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總裁胡瑞連:完美的“稻盛和夫”哲學
發布: 2011-01-05 10:04:28 作者: 未知 來源: 人民網

2010年12月17日,完美(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因十年來對“母親水窖”項目做出重要貢獻而獲得“中國婦女慈善獎”,公司總裁胡瑞連也被評為該項目的十大感動人物,這不僅是對于完美十年積極參與“母親水窖”公益活動階段性成果的表彰,也體現了完美公司在履行企業公民社會責任方面所獲得的社會認可。
同樣是在2010年,因完美公司率先伸出援助之手而得以問世的國內首部雙語低碳漫畫書《低碳漫畫總動員》亦取得極大的社會反響,這本書以純捐贈的形式向社會公眾特別是中小學生傳遞環保理念,得到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高度贊譽。此善舉又一次獲得大眾認可的同時,完美公司本身的經營理念也受到關注。
胡瑞連說,完美的經營理念中一直有“利他、利人、關懷社會、回報社會”的積極因素,支持公益事業只是完美公司經營哲學外化的一種體現:“這樣的經營理念是在公司創立之初就已明確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落實的,也正是這樣的經營理念一直支持著完美公司在中國16年的穩健成長”。
該理念的形成,與稻盛和夫經營哲學大有關聯,而這種哲學的思想淵源,恰來自中國的儒學大家王陽明。
現代日本“經營四圣”之一、現今唯一健在的稻盛和夫,白手起家創辦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日本京瓷公司和日本KDDI公司,78歲時又以門外漢的身份接手負債累累、日虧損額近20億美元的日航企業,僅6個月就實現扭虧為盈,用實例向世人證明了稻盛和夫經營哲學的驚人力量。
究竟是什么樣的經營哲學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企業奇跡?精煉出來原來就是四個字“自利利他”,延展概括就是“利已則生、利他則久”。據說稻盛和夫的老師西鄉隆盛是中國大儒王陽明的信仰者,而王陽明的哲學思想核心“致良知”——即去掉心中不正的東西,達至心中本有之正,則被稻盛和夫用來糾正西方傳統企業經營價值觀中過分追求利益的思想。
“如果只為賺錢不擇手段,企業不可能走得長遠。” 胡瑞連說,“不管是稻盛和夫哲學,還是王陽明哲學,其實都是在講一個普適的道理,就是在做好一件事前,要先想想這件事對其他人有什么好處,推己及人、利他利人。同樣的,想讓別人買你的產品,不能總想著自己能賺多少錢,而是要想這產品對買它的人有無益處。”
這樣一種穩健發展的思路不僅滲透到完美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也已成為完美公司特有的企業文化精髓。曾經也有人擔心,講儒學、講“利他”會不會不利于企業創造利潤?但事實上,恰是這種理念穩定了團隊,提高了經營業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了那種因過分追求企業利益及股東個人利益最大化等而可能引發的行業浮躁。
進入中國16年,完美公司一直在穩定中求發展,在發展中總結和探索可持續進取的核心理念。完美目前在全國設立的數千家專賣店的存活率達到96.7%,而數年間業績的穩步增長,更證明了其經營思路與運營模式的成功。胡瑞連說,以稻盛和夫哲學統一思想,并灌輸、滲透至企業經營的具體決策,是完美企業文化的再次提升,在發展企業的同時,也真正幫助了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最終實現“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