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芳卸磨戮“功臣”榨取干凈“華經理”價值
發布: 2010-05-11 17:47:57 作者: 吳垠 來源: 證劵市場周刊

“華經理”落馬了。4月13日直銷巨頭雅芳歷經兩年,終于自揭家丑,將中國區總裁高壽康給擼了。雅芳還知會了美國司法部以及SEC,因為高壽康可能觸犯了美國《反海外賄賂法》。
《證券市場周刊》了解到,雅芳的調查緣于2008年6月,一名中國區員工向雅芳首席執行長鐘彬嫻(Andrea Jung)寫信舉報中國區總裁高壽康向中國官員行賄。事實上,雅芳已經對中國區總裁高壽康、首席財務長Jimmy Beh和負責公司事務及負責政府公關的C.Q. Sun三名停職了。
中國雅芳一度成為中國直銷立法參照的模板。當榜樣成為司法打擊的典型,一切掩蓋的丑惡都浮出了水面。雅芳行賄門中致命的潛規則暴露無遺:國際企業集團慣用中國棋子,甚至不惜違法行賄,搏取中國市場的超額利潤,當商業道德的鎖鏈斷裂的時候,他們總是一副大義凜然的面孔,拋棄中國棋局中的卒子。
被“拋棄”的卒子們
中國臺灣人高壽康曾經是時尚界的寵兒,現在,他頭上被冠以中國市場不規范運作的“始作俑者”,因為違反美國《反海外賄賂法》。
高壽康們在中國行賄的方式非常的老套,請中國商務部分管直銷的官員去法國、美國、加拿大等地旅游。在夏威夷,曾經有高壽康們與中國官員愜意的午后舉杯。現在,中國官員已經穿上了囚服,在雅芳的最終調查結果出來之前,高壽康、Jimmy Beh和C.Q. Sun三人必須進行行政休職。
臺灣人高壽康曾經銷售過廣告,推銷過藥品。1986年加入“雅芳臺灣”,從銷售處處長,一步步做到了“雅芳臺灣”總經理。1999年榮升雅芳中國區總裁,中國臺灣、香港、大陸的雅芳業務,均歸高壽康統領。
高壽康進入雅芳中國有限公司的1998年,中國全面打擊傳銷。溝通政府成為打開市場的重要手段。C.Q. Sun最后成為高壽康的得力助手,這位中文名叫孫長青的助手,職務為雅芳中國區副總裁,曾做過新華社的記者。跨國公司在中國征戰近30年,與中國個別政府官員搭訕的腐敗“勾搭”行為時有發生。
而身為前新華社記者的孫長青,之所以能在短時期內,蛻變為跨國公司的在華管理高層,多是應了體制內主流媒體記者的豐富政治人脈資源。在高壽康選擇孫長青作為助手之際,就深諳如何選擇消息靈通人士,去走政府路線的公關捷境。
事實上,向美國雅芳內部法務部和美國證監會(SEC)投訴和舉報的,正是孫長青帶領的中國區下屬。在美國雅芳啟動了調查程序后,孫長青以及主角高壽康進入了“休眠期”的行政休假狀態。
中國進入“被”時代,一個高管“被休職”,施動者表面看是雅芳公司,事實上,中國的紀檢部門,當時已經盯上了中國商務部的部分涉嫌腐敗的官員,其中,就有經常跟孫長青、高壽康等人旅游的商務部原外國投資管理司副司長鄧湛。
鄧湛已經成為中國商務部窩案的一員,“被休假”的高壽康們前途堪憂。一位擁有中國臺灣背景的高壽康親信稱,“高總的每一個步驟都是和總部合拍的,并沒有越級越規地自作主張,我們都是被美國總部拋棄的過河卒子。”
被拋棄的不僅僅是擁有中國血統的高壽康們,窩案里面的首席財務官Jimmy Beh,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馬來西亞人,和高壽康、孫長青長駐中國廣州不一樣的是,Jimmy Beh并不長駐中國,而是長期做“空中飛人”,往返于中美兩國之間。
Jimmy Beh往返于中美,多是為了接受美國總部的調遣,這位第三位被干掉的“亞洲卒子”,按照跨國公司的財務規則,在其多次前往美國的過程中,工作業務上打照面最多的部門,也是和自己身在亞洲的財務日常工作有關聯的美國雅芳財務部門。
高壽康們再無使命
美國雅芳的發言人南希•格拉澤(Nancy Glaser)面對狂轟濫炸的媒體,不得不向公眾承認,續高壽康、Jim-my Beh、C.Q. Sun三人外,美國雅芳內部審計主管羅塞特(Ian Rossetter)也已經停職。
根據美國上市公司法律,審計主管職位概要是制定并實施審計計劃,完成公司各項經營、財務審計及專項審計。在2009年中旬,涉案的羅賽特被任命了一項特別任務,直接向雅芳首席財務官查爾斯•克拉姆(Charles Cramb)負責。這個代號為mid-2009 special assignment的特別任務,頗為蹊蹺。
雅芳美國總部審計部的高管都牽涉其中,“行賄門”已經演化成為一項系統工程。第四位卒子羅塞特的出現,加上Jimmy Beh頻繁往返中美兩國,作為財務、審計,兩位沒有決策權,他們卻配合著高壽康們行賄中國官員。“中國方面華人管理高層負責邀約政府部門,然后,美國相關部門負責聯絡接待事宜,組織官員考察團已經成為直銷業內慣用的打法了。”北京一位曾做過早年雅芳進軍中國的咨詢律師稱。
1998年,本是中國一刀切,“禁傳”的關鍵之年,這一年高壽康成為中國區總經理。整個中國直銷行業跌入谷底,雅芳的業績和整個行業的行情一樣處于冰凍時期。統計數據顯示,1999年初,雅芳經銷商數量不到500人。
高壽康在中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開全國經銷商會議,商量轉型落地事宜。2005年,雅芳上報的經銷商數量已經發展到近萬人。高壽康所力主的專柜和專賣店方式,一舉扭轉了1998年業績大幅下降的嚴峻形勢。
高壽康自詡為收拾爛攤子的專家,成為雅芳中國的功臣。2005年4月,雅芳被選為中國惟一直銷試點企業, 2006年2月,雅芳拿到了中國首張直銷牌照。
事實上,拿到第一張直銷牌照的雅芳推行的是“單層次”直銷模式,這一模式被內資直銷企業詬病,呼吁業界警惕外國資本影響直銷立法。就在中國政府大力打擊官員腐敗的時候,高壽康輝煌的業績背后,那一些勾結官員的行為露餡了。
“從1990年進入中國,雅芳在中國內地的戰略部署是業績至上,今后,雅芳或許是多樣平衡的持續成功,這里面重要的是高質量的美譽度的躍升”。該律師認為,“你高壽康之流挽狂瀾于既倒的利益價值已經失去了,這也難怪美國佬們會過河拆橋,卸磨殺驢了。” 雅芳的中國棋局
高壽康在雅芳有一雅號“華經理”,跟晚清中國金融市場上的洋買辦頗為相似。“華經理”的命運總是那樣的脆弱,中國市場一旦有風吹草動,即會被推到災難的最前沿。而在他們身后的,是牽著木偶線,指揮運作的美國秘密高管。
早1997年,因為雅芳的建議,中國出臺《傳銷管理辦法》,規定多層次傳銷由中央審批,單層次傳銷由省區市地方自行審批。2004年4月,在世界直銷協會聯盟向中國政府正式遞交一份集體建議書之后,雅芳公司單獨向商務部“進言”,提出一個“四層銷售計劃”的新建議。沒過多久,雅芳將第一張直銷牌照囊括到手。
雅芳布局中國背后的手法并不新鮮。早在1996年、1997年,雅芳公司連續兩次在北京大飯店舉辦專題報告會,均以“傳統與正規并重的直銷管理”為題,邀請了當時國家經貿委、外經貿部、內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有關部委的領導相應出席。
一位參加過1997年“北京飯店”報告會現場的人士稱,目前在受賄案中,被揪出來的中國商務部官員鄧湛,僅是水面的一枚浮標。跟雅芳關系密切的中國官員中,鄧湛只是小角色而已,一個小角色決定不了中國直銷行業,鄧湛背后還有更大的魚藏在水底。
1998年,對于整個直銷界是性命攸關的轉折點。中國全面禁止傳銷,因為高層路線走得適當的雅芳,毫無例外地獲得了繼續經營的方式,轉而成為店鋪+推銷員經營方式的代言人。這一年,高壽康成為力挽狂瀾的雅芳中國區“華經理”。
美林證券分析師Christopher Ferrara在報告中指出,從1997年至2007年的年報中,沒有一次不提到控制風險的因素。其中,與分公司所在國家的業績突圍,與公共關系潤滑,也是風險控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
無論是空中飛人Jimmy Beh,還是羅賽特,他們都是財務的知情者,可是他們并沒有舉報高壽康們在中國市場的違法行為,從之前的戴姆勒行賄案(詳見本刊4月10日《戴姆勒案的秘密》),到現在雅芳行賄案,都有一個共同的規律,那就是在欠發達國家,通過一些非正常性的手段,抑或極端舞弊方式,來換取業績的狂飆。
來自紐約證券交易所所顯示的資料稱,2009年,雅芳全球業績為104億美元,但總銷售額卻下滑3%。在全球經濟滑坡之時,雅芳必借力海外市場來抵消美國業務的長期不景氣。2009年,雅芳在華銷售3.534億美元。
雅芳代表了外資企業在中國企圖順應政府中的“不健康”勢力,想通過繞開行業的整體健康發展,在與“不健康”勢力妥協中得到一些“被特殊許可”的好處,期冀在沒有合理的經商環境中生存下去的中-美混血企業的范本。
最終,雅芳卻繞不開因“不健康勢力”對行業的不斷腐蝕和破壞,無以為繼;在妥協中產生的規則使營銷模式先天不足,無能為力;以及在中國經營習以為常甚至是行業標準的回扣行為和美國商業標準的根本沖突,這個外資企業在中國無法逃脫的宿命。
美國消費者認知心理專家william.L說:“雅芳來自一個商業道德標準絕對不能有瑕疵的國度;是中國這個行業的經營者同時又是規則制造者;它既然不能提升行業的商業道德標準,戴著先天的商業道德鎖鏈,在一個充滿泥淖、陷阱、坑洞的舞池跳舞,它的跌倒,就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