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有正確健康保健觀念
發布: 2010-04-04 14:44:02 作者: tinescc 來源: 天獅成才網

尊敬的新老朋友,大家晚上好!
我來自吉林白城,我的名字叫宮立軍,我今天給大家說說保健與健康,希望能給大家帶來收益。
古往今天,人人都向往幸福,都在追求幸福。然而通過社會學家、心理學家長期研究發現,在眾多影響幸福的因素中,健康是排列第一位的。健康,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健康,都在追求健康,那我們能不能法決定自己的生死,不能,但能夠讓自己活得健康、愉快和幸福。這是每個人應該做的,也必須從年輕時就要做的一件事情,別到自己生病后才知道健康對自己多么重要。在生活閑聊中,有些人說,我身體沒病,很健康。一個人健康是否不是以病情癥狀表現出來為標準進行判斷的。身體感覺到了就是不健康,身體沒感覺到就是健康的,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而是看身體內是否存在開始病變的細胞。在生病初期或者中期病情癥狀沒有表現出來實際身體已不是健康的了,自以為身體很好。為什么有些人得了肺癌、肝癌檢查出來就是晚期了呢,就是這個道理。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健康的定義,一要心理健康,二要生理健康,三要適應社會。這三者有一樣出現問題就為不健康狀態,健康不單指身體一個方面。具體有十條標準:
1、精力充沛,從容不迫地應對生活壓力,不感到緊張和勞累,渴望從事想做的工作。2、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于承擔責任,嚴于律己,寬以待人。3、應變能力強,能夠適應各種變化。4、對于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有抵抗能力。5、體重標準,身態勻稱,站立時身體各部位協調。6、眼睛明亮,反應敏捷無炎癥。7、頭發光澤,無頭屑或頭屑較少。8、牙齒清潔,無齲齒,無疼痛,色正常,無出血現象。9、肌肉、皮膚有彈性,走路感覺輕松。10、善于休息,睡眠好。
我把它歸納為兩個方面12句話:一是心理上,精力充沛,處事樂觀,善于應變,人際和諧,心態平衡;二是身體上,體重標準,眼睛明亮,頭發油光,牙齒清白,肌膚亮麗,睡覺香甜,抵抗力強。
人類有5%的人是健康的,有50%的人是有病的,有75%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健康的人需要經常適當的運動,維持自己的健康狀態。有病的人需要醫治,然后進行身心的調理恢復健康。處于亞健康的人是一種向疾病轉化的潛伏狀態,需要清、調、補,防――清理脾胃腸道,調節氣血陰陽,補充營養成份,達到預防和保健的目的。
人類的生命期是用最后一顆牙齒長出來時間(20-25歲)的5倍以上,最少應活到100歲。而今80%以上的人死于慢性疾病,縮短了人的生命。這就是沒有做好身心健康的保護工作。心理郁悶,免疫紊亂,身心疲憊,疾病侵擾,損身傷命而亡。心腦血管疾病是人類生命的頭號殺手,腫瘤是二號殺手,糖尿病是三號殺手,還有呼吸道疾病、傳染性疾病等等。
影響人身體健康的因素:1、食物污染。種植業使用化肥、農藥的殘留物,食品加工過程使用的添加劑、色素、香精,畜牧飼養過程中用的抗生素、激素,烹調過程中營養素的破壞,等等。2、環境污染。工業污染,居室污染,臭氧層破壞,飲用水污染,生態惡化等。3、文明污染。電視、電腦、手機、微波爐等電器輻射。面對人體的老化,環境的惡化,飲食的污染,生存的壓力,人情的淡漠等等給人的身心必定造成損害,這是不言而喻的。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平時不注重身心保健,不改變錯誤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不知不覺地摧殘自己的健康,有病時不惜重金四處求醫問藥買健康。現代人死亡的10大原因有7大原因是因為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習慣造成。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方式是降低生病和早年死亡率的關鍵。目前,中國人在保健理念存在四大誤區:
一是病前不防病,無保健意識。“人吃五谷得百病。”“三十前人尋病,三十年后病尋人。”講的就是人不可能不生病,但往往是等到有了病才去看病。
二是過分依賴醫療,造成再次傷害。藥品毒副作用、假藥、醫療事故的發生等。
三是不善于綜合調理,那病治那。當身體某一部位出現問題時不單是這一點的問題,而是身體整體出現了問題,從整體上進行調理,重點醫治病點。
四是認為日常飲食營養充足,不需另外補充。大家想一想,我們平常基本是吃的是米、面、油,洋芋、白菜、豆腐、青菜,實際上是很單一的,吃的不夠全面,搭配的不夠合理,對嗎?
產生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營養失衡。人體需要七大類營養素,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微量元素、維生素、膳食纖維以及水。營養失衡導致細胞饑餓→細胞功能下降→出現不適體癥→去醫院看病→藥物治療→產生毒副作用→癥狀加重→反復用藥→惡性循環。很多疾病的發生都源于細胞饑餓后,功能下降,免疫力降低,這是一個漫長、復雜的過程,人們不易察覺到的。均衡的給細胞補充營養恢復細胞的活性,增強細胞的功能,達到保健健康的目的。要徹底改變“無病等病,有病求醫”的傳統模式,注重營養保健、整體調養、科學保健、事先健康,珍愛自己,愛護生命。
人類保健健康的四大基石:均衡營養、適當運動、身心健康、適應社會。要樹立保健意識,才能擁有健康。
1、要合理搭配補充營養。
2、每早晚做適當的運動。
3、善于平衡自己的心態。
4、每年做一次常規體檢。
5、積極參與公益的活動。
總之,要樹立科學的保健健康理念,只有保護健康才擁有健康,不保護健康就沒有健康,朋友們,生命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資本,你是讓它增值還是讓它貶值?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失去了健康,便失去一切。
我來自吉林白城,我的名字叫宮立軍,我今天給大家說說保健與健康,希望能給大家帶來收益。
古往今天,人人都向往幸福,都在追求幸福。然而通過社會學家、心理學家長期研究發現,在眾多影響幸福的因素中,健康是排列第一位的。健康,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健康,都在追求健康,那我們能不能法決定自己的生死,不能,但能夠讓自己活得健康、愉快和幸福。這是每個人應該做的,也必須從年輕時就要做的一件事情,別到自己生病后才知道健康對自己多么重要。在生活閑聊中,有些人說,我身體沒病,很健康。一個人健康是否不是以病情癥狀表現出來為標準進行判斷的。身體感覺到了就是不健康,身體沒感覺到就是健康的,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而是看身體內是否存在開始病變的細胞。在生病初期或者中期病情癥狀沒有表現出來實際身體已不是健康的了,自以為身體很好。為什么有些人得了肺癌、肝癌檢查出來就是晚期了呢,就是這個道理。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健康的定義,一要心理健康,二要生理健康,三要適應社會。這三者有一樣出現問題就為不健康狀態,健康不單指身體一個方面。具體有十條標準:
1、精力充沛,從容不迫地應對生活壓力,不感到緊張和勞累,渴望從事想做的工作。2、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于承擔責任,嚴于律己,寬以待人。3、應變能力強,能夠適應各種變化。4、對于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有抵抗能力。5、體重標準,身態勻稱,站立時身體各部位協調。6、眼睛明亮,反應敏捷無炎癥。7、頭發光澤,無頭屑或頭屑較少。8、牙齒清潔,無齲齒,無疼痛,色正常,無出血現象。9、肌肉、皮膚有彈性,走路感覺輕松。10、善于休息,睡眠好。
我把它歸納為兩個方面12句話:一是心理上,精力充沛,處事樂觀,善于應變,人際和諧,心態平衡;二是身體上,體重標準,眼睛明亮,頭發油光,牙齒清白,肌膚亮麗,睡覺香甜,抵抗力強。
人類有5%的人是健康的,有50%的人是有病的,有75%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健康的人需要經常適當的運動,維持自己的健康狀態。有病的人需要醫治,然后進行身心的調理恢復健康。處于亞健康的人是一種向疾病轉化的潛伏狀態,需要清、調、補,防――清理脾胃腸道,調節氣血陰陽,補充營養成份,達到預防和保健的目的。
人類的生命期是用最后一顆牙齒長出來時間(20-25歲)的5倍以上,最少應活到100歲。而今80%以上的人死于慢性疾病,縮短了人的生命。這就是沒有做好身心健康的保護工作。心理郁悶,免疫紊亂,身心疲憊,疾病侵擾,損身傷命而亡。心腦血管疾病是人類生命的頭號殺手,腫瘤是二號殺手,糖尿病是三號殺手,還有呼吸道疾病、傳染性疾病等等。
影響人身體健康的因素:1、食物污染。種植業使用化肥、農藥的殘留物,食品加工過程使用的添加劑、色素、香精,畜牧飼養過程中用的抗生素、激素,烹調過程中營養素的破壞,等等。2、環境污染。工業污染,居室污染,臭氧層破壞,飲用水污染,生態惡化等。3、文明污染。電視、電腦、手機、微波爐等電器輻射。面對人體的老化,環境的惡化,飲食的污染,生存的壓力,人情的淡漠等等給人的身心必定造成損害,這是不言而喻的。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平時不注重身心保健,不改變錯誤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不知不覺地摧殘自己的健康,有病時不惜重金四處求醫問藥買健康。現代人死亡的10大原因有7大原因是因為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習慣造成。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方式是降低生病和早年死亡率的關鍵。目前,中國人在保健理念存在四大誤區:
一是病前不防病,無保健意識。“人吃五谷得百病。”“三十前人尋病,三十年后病尋人。”講的就是人不可能不生病,但往往是等到有了病才去看病。
二是過分依賴醫療,造成再次傷害。藥品毒副作用、假藥、醫療事故的發生等。
三是不善于綜合調理,那病治那。當身體某一部位出現問題時不單是這一點的問題,而是身體整體出現了問題,從整體上進行調理,重點醫治病點。
四是認為日常飲食營養充足,不需另外補充。大家想一想,我們平常基本是吃的是米、面、油,洋芋、白菜、豆腐、青菜,實際上是很單一的,吃的不夠全面,搭配的不夠合理,對嗎?
產生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營養失衡。人體需要七大類營養素,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微量元素、維生素、膳食纖維以及水。營養失衡導致細胞饑餓→細胞功能下降→出現不適體癥→去醫院看病→藥物治療→產生毒副作用→癥狀加重→反復用藥→惡性循環。很多疾病的發生都源于細胞饑餓后,功能下降,免疫力降低,這是一個漫長、復雜的過程,人們不易察覺到的。均衡的給細胞補充營養恢復細胞的活性,增強細胞的功能,達到保健健康的目的。要徹底改變“無病等病,有病求醫”的傳統模式,注重營養保健、整體調養、科學保健、事先健康,珍愛自己,愛護生命。
人類保健健康的四大基石:均衡營養、適當運動、身心健康、適應社會。要樹立保健意識,才能擁有健康。
1、要合理搭配補充營養。
2、每早晚做適當的運動。
3、善于平衡自己的心態。
4、每年做一次常規體檢。
5、積極參與公益的活動。
總之,要樹立科學的保健健康理念,只有保護健康才擁有健康,不保護健康就沒有健康,朋友們,生命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資本,你是讓它增值還是讓它貶值?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失去了健康,便失去一切。
關鍵詞:健康理念
上一篇:網紅洗眼液真能洗出"臟東西"?專家:極... 下一篇: 讓長期肥胖者都瘦下來的20個習慣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