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是痛打“經濟邪教”“變臉”傳銷的時候了
發布: 2010-04-04 22:11:19 作者: 謝懷友 來源: 東北新聞網

一個擅長寫都市情感的網絡作家,用20多天的時間在江西上饒一個傳銷組織中體驗生活,并最終協助警方端掉了23個傳銷窩點。(1月31日《新京報》 )
這個網絡作家就是曾寫過《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天堂向左,深圳向右》等文學作品的慕容雪村。去年年底,他為了解救朋友的女友,潛入江西上饒市一個大型傳銷窩點做“臥底”,上演了一幕全新的“潛伏” 驚險劇。然而,心有余悸的慕容雪村在歷險后說得最多的并非是他孤膽英雄般的驚險“潛伏”過程,而是感慨被騙入傳銷的都是最貧苦,最善良的人,其中尤其以被騙的農民最多。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痛斥某些地方政府對傳銷縱容姑息的態度,呼吁“打擊傳銷,需要全社會的關注”。
眾所周知,被人們斥之為“經濟邪教”的傳銷,早在1997年就被國家嚴令取締,其騙人害人的面目早已昭然于世,老百姓對之也都是深惡痛絕,拒而遠之。然而筆者發現,過去的一些傳銷在一度時期的銷聲匿跡之后,如今大都猶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又改頭換面,改弦易轍,經過一番的“變臉”后,又粉墨登場,死灰復燃。人們拒而遠之的只是那些老面孔的傳銷,對一些改頭換面的“變臉”傳銷卻難辨其“廬山真面目”,往往拒而不絕,甚至不加辨識,輕易地入其“彀”中。慕容雪村深入的傳銷組織中的傳銷頭目就從來不說自己是傳銷,都“變臉”換成了“連鎖經營”的時髦詞兒。而這些“變臉”后的傳銷,往往利用的是“障眼法”,冠以“連鎖經營”、“人際網絡”、“連鎖加盟”、“電子商務”等新名詞,有的非法傳銷組織甚至還打出“扶貧濟困”等迷人的幌子,其隱蔽性和欺騙性比之過去的傳銷來,乃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實,無論這些傳銷如何“變臉”,都變不了一個“騙”字,而唯一變化的只是他們隱匿了“傳銷”一詞,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時尚”迷人的詞藻,而在其本質上,仍是沿襲過去的多層次“拉人頭”的傳銷模式;在手段上,仍是采取的各種哄騙誘惑的卑劣伎倆;在宣傳上,也仍是鼓吹的那一套極富誘惑力和煽動性的能迅速暴富的“歪理邪說”。“變臉”的傳銷之所以能輕易俘虜最貧苦、最善良的農民,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利用了農民信息不對稱的弊端。不少偏遠地區的農民不僅信息閉塞,而且法制意識也極其淡漠。這些貧困農民得到的信息只是“能掙錢”,再加上非法傳銷組織在嚴厲打擊后又悄然“變臉”,利用“新概念”對自己的面目做了重新“包裝”,增強了欺騙性,使上當者日眾,執迷不悟者有之,家破人亡者有之,甚至殺人越貨者更有之。現在,對傳銷疾惡如仇的慕容雪村又在編寫一本《反傳銷手冊》,專門揭露“變臉”傳銷的“廬山真面目”,教會大家識別傳銷的辨別知識,這不啻為他的又一義舉。
竊以為,某些地方政府對傳銷持有縱容姑息的態度真的需要警醒了,對待作惡多端的“變臉”傳銷該是到了痛打的時候了!各地工商、公安等執法部門,在對非法傳銷痛打之際,還要密切注視“變臉”傳銷的新動向,要利用多種宣傳手段和多種途徑,對眾多的“變臉”傳銷進行一一透析,撩開其偽裝的面紗,揭露其真面目,讓人們徹底地了解其騙人的伎倆,如斯,才能從根本上消滅傳銷這個“毒瘤”的滋生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