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情感傳銷”
發布: 2010-09-15 10:01:10 作者: 吳文元 來源: 新民晚報

王女士幫母親打掃衛生,偶爾發現一封署名“兒子”的書信,字里行間充滿著兒女情長。王女士確實有一個弟弟,但與母親生活在一起,不可能寫這樣的書信。她再讀一遍,感覺到這是一個推銷保健品的人員寫的。難怪母親這兩年迷戀保健品,每次一買就是幾千元。雖然她和弟弟兩人做了不少工作,還帶著母親出去旅游,想讓母親與這些人斷絕來往,但收效甚微。
以筆者之見,王女士的母親已經陷入了“情感傳銷”的迷潭,F在有一些非法推銷保健品的組織,包括有一些合法的保健品銷售公司,都會招聘一些“嘴巴乖巧”的男女青年當傳銷員,他們見到老大爺不稱老大爺,而是親熱地叫著“爺爺”、“爸爸”,見到老大媽就稱“奶奶”或“媽媽”。他們十分擅長兒孫式的拉家常,如果遇到空巢老人,還會陪同老人回家,一路精心照顧,到老人家中干一點家務活。經過一番“感情交流”之后,就會用三寸不爛之舌誘導老人為了健康長壽,要舍得在健康養生上投資。還為老人設計健康長壽的方案,乘機把自己推銷的保健品吹噓一番,老人也就乖乖地掏腰包,把保健品一箱一箱地搬回家。
“情感傳銷”能夠得逞,除了現在老年人對健康長壽的期望值很高外,兒女情感的缺失是一個重要原因。現在許多子女自立門戶后,由于生活和工作上的壓力比較大,無暇顧及老人;有些老人子女在外地或國外生活,更無法感受天倫之樂。“情感傳銷”人員就是鉆了這一空子,每每使他們大獲成功。而這些“情感傳銷”人員傳銷的保健品,相當一部分是“三無”產品,有的還是假冒偽劣產品。
因此,真想把老人拉出“情感傳銷”的泥潭,必須用子女的親情把他們拉回來。用那種批評、控制花錢的手法,只能適得其反。
以筆者之見,王女士的母親已經陷入了“情感傳銷”的迷潭,F在有一些非法推銷保健品的組織,包括有一些合法的保健品銷售公司,都會招聘一些“嘴巴乖巧”的男女青年當傳銷員,他們見到老大爺不稱老大爺,而是親熱地叫著“爺爺”、“爸爸”,見到老大媽就稱“奶奶”或“媽媽”。他們十分擅長兒孫式的拉家常,如果遇到空巢老人,還會陪同老人回家,一路精心照顧,到老人家中干一點家務活。經過一番“感情交流”之后,就會用三寸不爛之舌誘導老人為了健康長壽,要舍得在健康養生上投資。還為老人設計健康長壽的方案,乘機把自己推銷的保健品吹噓一番,老人也就乖乖地掏腰包,把保健品一箱一箱地搬回家。
“情感傳銷”能夠得逞,除了現在老年人對健康長壽的期望值很高外,兒女情感的缺失是一個重要原因。現在許多子女自立門戶后,由于生活和工作上的壓力比較大,無暇顧及老人;有些老人子女在外地或國外生活,更無法感受天倫之樂。“情感傳銷”人員就是鉆了這一空子,每每使他們大獲成功。而這些“情感傳銷”人員傳銷的保健品,相當一部分是“三無”產品,有的還是假冒偽劣產品。
因此,真想把老人拉出“情感傳銷”的泥潭,必須用子女的親情把他們拉回來。用那種批評、控制花錢的手法,只能適得其反。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驗證碼: |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