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極、康寶萊涉嫌夸大功效 保健品可治病
發布: 2012-05-22 14:14:23 作者: 吳福亮 來源: 江淮晨報

本報最近報道了“康寶萊”、“無限極”涉嫌夸大保健品的功效,對消費者進行誤導,很多讀者致電本報反映,目前合肥市場上的保健品品種之多已經讓人無法看清“廬山真面目”,存在諸多亂象。
對此,記者近日調查了合肥市保健品市場,發現普遍存在的問題有:品種良莠不齊,價格普遍虛高,盲目夸大宣傳。
亂象一 品種多、良莠不齊
通過調查合肥保健品市場,記者發現合肥市場上的保健品有以下特點:品牌眾多,同一種功能的保健品擺在柜臺上的都有數十種;覆蓋面廣,幾乎各年齡段的人都能在市場上找到自己所需要服用的保健品。這種現象,讓專業人士也不能判斷大概有多少種保健品,“太多了,不說國外的,單就國內的也數不清有多少種。”一位業內人士嘆道。
走訪過程中,記者發現一家保健品的柜臺上,僅兒童補鋅的保健品就有八九種;女士瘦身、美白保健品更是占據了柜臺大部分面積。
董先生血糖有點高,去年經朋友介紹一直在服用美國某牌子保健品,“吃了一年多,花了好幾萬,結果不但血糖沒降低,最近體檢還檢查出得了腎結石和膽結石。”
提醒 買保健品請認準“藍帽子”
購買保健食品應看清保健食品專用 “藍帽子”標志及保健食品批準文號,批準文號一般以衛食健字(年份)第xxxx號或國食健字G“年份”xxxx的形式標識于保健食品“藍帽子”下方。只有“戴帽”的產品才是合格的。
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的2009年全國各級消協組織統計受理投訴情況顯示,去年保健食品投訴量同比上升22.6%,位居投訴增幅第四位,保健品投訴已成為當年全國消費投訴的七大熱點之一。
亂象二 虛假宣傳、夸大效果
走在合肥街頭,經常可以看到各種各樣促銷活動,比較常見的套路就是所謂名醫、專家走進社區、賓館、酒店等場所,開展健康講座、免費義診、免費體驗等活動
,向消費者發放宣傳單和小廣告,并以“免費贈藥”、“送小禮品”等手段誘導消費者購買。
合肥市衛生局衛生監督處一位工作人員說,目前合肥市場仍有部分保健品涉嫌虛假宣傳,在產品的標識上夸大產品功能,鼓吹能治療疾病之類的、將保健品當成藥品來宣傳。
提醒 保健品不具有治療作用
市衛生監督所執法人員表示,保健品是一種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具有治療作用,不能替代藥物的治療作用;可是,廠家在做藥效說明的時候喜歡用上一些醫療術語,讓消費者誤以為能達到治病的效果。尤其是一些藥店,營業員穿起白大褂冒充醫務人員,專門向市民推銷這類保健食品,并承諾能有效治療相應疾病。將保健品混同于藥品宣傳,是不法廠商的慣用伎倆。
亂象三 價格虛高、買了送人
記者在一家大型超市看到,一瓶保健醋最高能賣到80元、一瓶保健醬油也有40元,為什么普通的日常消費品的價格高得有點讓人瞠目?調查發現,這些日常調味品標注含鐵或者其他成分,與保健品掛鉤,價格就能飆升幾十倍。
在保健品銷售柜臺,一瓶標注為兒童食用的維生素膠囊價格就高達兩百多元,而美國一家某品牌優質蛋白粉價格更是高達八九百元。
記者采訪了一名健身教練,由于工作的原因,他每天都要食用蛋白粉,“為了快速的恢復,我每月要吃兩盒,一般的三百多,一個月就要六七百,差不多花了半個月的工資”。
記者還發現,很多商家為了促銷打出了“買一盒送幾盒”的廣告。銷售人員介紹,“本來一盒也不便宜,現在加點價買
兩盒,消費者一般很愿意買,銷量比單買要好”。
專業人士表示,保健品主要針對的是高收入、高消費、高要求的“三高人群”,其價格高于普通生活用品是正常的,但“虛高”或者高得太離譜,那么就有問題了。這一方面是某些商家利用人們日益增強的投資健康的意識謀取暴利,另一方面,也與我們這個人情社會有關,大多數人買保健品并不是自己消費、而是為了送人,當然“越貴越有面子”,或許商家也利用了消費者這樣的心理。
提醒 選保健品并非最佳選擇
專家表示,消費者在選擇保健品時應當注意“健字頭”的標識,這是國家對保健品的權威認證。其次,消費者在選擇保健品時,應當遵循科學,理性地選擇保健品。比如,對于老年人來說,鈣流失比較嚴重,適當地補充鈣片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刻意地補充其他非必要的東西。
最后,人體是一個有機體,具有自我調節能力,不能刻意的去“強補”一方面。選擇保健品并非最佳選擇,均衡發展,飲食調理和適度鍛煉才是最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