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無限極持續三年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發布: 2010-04-15 11:51:04 作者: 未知 來源: 新浪財經

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國晉
《2009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封面
中國有句古語“事不過三”,它告訴說:無論事情好壞如何,把它做了“三”次,意義就不一樣了。可以說,“三”往往就是事物發展過程中質變的臨界點,“三”更意味著這件事情在系統上對未來的深遠影響。
近日,新浪財經在《無限極(中國)2009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會上了解到,無限極(中國)作為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成員,已經持續三年發布其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這種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解和堅持,引發了到場嘉賓的熱議。
無論是社會責任還是社會責任報告,在國內還存在許多誤區。不少企業將社會責任僅僅局限于做慈善公益,有的更表示“只有大企業才需要做”;而對于社會責任報告,很多人認為是上市公司才要做的事,有企業將之等同于“形象工程”,簡單的做個企業畫冊就可以了。
“企業社會責任”概念最早由西方發達國家提出,通俗地講,它(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是指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消費者、社區和環境的責任。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與世界逐漸接軌,企業社會責任的理念也在國內企業逐漸升溫。中國加入WTO,在迅速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當中,對“社會責任”認識與履行也擺到了每一個企業面前。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在國內經歷著一個發展的過程。據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研究機構《WTO經濟導刊》統計顯示,2008年國內有160多家企業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按企業性質劃分,其中央企占30%左右,上市公司占50%左右,民企/外企占20%左右;按行業劃分,金融業發布報告最多。而在2009年,內地企業發布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已達582份,是2008年的3.44倍。但細心者可以發現,能堅持發布的企業數量相當有限。
企業推行社會責任從全球來看盡管并不新鮮,但在中國真正全面推行并不折不扣加以落實確為少見。而無限極(中國)作為非上市企業,堅持三年書寫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實屬不易。
無限極(中國)認為,企業社會責任不僅只是捐錢做好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也不僅只是公益慈善報告;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應該做的,更是企業必須做的。
發布會上,無限極(中國)深入闡述了每年發布年度企業社會報告的重要意義:它不僅是企業與所有利益相關方溝通的重要行動,而且這個行動的過程,就是一個深化社會責任認知、增強社會責任意識、總結社會責任實踐、完善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的一個過程。
《無限極(中國)2009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記錄了無限極(中國)2009年在品質、健康、員工、伙伴、環境及社區六個責任方面的重大舉措,包括進行使命升級、提升品質服務水平、加強與供應商的溝通、與多家國內外知名科研機構合作搭建科研平臺、通過國家多項認證、支持政府抗甲流等重要內容。
這份報告對其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戰略進行了系統的梳理,為利益相關方一一展示了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的努力。與許多只是描述公益慈善的報告相比,《無限極(中國)2009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顯得更全面,更有份量。
今年的報告在結構保持一致的同時,還有許多優化:在編寫過程中引入了專業機構的指導;通過與利益相關方代表進行座談,采集社會責任案例。在內容上增加“GRI”(全球報告倡議組織標準)對照表;邀請第三方專業機構對報告進行證言等。這份報告從籌備到發布,歷時3個多月,共計兩萬多字。
無限極(中國)持續發布企業社會責任的源動力,正是“思利及人”這種提倡“共贏、和諧”的企業價值觀。在無限極看來,責任產生信任,信任促進企業發展,提高企業責任競爭力,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一日千里的社會發展影響與帶動著企業的發展,現代市場競爭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隨著一系列類似三聚氰胺、地溝油等信任危機事件曝光,消費者是否信任將決定著企業的未來。信任建立的關鍵是什么?如何增加消費者對銷售者的信任,增加消費者對產品背后企業的信任?
回答這些問題的答案就是企業對責任的承擔。有責任,方能值得信任。責任的承擔貴在持續,誰能把社會責任做成企業核心競爭力,誰就能獲得持續的發展動力。
2010年,剛好是無限極(中國)第三個“五年計劃”的第一年。無論是持續發布“五年”計劃,還是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都展示出這家企業持續發展的信心與決心。
可以說,這次無限極(中國)發布第三本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猶如閃亮奪目之火,將會推動更多的力量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以“燎原”之勢構建一個“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