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桐:小議直銷牌照能否進入“井噴期”
發布: 2010-08-05 10:57:28 作者: 趙桐 來源: 趙桐博客

在直銷兩個條例頒布并正式實施的大背景下,從2006年商務部發放直銷牌照至今的現實情況來看,直銷牌照一直就很“難產”。讓我們來回顧一下發牌的歷史記錄:2006年2張、2007年17張、2008年3張、2009年2張,四年共計發放了24張。而當日前“葆嬰公司”宣布拿到了2010年首張直銷牌照成為第25家獲得直銷經營資格的公司時,一篇題為《商務部發放今年首張直銷牌照 未來兩年或井噴》的文章便出現在很多相關的網站上,直銷專業網特約觀察員火華在該文中預測說,到2011年,獲牌直銷企業數量將突破60家,也就是說,這兩年直銷牌照將發放35個左右,文中也對這一直銷牌照的“井噴說”從三大理由進行了闡述和論證。而對直銷牌照能否將進入“井噴期”阿桐有不同的看法,希望能和業界的朋友一起交流。
先從法理上看,隨著中國民主與法制建設的進程,立法部門不再是主導立法的唯一主體,越來越多的“利益主體”將參與其中,直銷立法也不例外,作為行業的“利益主體”( 直銷企業、經銷商、業界的民間團體、消費者等),他們應珍視自己的權益,敢于合理的說“不”。而事實上當這部行業的“法典”擺在業界的面前時,我們幾乎會聽到同一聲嘆息:“多層次被無情地宰殺了,直銷變味了,無奈啊,無耐!”且看,中國政府在《直銷管理條例》第三條對直銷給出了重新定義,同國際公認的直銷的定義大相徑庭,完全脫離了直銷固有的本質,正如有學者對此一針見血的指出:“如此的定義既包括了不該包括的‘直銷’,又沒有直指意圖中的‘直銷’,由于概念混亂,必將導致更加嚴重的混淆。”再有,直銷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多層次和團隊計酬,人們的獲利方式是多層次獎金制度;而只有這種獎勵機制能使直銷人對幾十萬、上百萬的收益形成預期,這種預期是直銷人奮斗的原動力。如果否定了這種計酬模式,那么也就無異于回歸到傳統零售,直銷人的這種原動力將不復存在。當一部法律不能代表行業利益主體的意愿時,它就是一部不成熟的律法,就是一部強奸民意的律法,就是一部立法壟斷的產物。在這樣的律法背景下去申請牌照無異于向一部“畸形的法典”舉起妥協的“白旗”,如果在現有沒有真正完善的法規條件下預言的“井噴說”能成立的話,就好比說行業向現有的直銷“霸王條款”集體“投誠”了。阿桐相信,業界向法規說“不”的沉默力量終將爆發。
事實上,包括已經拿牌的25家在內的所有業界的企業沒有一家會從心底為這樣的法規叫好,即或是那個“乖孩子”也是表里不一,只不過想通過豎起“單層次”試點的樣板以便營造與政府共舞的局面達到獲得在華長久利益的目的,然而,“賄賂門”事件著實讓這個“乖孩子”露出了其陰暗的一面,也顯出了監管部門的某些腐敗及申牌中的“潛規則”。在這樣的背景下,牌照的審批會更加嚴謹,何談“井噴”呢?從申牌的門檻上看,業界成千上萬的企業絕大多數已被擋在了門外,即便是條件成熟的,也有許多企業不愿在現有的行業法規框架下“奴顏婢膝”而寧愿游離于“灰色地帶”。在阿桐曾與諸多未拿牌的企業主交流時,不滿于現有的法規而拒絕申牌幾乎是他們共同的心聲,我們不能從現有的少數申牌者來斷定牌照短期內會出現“井噴”的可能性。除非“法規”能“回歸民意”、修正和完善在運行過程中所暴露出的各種弊端、以及還原直銷的真正本質、讓市場說話、讓各方利益主體共同發出和諧的音符,行業的申牌勢頭或許才能從被動和消極轉向主動和積極。阿桐還是期待行業協會能早日成立,它不但會成為與監管部門良好溝通的橋梁,也是業界諸多會員的最佳利益代表者,它必定會伴隨著自身的成長強化其應有的“話語權”。所以,在這樣良好的大環境未形成以先,與其說牌照將進入“井噴期”,還不如說行業集體進入對現有法規的“妥協期”,問題是并非絕大多數企業愿意做這種“霸王條款”的犧牲品。
那么,中國直銷牌照何時能進入“井噴期”呢?它取決于政府行政主管部門?取決于業界的專家學者?取決于直銷企業?取決于業界的民間團體?取決于經銷商和消費者?取決于上述這些專家學者、群體和部門的融合與和諧?阿桐相信行業的你會給出應有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