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公益更美好的8個新趨勢
發布: 2010-01-26 21:10:14 作者: Doctor.J 來源: Doctor.J騰訊空間

NGO像蚊子般小而多
《新周刊》以俏皮的口吻講了一個很正經的玩笑:“或許不到5年時間,你便可以注冊一個以家庭為單位的NGO:這個NGO可能只有你和你的媽媽兩個成員,甚至只有你自己。”文中認為,當我們的政府終能意識到大量NGO恰能紓解社會擁堵、使社會更和諧而不是相反時,他們將會用激勵民眾創業般的熱情去鼓勵人們創辦自己的NGO。在中國,國家力量向來強大,市場力量正占上風,而成千上萬個蚊型NGO將構筑未來公民社會的脊梁。
再說個玩笑話,干脆,以后這類一兩個人的“個體戶”就叫NPI得了,Non-profit Individual。
精英向本土NGO流動
毛主席說,事情正在起變化。
一直以來,國際NGO和本土NGO爭奪人才的硝煙戰從來沒有停止過,不過現在,本土NGO不敵國際NGO的“一邊倒”形勢似乎有所扭轉。一些國際NGO工作人員陸續“回流”,或加盟本土NGO,或創辦新組織,斗志昂揚的踏入“本土”這扇大門。
在專業大機構里錘煉過的精英,在希望無限的“一零年代”,必將為本土NGO帶來更為規范的管理、更為專業的方法和更為國際化的視野,而他們與本土NGO的磨合,也將促進國際經驗本土化,開辟“中國特色”的公益慈善之路。
民間組織的錢率先從政府拿到
上海市政府花了1000萬熱熱鬧鬧的舉辦了公益創投大賽,深圳政府不甘落后希望筑建十七層的“孵化大樓”,北京市政府今年更是闊綽出手4個億來購買民間服務。而財政部每年也將從彩票公益金的口袋里大把掏錢。
徐永光先生說,政府購買服務已經開始重視和行動。中國政府的創新力、學習能力是很強的,如果一琢磨過勁兒來,反應會非常快,其他地方政府將會效仿上海深圳,紛紛動作。將來,民間草根組織的錢可能會率先從政府拿到。
這對于久逢資金之旱的草根組織來說,無疑是“又一源頭活水來”。
大企業親睞小草根
兩年前,在一次美國大使館午餐會上,一個跨國公司的CRS經理誠懇而疑惑的問:“我們都是跟大基金會合作,跟草根NGO怎么合作?對我們有什么好處?”兩年后的今天,英特爾拋出100萬,面向NGO尤其是草根NGO,設立“公益創新獎”,其中國企業責任關系部總監豪情壯志:英特爾二十幾年前進入中國開始搭建產業鏈,現在要助推中國的“公益鏈”。
如今,聯想、谷歌等大企業放下身段,向草根組織伸出了橄欖枝,或設立公益創投資金,或舉辦公益創意大賽,而草根組織也毫無半分扭捏羞澀,紛紛投懷送抱,掀起公益競賽的新高潮。
或許,有一天,我們在某次會上碰到某個大企業老板時,會跟他說:“哇,你們居然從來沒資助過草根NGO,真是outman!”
大家來公益行業當鼻祖
金融危機來了,有人大呼,去NGO工作吧。
金融危機走了,零點的鼻祖袁岳說,去公益行業當鼻祖吧。
中國公益領域有著巨大的空間,需要越來越多的人來填補這個行業的空白,來當元老,來當鼻祖。5.12之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知道什么是NGO,什么是公益,并試圖參與加入進來。而隨著政策改革,大環境趨向寬容,中國公益的職業空間也將擴張,非公募基金會如雨后春筍噌噌外冒,急需人才,而一些NGO也會在籌款渠道多元化的機遇之下擴大規模,招兵買馬。
“公益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這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當大眾媒體《南方都市報》都開始連續發表《當公益成為職業》的系列文章時,誰又能否定這種說法呢?
80后冒出尖尖角
以后,誰再說80后是“垮掉的一代”,連“垮掉”都不會同意了。
這“倒霉催”的80后,終于被時間老人平反正名,在“奔三”的路上生氣凜凜、揚眉吐氣。自私、狹隘、叛逆、沒信仰、沒責任感這些評價80后的詞語,也將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從80后對社會的擔當來看,他們義無反顧地承擔起了自己的責任。他們有愛心、有責任感、有進取心,在公益這個行業里積極創新、嶄露頭角。張軼超、張浩而、土雪、盧璐、卞經雯……這一批樂觀激情、聰慧堅毅的年輕人,像可愛的洪水猛獸一般,洶涌而至。而80后的智慧和才華,也使得在上海社區公益創投大賽中,類似“愛心掛歷”、“社區劇場”這樣奪人眼球的金點子創意頻出。
中國公益的新希望就在于80后,人人都愛80后。
公益聯姻SNS
當公益遇上SNS,猶如“干柴烈火可以燎原”,發展之勢不可阻擋。
騰訊設計了“QQ公益圖標”,老總馬化騰搖旗吶喊:“騰訊正創建互聯網公益慈善的SNS時代。”搜狐推出了“搜狐白社會”,副總裁方剛摩拳擦掌:“SNS是發掘愛心和開展公益的最佳平臺。”開心網聯手了壹基金,創始人程炳皓躍躍欲試:“要打造一個接近慈善、傳播慈善、參與慈善的最佳網上互動平臺。”
卓卓網啥也沒說,對草根組織撒了一把錢,拋出撒手锏:以公益為主線來吸引更多的人進入卓卓網群落。而“NGO的門戶網站”NGOCN也耐不住寂寞,于年初推出了SNS社區,開通之初,PV值沖到27萬之高。
有人說,互聯網將參與公益事業推進了2.0時代,而SNS則將讓公益邁入3.0時代。公益活動和理念,將能像滾雪球一樣,得到更廣范圍的傳播。
公益新花樣精彩紛呈
您還認為公益是一個“圈”嗎?您還認為公益沒創意嗎?No!
“讓影像發聲”活動中,攝影師們正用鏡頭表達公益;草根機構AD Love,正策劃進行公益廣告大賽;胖兔子粥粥、張小盒等漫畫家妙筆生花,一幅幅倡導公益的可愛漫畫風靡網絡;公益機構層出不窮的各種戲劇,也敲鑼打鼓的在各地上演;而后現代的行為藝術,也被年輕公益人用身體語言表達得淋漓盡致。
當“公益”的含義詮釋為“公共利益”時,每個社會個體都將是公益中的一員,在公益手段更為“多元化”的明天,您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元”。
(樂施會高天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