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贊】為保健品摘掉“暴利”高帽
發布: 2009-12-16 10:23:50 作者: 龍贊 來源: 分銷時代

最近,在關于行業利潤率的統計中,保健品行業與房地產等均被扣上了“暴利”的高帽。
房地產的泡沫是眾所周知的,就拿北京的房價來說,每平方米動輒兩萬、三萬,普通老百姓的月收入與高房價一比較,恐怕一輩子也買不起房子的人大有人在。尤其對消費者來說,房子是剛性需求,則只要是想做一個城市的居民,是必須要買才行。因此,說房地產行業是暴利行業,基本上沒有多少人反對,房地產戴上“暴利”高帽是名至實歸的。那如何來看待保健品的所謂“暴利”呢?
我認為,大部分人對保健品的定價,只看到了其“顯性成本”,即原材料與生產環節的廠房、設備、人員工資、銷售費用等,并沒有看到其“隱性成本”。所以,我們應該從客觀的視角來進行全方位的分析。
首先,保健品具有“機會價格”。中國的保健品行業是一個新興行業,正處于發展的朝陽階段。從行業發展規律來看,行業啟動時期其產品一般都是價格較高的,比如電腦剛到中國時幾萬元一臺、手機兩三萬一部,你就不能認為當初這些產品的定價有什么不合理之處。同樣道理,處于“財富第五波”的新興保健品行業,目前階段的產品定價與已經處于“下滑”狀態的電腦、手機、電視機等產品比較,價格空間顯得比較高,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再過10年,保健品的價格空間也一定會自然滑落,這也是可以預見的事實。
第二,保健品消費不是一種剛性需求。也就是對廣大消費者來說,并不是非得要消費的產品,就目前中國的國情來說,保健品消費尚屬于中產階級家庭、白領階層的消費領域,部分平民百姓在去醫院看病都面臨窘境的背景下,對保健品還處在一種“像風像雨又像霧”的朦朧認識階段。所以,保健品消費正處于一種“貴族化消費”階段,要向“平民化消費”轉向并形成巨大的市場效應,還必須假以時日。故此,不斷擴張的生產供給與并沒有立即形成的大市場格局之間有一個落差,根據經濟學原理,這種落差只能以相對較高的價格空間來彌補。
第三,保健品的成本除了“顯性成本”以外,確實存在較大比例的“隱性成本”。
1、研發成本一般很高。保健品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健康食品,它要達到某種調理效果但必須要去掉藥品的副作用機制,是食品又不能等同于普通食品,因此一般需要比較特殊的原材料、更需要獨到而精致的配方。特別有些源自中醫藥機理的保健配方,其獲得的渠道還具有某種偶然性,來之不易,“機會成本”特別高。而這并不是每個外人都能夠見證并理解的,因而其成本仍然是隱性的。
2、保健品的銷售成本比其他行業更高,而且許多環節是隱性成本環節。比如,要發動顧客購買保健品,基本上都需要有2個流程:一個是對顧客身體狀況的調查了解,對顧客以前使用藥品、其他保健品情況的了解,顧客目前生活習慣的了解評估,這個流程類似于上醫院看病的“專家門診”,但是這是不可能收取專家掛號費用或其他診斷費用的免費環節,因而對保健品銷售單位來說,完全構成了隱性成本;接下來是對顧客進行“科普教育”的流程,這個流程包括相關的聲像資料的攝制,包括采用會議、講座等方式對顧客的深入教育與培訓,這些動作的完成,也基本上是在免費狀態下進行的隱性投資,往往是巨大的成本。
3、保健品營銷的售后服務比較獨特,蘊藏了很大的隱性成本。 保健品銷售工作絕不是將保健品送抵顧客手中就萬事大吉了,隨之而來的長期跟蹤服務構成了其獨特的售后服務環節。比如,對顧客使用保健品中的一些知識的輔導、問題的解答、身體相應狀況的解釋等,甚至還包括對其準時準點服用產品的提醒和產品的換退貨服務。總之,這些工作要服務到位,銷售單位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成本。
綜上所述,當前中國的保健品不應該被列入暴利行業,相反,一些確實有成效的保健產品品種,它對消費者來說絕對是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
那么,為什么社會上對保健品存在如此大的偏見呢?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乃是:在保健品行業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真正優質、優秀、有效的保健品數量只占少數,而大部分保健品則有“南郭先生”濫竽充數之嫌,更有部分所謂保健品只是打著保健品旗號,其產品屬于“無專利、無效、無用”的“三無產品”,卻硬生生套上優質保健品的價格標簽,豈不使人上當受騙,從而招致眾多消費者的詬病與指責?在此情況下,保健品行業被扣上“暴利”高帽,無疑影響了整個行業的聲譽及正常發展。
所以,從本質上來說,保健品行業與“暴利”是不沾邊的。但要摘掉此帽,則亟需進行行業治理。只有驅逐“假冒偽劣”,樹立優質保健品標桿,讓全社會對該行業投以尊敬的目光,則價格問題才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