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銷花樣正翻新 防范手段請提升
發布: 2010-08-20 09:36:30 作者: 連漪 來源: 洛陽網

非法傳銷原是以直銷或者網絡營銷的名義,發展下線,傳銷質次價高商品,從而獲取非法利益。當前,絕大多數傳銷活動已由傳實物轉向“無商品化”的人際關系式傳銷,即所謂的 “拉人頭”式傳銷。
A
傳銷升級“無商品化”
市工商局打傳專家稱,非法傳銷原是以直銷或者網絡營銷的名義,發展下線,傳銷質次價高商品,從而獲取非法利益。當前,絕大多數傳銷活動已由傳實物轉向“無商品化”的人際關系式傳銷,即所謂的 “拉人頭”式傳銷。
這些傳銷往往會巧立各種名目,“區域建設開發”、“連鎖銷售”、“政府融資”等,甚至還有子虛烏有的“國家1040工程”、“高科技開發”等,而多數都會自稱在搞“資本運作”。
傳銷人員借此宣稱來某地有很大發展前景,拉攏親戚、朋友、同鄉等,以介紹到某地應聘、旅游、投資等等為名,到該地進行所謂的“實地考察”,緊接著將他們“洗腦”,作為發展對象,并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甚至直接搶劫的方式攫取他人錢財。因此,一些傳銷組織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詐騙群體”、“綁架勒索”、“搶劫團伙”,引發治安或刑事案件,影響社會穩定。
2009年破獲的“北海億元傳銷案”便是典型的“無商品化”傳銷。
“投資6.98萬元,找個地方住下來,每天喝喝茶、吃吃飯、唱唱歌,偶爾出門去旅游,一年就可賺到1040萬元”,這種極具誘惑力的“事業”便是傳銷人員口中的“純資本運作”。傳銷者還為“資本運作”制定了一套操作方式:首先要“投資入股”,3300元一股,一次性最多可申購21股,也就是交6.93萬元,另外交500元作為管理費。當你投入6.98萬元后,第二個月,“組織上”會返還你1.9萬元,作為“獎金”。
交了錢之后,加入者就能得到發展3個直接下線的機會,3個下線又可以發展9個下下線,依此類推,9變成27,27變成81,81變成243人……而加入者均能從這些新發展的下線中得到抽成。營造這個謊言的傳銷者甚至聲稱,如此下去,一年左右便可賺到1040萬元 。
B
戳穿新型傳銷的“騙術”
今年上半年,我市對1858個社區、村莊,1087個賓館、禮堂等公共場所進行了檢查,清除傳銷窩點102個,遣返、驅散傳銷人員1130名,拘留傳銷人員2名,解救被騙群眾6名,2010年夏秋打擊傳銷聯合執法行動也已于日前展開。然而,在打擊傳銷中卻發現,一些新型的“傳銷模式”出現了……它們巧立名目,瞞天過海,荼毒甚深。
傳銷的名目在升級,拉下線的手段也在升級,說法也在升級。各種看似平常的接觸或者美好的前景規劃一步步讓人落入陷阱,我們不妨來數數新型傳銷的“騙術”。
騙術一: 當國家的股東
新出現的各類傳銷喜歡打著“國家政策”的旗號,無論是“區域經濟開發”、“高科技開發”還是“政府融資”,傳銷者總是強調“國家支持、政策支持”。
這類傳銷中,總是聲稱“你交的錢一大部分交給國家,作為建設資金,你就是國家的股東,可以得到一定的分紅。”對于發展下線的誘餌,上線在洗腦過程中會強調:“我們成了國家的股東,總不至于被騙吧。”
騙術二: 暴利收入,一年千萬
除了項目可靠外,吸引人們入套的還有暴利。營造各種謊言的傳銷者甚至聲稱,無論是何種形式的資金注入,只要注資的人足夠多(發展的下線夠多),一年左右便可賺到1000多萬元。
騙術三:讓參與者感到有法律保障
警方曾破獲的一起“資本運作”傳銷組織案發現,新型的傳銷已經一改過去“一對多”的形式,而是以“一對一”或“多對一”的形式對新人進行“洗腦”或“上課”,而且每項內容由不同人員負責輪流授課,內容包括“法律保障”、“制度”、“收益分配方法”、“錢的保障”等,務求讓參與者感覺所從事的事業有法律保障,且組織制度健全。
騙術四:其他方式
還有一些方式,如傳銷分子以網上招聘、網上交友、旅游、走親訪友等方式欺騙他人參加傳銷,但只要稍稍留心,就可發現傳銷分子的真正面目和用意。
C
傳銷“蛛絲馬跡”全揭露
市工商局打傳專家稱,普通市民遭遇的傳銷無非兩種,一種是外地人來洛組織的傳銷活動、欺騙外地人員來洛,限制人身自由強迫交錢,再強迫被騙人員繼續騙來新人;一種是外地傳銷團伙利用網上招聘、網上交友、旅游等方式誘騙本地人外出參與傳銷活動。
外地竄到本地的傳銷團伙一般不會發展本地居民,甚至在洛陽及周邊縣區有親友的也會盡量避免,因為傳銷團伙要對被騙人員實行社會隔離,讓其孤立無援方便控制,因此,市民需防范外地傳銷組織以應聘、交友、旅游、投資等名義誘騙到外地的騙局。專家稱,事實上只要你足夠細心,很容易便能發現這些傳銷的如下“蛛絲馬跡”:
現象一:
外出求職的親友主動介紹工作,并許諾高工資、無需工作經驗等。
對策:經親友、同學介紹的就業機構,除上網核實外,本人可在對方不知情的情況下到所在單位走走看看,了解情況。
現象二:
網絡招聘,某某知名企業駐洛辦事處,或分公司,沒有公司地址、固定電話,只留小靈通、手機電話,有時甚至只有一個電子郵箱。
對策:電話咨詢事實上存在的總公司,或直接到政府或學校組織的人才交流市場,因為這些用人單位都要向人事勞動部門提供完整的資質材料,較為可靠。
現象三:
網絡聊天,結交男女“好友”,盛情邀請前往旅游或共同創業,有時許諾提供食宿或介紹好工作。
對策:事實上,已面市的傳銷培訓教材中曾記載:談話的時候興奮度要高,語調要高,比平常要高八度。語速要快,但語言要清晰,語氣肯定不含糊,給對方以信任的感覺。說出的話具有一種神秘感,讓對方無據可查。不正面回答對方的提問,不具體解釋自己的話題等。除不要盲目與陌生網友見面外,可依據上述教材對應破解。
現象四:
街頭發布招聘廣告,異地面試,車站接人。
對策:傳銷組織沒有固定場所,且多欺騙外地人,因此才會要求異地面試、車站接人,最好不要相信這類謊言。
D
打擊傳銷 您能做點什么
市工商部門表示,由于傳銷組織擅長打“游擊”,傳銷分子多數實行居住地與活動場所分離,聚會時采取“長途奔走”的方法。即首先由處于高層的傳銷分子逐級通知聚會接頭的時間、地點及“暗號”,再由接應人員分批領到聚會的場所,且活動時間短暫,議程安排緊湊。活動場所也不固定,幾乎一天一換,還通過跟梢、望風等方法,實施反監控,密切關注執法人員的動態,隨時調整活動時間。
因此,市工商部門呼吁,市民應當按照《洛陽市暫住人口管理辦法》、《租賃房屋治安管理辦法》和《洛陽市打擊傳銷舉報獎勵辦法》的規定協助執法部門打擊傳銷。
自覺、監督辦理《暫住證》
如果您家中有居住1個月以上的人口,應由戶主或本人攜帶《戶口本》辦理;暫住機關、團體、部隊、企事業單位的,由單位或個人辦理;外來成建制的務工、經商單位,應編造暫住人口名冊,由用工單位集中辦理;個體工商戶雇用的暫住人口由業主負責辦理;暫住賓館、旅館等招待場所的旅客,由業主負責辦理;暫住寺廟等宗教場所的由寺廟指定專人辦理;居住自購商品房的由本人持房產證等證件辦理。
自覺辦理租賃房屋治安登記
將家中閑置房屋租賃給他人的,應按照《租賃房屋治安管理辦法》的規定對承租人的姓名、性別、年齡、常住戶口所在地、職業或者主要經濟來源、服務處所等基本情況進行登記并向公安派出所備案,不得將房屋出租給無合法有效證件的承租人,發現承租人有違法犯罪活動或者有違法犯罪嫌疑的,應當及時報告公安機關。
積極舉報傳銷組織、個人
市工商部門提醒,傳銷組織通常具備早出晚歸、吃爛菜葉、打地鋪、人員復雜等特點,如果市民身邊有多人居住一處,且人員來自不同地方,終日打地鋪、行蹤不定的人群,即可向工商部門或公安部門舉報,對其進行檢查。對于經查證屬實的舉報人,將視舉報內容獲得300元至1萬元不等的獎勵,執法部門也將對舉報人的個人資料和相關內容嚴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