時40分起床,晚上11時才能睡覺。凡是新進來的人,C級別的領導都要安排在里面干得比較長的人,作為“師父”帶他們。新成員不能自由行動,以達到控制目的。
有人跳下11樓當場身亡
承辦檢察官介紹,涪陵區第十五中學的袁同學是跳樓事件的目擊者之一。
袁同學稱,2010年11月18日下午,他正在教室上最后一節自習。突然,旁邊同學對他說:“你快看,對面樓上有人跳樓!”袁同學抬頭從窗戶看出去,看見一名男子正懸在對面頂樓一間房子的窗外,窗里有兩名男子拼命拽住那男子的外套,想將他拖進去。懸空男子在大聲呼救。幾秒鐘后,男子掉了下去。
放學后,袁同學和其他同學一起去現場,看見拉起了警戒線。因男子從11樓跳下,已經當場死亡,人群中沒有看見在窗口施救的那兩名男子。
頭晚有人喊“放我出去”
死者為何跳樓?警方為解開這個謎,進行了多方走訪調查。
住在事發房間隔壁的況女士向警方反映,事發前一天晚上9時許,隔壁吵得兇,她開門去問。兩男一女站在門口,操著外地口音稱朋友喝醉了。況女士隨口說:“你們再這么吵鬧,我可要報警了。”幾人顯得有點慌張,趕忙賠禮。她回家后,仍聽到吵鬧聲和砸碗的聲音,還聽到一個男子不斷在吼“放我出去”。
況女士稱,不久就沒吵了。隔壁是租賃戶,都是些陌生的外地人,她不知道這些人是干什么的。不過聽說這些人好像在里面開會或者講課,不時還有集體拍掌的聲音。他們活動也有點神秘,不只緊閉門窗,有人來,連敲門都有講究。
況女士提供的這些信息,讓辦案民警意識到,這不是一起簡單的跳樓案。
受騙傳銷窩點被人控制
警方很快控制了事發房屋的房客屈某。
屈某交代,他是河南人,和跳樓男子潘某既是小學至初中同學,又是老鄉。屈某2010年7月從河南老家被人騙到涪陵從事傳銷以后,“組織”便告訴他,要多發展“下線”才能掙錢。于是,他打電話喊潘某到涪陵的工廠里來“掙大錢”。潘某出于對同學和老鄉的信任,來到了涪陵。
屈某稱,2010年11月17日晚7時許,屈某和傳銷組織另一名成員到火車站接到潘某后,將他帶到他們位于涪陵的家(該組織將傳銷窩點稱為“家”),途中收繳了潘某的手機。
潘某到家后,看到住宿條件很差,提出要走。屈某等人慌了,在“家長”(組織頭目之一)要求下,幾個人攔住潘某,不讓他離開,并輪番給潘某“洗腦”,給他講所謂“網絡營銷”的好處。
潘某意識到自己進了傳銷窩點,大聲呼救。傳銷窩點的人員見說服不了他,便開始惡語相向,還摔碗對潘某進行恐嚇。晚上睡覺時,屈某還和潘某睡一張床,房間門口也守著人,潘某根本沒有機會逃離。
第二天,傳銷團伙又逼著潘某“聽課”,“學習”營銷策略,并說“看懂了里面的內容再決定走不走”。潘某終于忍受不了了,下午4時許,潘某借口到廚房喝水,從廚房窗戶爬出去跳樓。
房間里的兩個傳銷人員發現潘某爬出窗外,忙前去拉他的衣服,結果沒拉住。
騙來新朋友就不讓他走
屈某稱,之所以不準下線走,是因為他加入這個“組織”后,C級別領導或者資歷老一點的人員都要教他如何帶新朋友。新朋友來了后,肯定不能很快適應,等他們看明白這種營銷的好處后,自然就不想走了。這樣,下線也發展成了。
屈某說,不該把老同學騙來。當潘某提出要走時,也應該設法讓他走。但現在一切都晚了。
涪陵區檢察院透露,他們目前批捕的4人中,有3人是這個窩點的C級別人物。當新朋友來了后,C別級人物都要新朋友把他的朋友寫出來,然后教他們怎樣把這些朋友騙來。這幾個涉案人員,分別來自河南、陜西、湖北等地,沒有一個本地人。
買賣不存在的產品賺錢
屈某還交代,每個加入他們傳銷組織的人,都要購買一套“皇家養顏套裝”,每套2800元。這個所謂的產品,根本就沒有。購買了一套這樣的“產品”,就算是加入了他們的網絡營銷隊伍了。之后,既可以賣“產品”給別人從中提成,又可以發展自己的下線,如果下線賣了“產品”出去,自己也可以提成。
在該組織里,共分“A、B、C、D、E”5個級別,A級最高,當上C級別成員就可以成為“家長”,管理下面的成員。一個C級別的領導,須發展10至64個下線,或者銷售10套至64套“產品”。B級別的領導,須發展65至392個下線,或者銷售65套至392套“產品”。
凡是被拉入這個窩點的,不學他們這套營銷,都不能自由離開。他們每天早上6時40分起床,晚上11時才能睡覺。凡是新進來的人,C級別的領導都要安排老成員作為“師父”帶他們。新成員不能自由行動,以達到控制目的。
誤入傳銷窩點這樣自救
誤入傳銷窩點后,怎么逃出魔窟?
中國反傳銷網負責人葉飄零,是我國民間反傳銷行業中的領軍人物。他說,像潘某這樣采取極端方式來擺脫傳銷組織,是十分不明智的。
葉飄零支招,誤入傳銷窩點后,可以假意表示愿意參加學習,趁組織成員疏于管控時,盡量與外界取得聯系,發送求助信號。比如:從窗口扔紙條向路人求助,借口取錢向銀行保安等求助,有外出機會時向路人求救等。
傳銷3代模式
中國反傳銷網負責人葉飄零介紹,我國傳銷活動發展至今,大體上經歷了三代。
第一代傳銷是以產品的層層加價、拉人頭為特征。
第二代傳銷的特征是購買一種實際上不存在的產品,在對下級人員宣傳時,就說要達到某個級別才能看到產品。此案涉及的“皇家養顏套裝”傳銷形式,就屬于第二代傳銷模式。
第三代傳銷模式以“資本運作”等為噱頭。上當的不乏高學歷、高收入、高智商的“三高”人群,因為它摒除了傳統傳銷的這種軟控制,采取的是更為“人性化”的方式———既不沒收你的通信工具,又給你提供較好的環境,然后買賣不存在的“產品”騙錢。
傳銷3大類型
葉飄零介紹,我國傳銷活動按地域劃分有所區別,但大致有三大類型。
一、以“網絡營銷”、“人際網絡”、“連鎖銷售”、“資本運作”等為幌子,以介紹工作、商務考察等名義欺騙他人到傳銷窩點。
二、以“電子商務”、“網絡直銷”、“加盟店鋪”、“網絡電話”、“網賺”等旗號,發展會員斂財的網上傳銷。
三、假借直銷名義,以合法公司為掩護,以銷售商品為幌子,以高額返利、高額回報為誘餌,通過發展加盟商、業務員、優惠顧客等形式發展下線。
傳銷3個特點
葉飄零強調,無論傳銷怎么改頭換面,其基本的幾個特點都是不變的:
一是異地邀約,天南地北的人約集到一起來“賺錢”;
二是采取“五級三階制”的獎金分配制度,吹噓投入很少的錢就能得到無法想象的高回報,一夜暴富;
三是“家庭式”的洗腦,它或許不會采取集中上課的方式,而采用一對一、多對一的說服,讓你感覺像家里人一樣貼心。
葉飄零提醒市民,在日常生活或別人邀請投資時,注意到這些特征,就能減少誤入傳銷窩點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