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電信詐騙常見“招數”
發布: 2010-03-19 10:42:16 作者: 雅歌 來源: 威海信息網

1、冒充熟人詐騙。嫌疑人通過撥打事主電話冒充其外地熟人朋友或關系單位熟人(首次撥打,往往是以“你猜我是誰”“還記得我么”等語言“套磁”騙取事主信任),謊稱來京出差辦事,以出車禍、嫖娼或賭博被抓、家人住院等理由,要求事主通過銀行匯款達到騙取錢財的目的。
2、中獎信息詐騙。嫌疑人利用事主投機致富的僥幸心理,借助網絡、短信、電話、刮刮卡、信件等媒介為平臺發送虛假中獎信息,繼而以收取手續費、保證金、郵資、稅費為由,騙取錢財。
3網絡購物詐騙。嫌疑人在互聯網發布虛假廉價商品信息,一旦事主與其聯系。則要求先墊付“預付金”、“手續費”、“托運費”等,并通過銀行ATM機騙得錢財。
4、電話欠費詐騙。嫌疑人冒充電話局工作人員撥打事主家中電話,聲稱其家中電話欠費,將事主電話轉接給所謂的公安局,讓事主核實,假冒公安人員謊稱事主個人信息泄露,銀行帳號已被人利用進行犯罪(如洗黑錢、涉嫌詐騙等),要求事主及時進行賬戶保護,并將電話轉給某銀行客服中心,假冒的銀行工作人員要求事主將存款轉到兩個或三個銀行卡的賬號上,并讓事主到ATM機上按其指令進行操作,實施詐騙。
5、虛構“購車/房退稅”誘導事主到ATM進行轉賬操作。嫌疑人事先通過其他手段獲取購車/房人詳細資料,以國稅局或財政局工作人員名義用電話或短信方式聯系事主,謊稱根據國家最新出臺的政策,事主可享受購車/房退稅,并留下所謂“服務電話”或“領導電話”以騙取事主信任,一旦事主與上述電話聯系,即以交納手續費、保證金等名義,誘導其到ATM機進行假退稅真轉賬的操作。
6、假冒匯款或催還借款名義進行詐騙。嫌疑人先發送諸如“你好!請把錢匯到xx銀行(或其他銀行);賬號:XXXXXXX,謝謝!”之類的短信,事主誤以為是商業伙伴或債權人的短信,即按要求把款項匯到某指定賬戶,再去核實,后悔莫及。此種詐騙嫌疑人往往是誤打誤撞,恰巧事主正準備辦理匯款事項,因粗心大意不及多想,結果把錢款“給”錯了對象。
7、虛構股票個股走勢的詐騙。嫌疑人以某某證券公司(多以XX(如上海等)某某證券公司)的名義,通過互聯網、電話、短信的方式散發虛構的個股內幕消息和個股走勢,實行會員制,按照會員等級收取一定費用。若指定的個股走勢碰巧吻合,則再以索要咨詢費并許諾將繼續提供個股內幕消息或走勢的方式實施詐騙。
8、貸款詐騙。嫌疑人針對需要小額貸款的群體,通過互聯網、電話、短信等方式發送虛假貸款信息,一旦有事主與其聯系,則以收取貸款人保證金、利息等名義,騙取事主錢財。
9、以“假車禍或摔傷住院”為名的詐騙。嫌疑人在預先了解事主及其子女資料的情況下,利用事主子女上課(或上班)手機關機的期間,冒充醫務人員或學校輔導員等身份,通過打電話給事主家人或朋友,謊稱其子女“出車禍”或“上體育課摔傷”住院,急需匯醫療費,從而達到騙錢的目的。
10、虛構綁架事實的詐騙。嫌疑人給事主親人打電話,謊稱事主孩子被其綁架,并模擬孩子的哭聲、叫喊聲,從而騙取事主錢財。
11、事先錄制QQ視頻,詐騙QQ好友錢款。事先通過盜號軟件和強制視頻軟件盜取QQ號碼使用人的密碼,并錄制對方的視頻影像,隨后登錄盜取的QQ號碼與其好友聊天,并將所錄制的QQ號碼使用人視頻播放給其好友觀看,以騙其信任,最后以急需用錢為名向其好友借錢,從而詐騙錢款。
12、發送虛假招聘廣告詐騙。嫌疑人以招聘業務員為名,發布虛假廣告信息,事主一旦與其聯系,便以收取“介紹費”、“培訓費”、“服裝費”為由實施詐騙。
13、發送預測彩票信息詐騙。通過互聯網散發虛構的預測彩票(六合彩)信息,實行會員制,通過注冊會員,預測中獎號碼,收取會員費、保證金、稅金等實施詐騙。
14、發布敲詐勒索的信息實施詐騙。向手機用戶發布“不想血光之災”、“要你辦的事沒辦好,請把錢退匯到XXXX帳號”、“如不將錢匯到xxxx帳戶,則卸掉你的大腿”等內容信息,事主因害怕產生后果,往往主動向指定帳戶匯錢。
電信詐騙有哪些具體特點
也許,你接到過這樣一個廣東口音的電話——“我是你老同學啊,你猜猜我是誰……”也許,你接到過這樣讓你心驚肉跳的手機短信——“老爸,我出車禍了,現在醫院里,趕緊給我打5000塊錢醫藥費過來。卡號是……”
也許,你還收到過這樣讓你喜出望外的飛信短消息--“恭喜您,某欄目組正面向所有飛信用戶舉行抽獎活動,您有幸被抽中成為我們的幸運用戶……”
也許,……
如果以上情況出現任何一種,那么很不幸,你已經成為電信詐騙的目標。不過,如果你沒有輕信這些騙子,恭喜你,你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反詐騙能力。
那么電信詐騙都有哪些具體特點,哪類人群最易上當,為何屢打不絕,近來有什么發展趨勢?記者為此進行了采訪調查。
電信詐騙形式將近30種,有中獎詐騙、汽車退稅詐騙、冒充熟人詐騙、直接匯款詐騙、電話欠費詐騙等等,一段時間冒出一個新手法。
很多騙局的設計其實很簡單,但同樣由于覆蓋范圍極廣,只要其中有極少數人上當便足以讓騙子賺個盆滿缽溢。
以最簡單的騙局為例,騙子甚至不進行任何解釋,而只是直接發送一個賬號要求對方匯款。正常情況下,短信接收一方都會置之不理,但如果事主正好與別人有經濟往來,接到騙子的短信后就會以為是生意伙伴提供的賬號,從而毫無戒備地將錢匯入指定賬號。
此外,騙子還會冒充電信人員、公安人員,以涉嫌販毒、洗錢等理由要求事主配合,由于普通人對類似事件缺乏經驗,往往在短時間內只能騙術也在不斷花樣翻新,翻新的頻率很高,有的時候甚至一、兩個月就產生新的騙術,令人防不勝防。
不過,電信詐騙的騙術雖然花樣繁多,但本質卻大同小異。中國公安大學王大偉教授將其總結為三類,分別是餡餅類、親情類和震撼類。
所謂餡餅類,就是指汽車退稅和住房退稅一類騙局。騙子會以稅務工作人員的身份撥通車主或房主的電話,聲稱因國家稅率下調要為對方辦理退稅。由于騙子事先通過不法手段獲取了事主的詳細信息,很容易便騙取對方的信任。但當事主在ATM機上按照騙子的提示進行操作后,不僅不會得到所謂的退稅,自己賬號內的資金卻消失得無影無蹤。
親情類騙局的典型案例是“猜猜我是誰”。騙子在撥通事主的電話后,會準確地叫出對方的姓名,并以“老朋友”的口吻讓你“猜猜我是誰”。如果事主正好有多年未見的老朋友,騙子便會就坡上驢冒充這個朋友,并在一兩天內再次打通事主電話,稱自己在來京途中遭遇車禍一類的意外,要求事主向指定賬號匯款。
至于震撼類,殺傷力可能更加直接。騙子謊稱事主的孩子出了意外正在醫院搶救,要求事主轉賬到指定賬號,事主在情急之下很可能全無防范,等到醒悟過來卻為時已晚。
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副局長黃祖躍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說,隨著各地公安機關打擊治理工作的深入推進,打擊力度逐漸加強,境內外詐騙團伙紛紛躲避風頭、變換手法,當前電信詐騙犯罪活動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和特點:
一是詐騙窩點向中西部和境外轉移。主要表現在大陸詐騙團伙紛紛從沿海地區向中西部轉移,詐騙窩點多設在城市高檔社區商品房內。臺灣詐騙團伙紛紛轉移到東南亞一帶,雇傭大陸無業人員以旅游簽證的方式分散出境,在當地租用別墅設立窩點,從事詐騙活動。
二是詐騙犯罪團伙呈現公司化、集團化管理。詐騙犯罪團伙組織嚴密,分工明確,話務組、辦卡組、轉賬組、取款組,相互獨立、相互分散;采取組長負責制,根據業績進行分成。目前,臺灣詐騙犯罪團伙還出現了派吸毒人員赴大陸充當“車手”負責取款的苗頭。
三是作案手段更趨隱蔽。利用VOIP網絡電話批量自動群撥電話和利用網上銀行轉賬的情況比較突出,操作的服務器和IP地址大多在境外。工作中還發現,近期攜帶U盾從“小三通”出境的人員大量增加。
四是詐騙手法逐步升級。據統計,當前活躍在社會面上的電信詐騙形式將近30種,有中獎詐騙、汽車退稅詐騙、冒充熟人詐騙、直接匯款詐騙、電話欠費詐騙等等。詐騙內容有專門點子公司精心策劃設計,針對不同受害群體量身定做,步步設套,一段時間冒出一個新手法,目前有升級的趨勢,詐騙不成,便向恐嚇、勒索方向轉變,危害比較突出。
配合警方,銀行都打出了謹防電話詐騙的橫幅。
市民如接到可疑電話 如何快速鑒別防止上當受騙
不法分子無孔不入,市民接到陌生可疑電話時應該如何快速鑒別,防止被騙?
接到可疑電話,市民首先要冷靜,不能被對方所營造的緊張氣氛迷惑,千萬不能被對方牽著鼻子走,如果對方要求匯款或者轉賬,要向發卡銀行的客服電話咨詢或者直接向警方110咨詢求助;如果是冒充熟人或者短信轉賬,要與對方直接電話聯系確認。另外,無論是否被騙成功,還是正在與對方聯系中,都要盡快報警。市民迫切需要保護自己財產的心理和貪財的心理很容易讓犯罪分子得逞。
縱觀我們接報的電話、短信詐騙案情,一般受騙的都是中老年人,犯罪嫌疑人也通常是在白天撥打電話進行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