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資本運作掙大錢?披著“羊皮”的傳銷“狼”
發布: 2011-02-18 10:54:25 作者: 未知 來源: 南方日報

剛剛過去的半年,對江西撫州的黃昌富來說十分痛苦,一次不小心的“傳銷”讓他不僅白搭上半年光陰,還欺騙了兩個同學,甚至搭進了1.2萬余元,要不是同在廣東的姐姐把他救出來,他甚至都不知道能否回家過年。
大年剛過,黃昌富急于尋工。當他在各大求職網站四處游蕩時,發現了一個以“網資”命名的特別的帖子,內容寫著“網絡+資本=無限的資本。運用人際備增的原理,達到資本的積累和倍增”。帖子甚至還注明怎樣交第一單,同時發展其他會員并獲得分成的方法。
“傳銷”!受過欺騙的黃昌富瞪大了眼睛,傳銷已經開始以新的“馬甲”在網絡上出現了,這是黃昌富沒有想到的。網資 一個充滿了科技與財富的名詞,竟然披著新的“馬甲”開始著另一種形式的騙局。
高收入、渴望成功結傳銷“心魔”
事實上,不管是異地傳銷還是網絡傳銷形式的“網資”,一提到“傳銷”這個詞黃昌富頭就大。
去年8月,由于輟學在家,黃昌富想委托身在廣州工作的堂兄介紹一份工作給他賺錢,由于堂兄當時所說的“現在外面錢不好賺,即便掙到也入不敷出,你還是在家好好找份活干吧”一句話,黃昌富產生了極大的逆反,心想偏要在外面混出個樣子。
一個鄰村同輩朋友告訴他,在東莞有一份工作賺錢快,有人一年就能賺十多萬元,不比白領差,只是進公司要先交3000元的“押金”買一種國外的××產品。聽到這一消息,黃昌富立馬買了去東莞的汽車票。
到東莞后,他被帶進了一個僅10來平方米的房間,里邊擠睡著12人,然后每天進行一輪又一輪的“致富培訓”,吃著腌制的咸菜,唱著激昂的“世界第一等”的歌。他一直相信,只要發展好“下線”,一夜致富的夢想就可能成為現實。
他先后打了2個同學的電話,希望他們能“一起發財”,匯5000元就能成為會員,沒想到2個同學都拒絕了。直到他打電話給了他姐姐,他姐姐才通過“善意的謊言”把他從噩夢般的生活中解救了出來。
網資:披著“羊皮”的傳銷“狼”
“你知道嗎?在貼吧里發帖子也能賺錢”,在國內某知名的求職網站上,赫然懸掛著這樣的“網資”廣告。為了吸引更多的網友關注,廣告甚至用“只需要一臺電腦,抽時間上網就可賺錢”來吸引人們的眼球。
據了解,由于這一銷售模式尚未大規模成形,因此對之了解的人比較少。本報記者與一名叫“上官綠豆”的網友聯系上,他告訴記者,“網資”其實非常簡單,在各大貼吧、論壇、網站上發一下帖子,別人會主動來加我們,每天都會有人來咨詢,而咨詢的人則很有可能就是你的下線。
據“上官綠豆”介紹,要成為“網資”團隊中的一員,首先要用第一單的金錢敲開財富的大門。比如,一單只需要投入580元,申請會員任選1至21單,總共21單去除返還的“利潤”需要8932元。“上官綠豆”說,1萬元左右投資任何行業也不算多,而且見效快,為什么不投資呢?!
成為會員后,下一步便是發展下線,在上了“平臺”之后,五條線中的任何一個人有了下線,會員都可以提成:直接提成、間接提成、分紅等。以一單580元為例,47%用來作為各個級別的提成,48%作為金級的分紅,5%是網站的成本和利潤。“上官綠豆”甚至直率地告訴記者,網資采用銀行與會所的綁定服務,金錢是用“秒”來計算的,一旦有發展下線的錢到賬,當天就能提取提成。
一只披著“羊皮”的傳銷“狼”,以另一種形式開始在網絡存在。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國內從事“網資”的人數多達幾十萬人。而這些所謂的大大小小的“網資”團隊也多達數百個。
網絡傳播造就欺騙性的“資本運作”
據了解,“網資”全稱為“網絡資本運作”,這是一種肇始于廣西的“凈資本運作”非法傳銷的重新包裝形式,它們,打著“解決社會就業、快速打造中產階級、培養高素質的民族直銷隊伍”、“投資與運作風險更小、運作更簡單、成功率更高”等口號,吸引人們加入傳銷組織。
據中國反傳銷網站站長張勇介紹,目前,95%以上參與傳銷的人并不了解什么是傳銷。一般來說,人們只知道“賣產品并層層加價,綁架人、使其失去人身自由”的才是傳銷。卻不知,網資是非常典型的非法傳銷模式。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網資”與傳統的異地傳銷模式有著形式上的區別,比如不必租用房子、不用兩地生活、不搞新人招待,甚至不受時間限制,網友可隨時隨地發展下線。
與異地對比,“網資”具有以下一些特點:投資較小,風險也相對較小,此外,交流廣闊的網絡也讓他們更容易發展下線,甚至由于電腦的介入,會員們的收入可以做到網資“秒薪結算”的功能。
由于“網資”披著一層科技性的外衣,一般加入的會員都不愿承認它就是非法傳銷的事實。甚至出現國外某著名品牌產品在網絡上的促銷活動,也由于拉人入會力度加大,使身邊許多人都成了它的會員,同時還分上線和下線,導致一種直銷成為完全變味的“網資”傳銷。
業內人士表示,許多國家和地區在對連鎖銷售規范的基礎上都以法律的形式進行約束。如美國《反金字塔法》、歐盟的《禁止滾雪球銷售法》等,但由于傳銷與直銷在我國法律上尚模棱兩可,因此導致異地傳銷、“網資”等欺騙形式一再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