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形象塑造 是營銷中國的重要一環
發布: 2009-12-04 09:40:31 作者: 佚名 來源: 直銷專家委員會

2008年,我國出口14285.5億美元。如此巨大的貿易量,背后是數以萬計的企業、數以千萬計的就業、數以萬億計的利潤和相關收入,出口對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另一方面,中國制造對于進口國的消費者福利增加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中國向美國的出口,就使美國消費者在提高生活質量的同時每年還減少消費支出數百億美元。但令人遺憾的是,中國制造在國際上的形象卻難如人意,甚至在某些時候、某些地區、某些領域有妖魔化中國制造的傾向。
單純指責外國消費者、外國媒體、外國政府是沒有意義的,不但于事無補反而可能讓事情更糟。終于,中國政府開始進行另一方面的嘗試:商務部組織四家商會聯合制作了關于中國制造的形象廣告,在CNN等國際主流媒體上投放,以在全球尤其是我國主要出口市場上提升中國制造的形象。
雖然僅是一個30秒的廣告,雖然剛開始在亞太區播放,雖然只是突出了“中國制造國際合作”的主題,但個中意義卻沒有那么簡單。起碼它說明,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為了推動中國產品出口,為了提升中國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為了給中國產品提供更好的國際貿易環境,塑造中國制造在全球的良好形象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開始重視并且付諸行動。
從營銷學的角度看,企業營銷可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產品營銷,以質量、功能、價格等吸引顧客購買產品;第二個層次是品牌營銷,樹立本企業產品在業內和消費者中的品牌地位,以品牌引導消費提升競爭力;第三個層次則是企業形象營銷,通過理念、文化、責任、行為等等的宣傳,提高消費者對于本企業的內在認同,建立持久的消費者忠誠度和信任感,全面提升品牌和產品競爭力。
國家營銷雖有不同,但內在規律和基本內涵也是一致的。出口的基礎當然是產品的質量、功能和性價比,中國制造只要價廉物美,就可以在國際市場上有自己的競爭力,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產品質量的大幅度提高、出口品種的全面擴展和生產成本優勢基礎上的價格優勢,形成了我國出口急劇增長的強有力支撐。
在這個前提下,國家營銷的第一個層次,就是中國政府應利用一切機會向世界推銷中國制造產品,為中國企業爭取更多貿易機會和更好貿易條件;第二個層次是幫助中國企業塑造品牌,但遺憾的是,這個層次的營銷相對薄弱,中國制造的品牌建立與出口大國的地位還不相稱,除了外商投資帶來的境外品牌和加工貿易的貼牌生產,我國的本土品牌仍未在國際市場獲得應有地位,眾多中國名牌,包括那些號稱價值數百億的品牌也僅是國內名牌而已,在國際市場影響力有限甚至全無知名度;但最薄弱的卻是第三個層次的國家形象塑造!雖然這個層次的國家營銷最難以量化,但卻也表現最直觀、影響最深遠:某種意義上,中國制造還是低端產品、低質量、低價格的代名詞,遠不能與德國制造、日本制造、美國制造相提并論,沒有在國際市場形成廣泛的美譽度,更談不上普遍的忠誠度。
從政府職能角度來說,第一、第二個層次的營銷更為清晰可見,也更易操作。比如,在雙邊貿易談判中、在某個展覽會上,都可以體現出來。但對于我國來說,第三個層次的國家營銷更應該高度重視,理由也很簡單:一是國家形象塑造對于提升我國出口競爭力至關重要,甚至能對出口價格產生直接影響(相比之下,德國、日本等國家形象已經基本確立的國家或許不必再進行更多的此類工作);二是中國制造的形象固然建立于個體的中國企業,但國家營銷卻不是個體企業能完成的,必須由政府來進行。
商務部的活動只是邁出了中國制造國家形象塑造的第一步。要在國際市場樹立中國制造的良好形象,內涵的拓展、形式的多樣、操作的專業、工作的持續以及所有相關方的參與等等都是必需的。希望不久的將來,中國出口產品都會有一個共同的自豪而且響亮的名字:中國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