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遠江】丑聞和災難并未遠離獲牌企業
發布: 2010-10-11 10:03:41 作者: 胡遠江 來源: 直銷專業網

一
國慶前約談一位行業觀察者,由于他和部分獲牌國際巨頭企業的決策者們私交甚厚,我遂與他就這些企業的相關話題盤桓起來。言談之下,難免提到牌照與這些企業今天的運營現狀,收獲頗豐。但是,在交流之中,他所透露的一些信息卻讓我有些吃驚,并且不由自主地引發我對于一個敏感詞匯-----“行業丑聞與災難”的思考。
這位仁兄的信息其實并不博大精深,他表述的是今天部分牌照企業、尤其是國際巨頭牌照企業一種對于現實的充分滿足與陶醉狀態。在這些企業的決策者看來:行業已經“立法”,企業已經獲牌,中國政府對于企業“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諸多變通也表示默許,企業生意也日見興隆,豐收年一個接一個,中國直銷行業一片太平盛世。所以企業唯一的任務就是抓住這些美好時光做生意。如此狀態,其分明表現出的是對于行業現實和企業發展的怡然自樂。可問題的關鍵就在于:中國直銷行業發展到今天難道真的是海晏河清了嗎?牌照光輝庇護下的企業難道就完全是在一片“世外桃源”里做生意和賺錢了嗎?像過去一年來被傳播的熱火朝天的企業丑聞難道我們就不費吹灰之力徹底規避了嗎?像1998年4月21日那樣的行業災難難道就完全遠離了整個行業和這些獲牌照的企業了嗎?
二
在筆者看來,包括我這位仁兄所言及的這些獲牌國際巨頭企業的決策者和管理者們,這樣的話題恐怕誰也無法正面作答。因為從辯證法的觀點來看:美好狀態的靜止永遠是相對的,而美好狀態的運動和變化才是絕對的。關于這個道理,中國人的傳統智慧早表達得淋漓盡致。如“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否極泰來”、“禍福相依”等等,都詮釋著同一個道理,告誡著人們一定要學會“居安思危”。現實也許是一種幻想,也許是一種虛假的太平和眾多矛盾的暫時平衡,它會欺騙人的,長期大意,也許就會失去荊州,政府管理部門就一定會動你的奶酪。而這種狀態一旦出現,則意味著“行業災難”的重現。其實,對于今天的中國直銷行業而言,我個人認為:確實存在這種可能,而且丑聞和災難并未遠離獲牌企業。為什么?因為時至今日,中國直銷行業最少還有四大核心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這些問題不解決,行業就永遠說不上太平,情況惡化時就會引發企業丑聞和行業災難。
三
在這些問題中,第一個問題就是多層次經營的合法地位問題。環觀今天的中國直銷行業管理法規,《禁止傳銷條例》明確規定:多層次經營就是傳銷。盡管在后來的《刑法》修正中對于傳銷罪有更加具體的補充說明,但是并未從本質上改變多層次經營就是傳銷的本質。這就是一種基本事實。而目前眾多獲牌直銷企業沒有任何一家企業不涉及到多層次經營,實質上等同于全部在經營活動中全部違背法律染指傳銷活動,這也是一種不可以回避的事實。政府管理部門目前基于諸多非法律因素默許這種狀況的存在,但在筆者看來這只是一種短暫的動態平衡。與在法律上完全確認多層次的合法地位遠非同一件事情。這種動態平衡一旦被其它因素打破,虛擬的“多層次經營”的合法性隨即會坍塌。一旦這種情況出現,于單個企業而言則是涉傳丑聞,于整個中國直銷而言則難逃行業災難。“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無論多牛的獲牌直銷企業在這種行業災難降臨時,恐怕也無力回天。剩下來的都只有一同陪葬。
四
在這些問題中,第二個問題就是中國直銷行業內企業之間的無序競爭。筆者觀察和研究中國直銷行業將近20余年,為了獲得第一手研究資料,我經常跟行業內外諸多人士做過零距離的交流。請他們談談對于中國直銷行業的整體印象。他們中大多數人告訴我:整體印象眾多,但完全可以用一個“亂”字通盤概括。這種印象之說,也許略有些偏激,但是細察今日中國之直銷企業,我看多少還是可以接受的?v算是落實到諸多獲牌企業,也跡象明顯。在這些亂象之中,至少我們不可以回避的情況有: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無序競爭;企業之間對于市場資源的惡性搶掠;企業之間基于信息封閉、本位利益下的相互攻擊;行業里投機與懶惰文化的流行與勁吹;行業里對于直銷理念與直銷商市場實踐模型的扭曲等等,再加上不斷從獲牌企業中暴出的“賄賂門”、“傳銷門”、“合同門”等等,這些展露在整個社會和公眾媒體面前,無疑在赤裸裸地宣示著整個中國直銷行業的集體亂象。這些亂象如果不能加以有效遏制,總有一天,隨著社會公眾和政府管理部門耐心的逐漸失去,中國直銷行業的生存和發展基礎也就會隨之被毀棄,行業丑聞不斷涌現,也就意味著行業災難為期不遠了。
五
在這些問題中,第三個問題就是滋生各種非法經營和傳銷活動的土壤并沒有得到凈化。以筆者這么多年對于中國直銷行業的觀察所得,我有一個基本觀點:即中國直銷行業的生存和發展土壤是一個整體的生態圈。在這個生態圈中:獲牌直銷企業、沒有獲牌的準直銷企業、傳銷企業、各種借傳銷直銷之名的經濟犯罪和非法經營一起生存,野蠻生長。這就像人的肌體一樣,正常的細菌和有害的病毒同時存在,并且相互影響和斗爭著。當病毒的繁殖速度、能力和規模超過正常細菌時,健康肌體就會遭遇生病和死亡。今天中國的直銷行業也是如此。當各種傳銷活動蔚然成風,其聲勢、規模和繁衍的速度、規模等超越了獲牌直銷企業時,整個行業的生態就會被徹底破壞,而這種被徹底破壞了的土壤是無法孵化和撫育獲牌直銷企業的健康成長的。其最后結果則很可能是政府防微杜漸,倒掉臟洗腳水的同時,難免把孩子也一起倒掉;赜^1998年4月21日中國政府堅決果斷的禁傳行為,難道不是這樣一種讓人痛惜的生態災難么?
六
在這些問題中,第四個問題就是整個行業并沒有解決與中國政府職能管理部門的對話通路與機制問題。在國際上直銷比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伴隨著直銷地位的合法化,直銷行業各合法企業均建立了和政府職能管理部門通暢的對話機制,這就是直銷行業協會的建立。有了這個協會,直銷行業的專業化管理、共同商德建設和推廣、直銷企業之間的彼此監督才會真正落地,行業內企業的發展才能真正實現市場手段下的良性競爭;同時整個直銷行業才能真正和政府職能管理部門之間達成通暢的對話,并和行政管理部門共同培育行業健康發展的環境、氛圍、文化和土壤。但是,從今天中國直銷行業的發展情況來看:行業協會的成立未見明確日程,直銷企業之間基本上是“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每一個企業都是一個信息孤島,在經營管理上儼然一個個獨立王國,整個行業與政府管理部門的對話基本上是接受訓導型的一般號召,或者是基于公關模式下的獨自偷歡,從整體對話與行業溝通上講,基本上是一盤散沙,既不正常規范,又沒有任何力度。長此以往,行業一定會禮崩樂壞,很難呈現整體的主流形象,更難說健康持續的發展了。
七
縱上所述,我個人認為:時至今日,中國直銷行業并沒有完全平靜,從某種程度上看,甚至是形勢依然嚴峻。生存還是死亡,短暫言歡還是長治久安,這確實是一個極其嚴肅的話題。它是中國直銷企業必須共同面對和深度思考的。而對于26家獲牌企業來說,這更是一種共同責任和使命。直銷講臺上有個“溫水煮青蛙”的故事,我以為應該作為一種警示:當今天的中國直銷環境對于你和你的企業而言,也許是溫水,在里面游你有快感和適應,不想面對和承擔共同的改造行業土壤的責任,有朝一日,當行業環境惡化,你和你的企業陷身水深火熱時,想把自己從行業災難前拉開恐怕已是萬難;诖,筆者認為,中國的獲牌企業們,忙于做生意固然重要,但打破企業之間的生意壁壘,積極參與行業事務,主動承擔行業責任,共商行業發展大計,集體建設對話渠道和溝通機制,群策群力推動行業政策法律的完善、爭取正當企業權益等,同樣是一件不容忽視、刻不容緩的大事!同時,筆者也要再度告誡我那位仁兄所言及的那些獲牌企業的決策者、管理者們:獲牌并不等于高枕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