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警方成功告破2010年首起億元網絡傳銷大案
發布: 2010-05-24 11:19:32 作者: 趙文明 來源: 法治周末

核心提示:傳銷造就的騙人錢財圈套,明眼人早已識破,為何仍有上萬之眾心甘情愿落入圈套?很多人都知道有人最后為傳銷埋單,但都認為自己不是最后的埋單者,或許正是這樣的心理“成就”了2010年首起億元傳銷大案。
5月23日,湖南省澧縣警方向《法治周末》獨家透露,該局經過1年多的縝密偵查,成功破獲一起涉及全國26個省、市、區,涉案人員1萬多人,涉案金額逾億元的特大網絡傳銷案。
網上“炒黃金”暴富?
“最近不知怎么搞的,在我們縣工商銀行開通網上賬戶的人突然增多,這些人存錢,都是匯到同一個賬號里,不曉得做么得生意,叫人忙都忙不及。”一位市民說。
澧縣公安局民警清楚地記得,這是他們在1年前的大走訪中聽到的一句話。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這句話很快引起了澧縣公安局局長黃淳的格外注意。
2009年6月下旬,黃淳布置縣公安局相關部門民警組成專案組進行秘密查訪。這一查,民警很快就發現,這是一起以網上“炒黃金”為名義的非法傳銷活動。
但就澧縣而言,誰是組織者?有多少人參與其中?警方卻不得而知。
為了避免更多不明真相的群眾掉進陷阱,民警一方面加強網上監控,同時扮成普通的參與者,造訪傳銷人員經常聚集的場所,聽他們講如何投資,如何進行網上操作。暗訪民警發現,有人在聚會上現身說法,講述他們在網上“炒黃金”獲得高額回報的親身經歷,惹得聽眾羨慕不已。
經過半個月的秘密調查,警方發現,鼓動“炒黃金”的,是香港皇家金銀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具體在澧縣負責的,是冉繼芬、肖延友、張華、張燕等人,每個參與者最少投資7000元,最多投資達2.1萬元。
警方還發現,短短1個月內,澧縣已經有幾百人參與其中。
2009年7月24日至26日,警方相繼將冉繼芬、肖延友、張華、張燕等人抓獲歸案。
經審訊,4人交代,2009年3月初,他們經一位陜西人煽動后,方才知曉并加入香港皇家金銀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的網上“炒黃金”活動。
其后,4人不斷發展下線,截至被抓獲已發展會員或顧客達600余人,人均非法獲利10多萬元。而那些做著發財夢的投資者仍渾然不知,分文未得。
民警發現,從事網上傳銷活動的該公司在香港注冊,其網站的服務器在美國,該傳銷網絡的組織策劃者究竟是誰?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又有多少人涉案?資金規模如何?
這在辦案民警的眼里,都還是一團迷霧。他們知道,僅僅搗毀了該傳銷組織在澧縣的分支網絡,并不會對整個傳銷組織形成致命的打擊。
手銬銬住騙局
果不其然,隨著冉繼芬等人的落網,公司網站在互聯網上一下消失得無影無蹤。但警方并未著急,辦案民警分析認為,該公司不可能拒絕“日進斗金”的誘惑。
半個月后,香港皇家金銀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網站果然又大搖大擺地出現在網絡上,照常“運營”了。
鑒于案情重大,澧縣公安局增強了專案組力量。
面對躲在網絡背后的對手,專案組民警從一開始便將重心擺在技術突破上。順著這條思路,專案組負責技術的民警通過一段時間的網上監控,成功截獲了大量電子證據,使案件取得了重大進展。
隨后,案情經常德市公安局向湖南省公安廳匯報,該案隨即被列為湖南省公安廳“督辦”案件。
9月12日,一條網站公告引起了專案組的密切注意。這是一條公司以喜迎國慶、中秋為名,決定“買三送一”、讓利會員的活動公告。
乍一看,這條消息對普通會員來說,無疑是重磅級的好消息。但在專案組民警看來,這卻是令人擔憂的事。警方判斷,該公司這時候拋出的“讓利”消息,是想最后大撈一把,再來個神秘失蹤的“鬼戲法”。
事不宜遲。在常德市公安局的全力配合下,澧縣公安局組織技術力量攻關,最終在9月23日破解了該網站。隨后,警方通過遠程勘查取證,獲取了大量內幕性的電子證據。
警方經偵查發現,該公司的資金存于位于廣州的某快錢公司(以提供在線收付款服務為核心內容的一家公司)的賬戶上。
9月28日,專案組再次移師廣州,精心策劃了一出“好戲”。
9月29日,專案組民警依法對該組織在廣州某快錢公司賬戶上500萬元予以凍結。這一招果然十分湊效。兩個小時后,一個質詢電話打進了快錢公司。
“我們公司的錢為何取不出來?”
“哦,對不起,我們接到總部的通知,說你們公司賬戶有點疑問,怕賬戶不安全才采取了凍結措施,你們有時間趕快來人核對一下。”
“好,我們現在深圳,請等一下,我們馬上就趕過來。”
打電話男子深信不疑,掛了電話。
當晚8時30分,廣州市繁華都市的燈光將夜空裝扮得如同白晝。3輛高級轎車緩緩駛進了快錢公司的院子里,從車上下來的3人一身名牌衣服,步履輕快地邁進了貴賓室。
沒過多久,3人又耷拉著腦袋走了出來,但在他們3人的手上,各多了一副手銬。
3個農民的發財神話
被民警抓獲的3人正是該網上傳銷組織的始作俑者——所謂的香港皇家金銀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的老板唐戈、展光和、楊清水。
唐戈,男,現年35歲,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人。
展光和,男,現年45歲,新疆人。
楊清水,男,現年42歲,貴州省貴定縣人。
撩開3人神秘的面紗卻發現,他們只受過小學文化教育,是地地道道的農民。
那么,僅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他們,又是如何糾合在一起,炮制出這樣一個騙局,讓天南地北之人趨之若鶩,甘愿上當呢?
唐、展、楊三人籍貫不同,使他們走在一起的共同經歷就是直銷。
隨著農民進城務工的洪流,唐戈、展光和、楊清水3人不甘寂寞,抱著各自的發財夢想,匯聚在打工人流中。
3人在外闖蕩多年,先后經營保健品、化妝品等直銷生意,在業務培訓的課堂上結識。相同的經歷,相同的發財夢想,很快使他們一見如故。
2008年11月,唐、展二人把多年積攢的10余萬元錢投入香港某公司炒股,結果卻是血本無歸。兩人終日借酒澆愁。一日,唐、展二人忽然“靈光”乍現: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何不假借公司理財的名義,來誘騙他人上當呢?只要許以高額回報,還怕沒人來?!
兩人一拍即合,說干就干,各湊了兩萬元作為啟動資金,并選擇深圳作為他們締造傳銷王國的發端地,并申請成立了香港皇家金銀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分別任董事長、總經理,投資經營黃金期貨。
隨后,他們請人設計網站,并租用了設在美國的一臺服務器。他們緊鑼密鼓地實施計劃時,楊清水知道了消息,認為有利可圖,也出資1.2萬元成為第三大股東。
2009年2月25日,唐、展、楊三人所謂的香港皇家金銀投資顧問有限公司便掛在了互聯網上。
誰是最后的埋單者
香港皇家金銀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剛剛面世,便吸引了眾人的眼球。該公司的承諾讓人怦然心動:投資7000元,即為投資一股,可每周返利10%,且連續返利48周;投資2800元,即可成為公司會員,取得發展下線的資格。而這個資格很重要,他的好處就是可以獲得兩個層面分紅。其一是按“人頭”分紅,發展下線人員越多,所得紅利就多;其二是按“股金”分紅,下線人員的股金注入越大,所得紅利也大。
稍有數學知識的人都能算清這筆賬:每股投資只要10周時間即可回本,而剩下的38周,則是坐享紅利。不到一年時間,每股資金即可凈賺3.8倍。而成為會員,所分紅利無疑更多。
面對如此輕而易舉的發財之道,如此高額的回報,讓想發財的人難以抵御!
但公司即無產品,又不投資,何以讓大家都能享受高額的回報?
“不相信,就賭一把,嘗試一下,見證我們的承諾是如何兌現的。”公司愈是“詞窮”,愈是信誓旦旦。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個騙人錢財的圈套,但為何還有全國上萬之眾的人,心甘情愿的落入這個圈套?
有人士推斷,想必是這個圈套不僅做得大,而且解套的時間短——僅僅70天!
捱過了70天,便可安然地坐在家里數錢。誰都知道會有人最后為此埋單,誰都不認為自己就是那個最后的埋單者。
值得一提的是,3人騙錢的手段和內部的管理運作當嚴謹而高明。
就其內部管理而言,他們將所騙的錢預先分為1000股,下面分注冊股500股,唐、展各175股,楊150股;原始股300股,唐、展、楊三人各得70股,而后來加入的劉某(在逃)則用2萬元獲得了90股;另外還有200股為新生股,其中的80股則為風險股。由此可以看出,該組織不僅內部結構嚴密,且成員之間“分紅”也是不均等的,按“貢獻”大小體現著差別。
就其外部發展而言,其每周分紅的方式和高額的回報率,都極大地蠱惑了人們,使得該傳銷組織在短時間內不斷膨脹,會員迅速增多。
截至2009年6月,唐、展、楊3人便各分得紅利達100余萬元。3人為此添置了高級轎車,吃住都搬進了酒店,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
此后幾個月,該傳銷組織一邊發展會員,一邊支付“紅利”,賬面上始終保持在60萬元左右。為了最后撈一把,9月12日,3人便玩出了“慶雙節,買三送一”的把戲,使得賬戶上在兩周之內陡增了1000余萬元。9月28日,3人開始在深圳的各大銀行瘋狂提款,轉移資產,直至被公安機關抓獲歸案。
鏈接
網絡傳銷:從類型來看,目前網絡傳銷主要包括三種:
一種是傳統傳銷的“網絡版”,借助互聯網推銷實物產品,發展下線。但這種模式過分明目張膽,已經被逐漸拋棄。
另一種是靠發展下線會員增加廣告點擊率來給予傭金回報,通過網絡瀏覽付費廣告獲得積分,并由單一的點擊廣告發展為點擊廣告、收發email、在線注冊等多種方式并存。這種在線注冊多為免費的,在我國發現不多,但對維護網絡個人信息安全、免受垃圾郵件騷擾造成極大威脅。
第三種,是所謂的多層次信息網絡營銷模式。拉人頭取代了傳統的商品銷售方式,但本質仍是以下線交納的入會費來支付上線的獎金,是一種典型的金字塔型的傳人傳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