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運作"?北海"307"系列傳銷案揭示傳銷新特點
發布: 2009-11-30 10:33:49 作者: 蔡云 周丹丹 來源: 新華網廣西

近年來,越來越多高學歷、高智商的社會人士卷入傳銷當中,從“實物產品”到純“資本運作”,傳銷的欺騙性、隱蔽性越來越強。近日,北海市破獲一起傳銷案件,北海“307”系列傳銷專案涉案人數眾多、涉案金額逾億元,是近年來北海市司法機關集中抓捕、起訴、判決的最大刑事案件,這起案子揭示出諸多傳銷新特點。
——“307”傳銷專案的主要特點
在“307”傳銷案件中,傳銷組織者以高學歷、高智商人員居多。“307”系列傳銷專案95名被告人中,博士、碩士、研究生和本科文化33人,其中犯罪集團主要組織者之一林某為澳大利亞籍華裔,擁有悉尼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等高級職稱和銜頭。
參與者大部分為個體小老板和辭職經商的機關單位、企業集團公司的干部職工,其中不乏民營企業老總、經理、復退軍人和離退休領導干部子女。北海市檢察院提起公訴的46名被告人中,民營公司老總8人;個體經商戶11人;離退休干部和復退伍軍人9人;大多數人在40歲至50歲,事業有成,經濟實力雄厚。
“307”傳銷專案95名被告人中,女性參與者50人。不少女性在參與傳銷犯罪之前和加入傳銷組織后曾從事過國際某知名品牌的直銷和地產經紀人等職業,生活富裕,家境殷實。
上述三類人員均以成功人士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其良好的經濟條件和社會信譽,使得“307”傳銷案較一般傳銷犯罪活動更具欺騙性。其大多分散租住在北海市內各高尚住宅小區,有的甚至在北海購置房產別墅,一掃傳統傳銷形象,給人以參與新型傳銷項目確實有“高回報”的假象。
“307”傳銷案組織形式上一反常態,大幅提高入門起點,高起點、高規格、高姿態發展會員。傳統傳銷組織只須花3800元申購1份“產品”,便可取得入門資格,北海“307”傳銷案要求入門者交納69800元申購21份份額,以取得入門資格。高起點、高規格發展“高尚人士”入會,使得其對外充滿神秘感。
在內部利潤分配方式上,“307”傳銷案采取了“提成分配制”,專人專門核算,按時逐級發放,給傳銷人員以公平、公正的幻想。大部分人在得到高額“回報”后,進一步迷失心智,將提成再以他人名義繼續投入到傳銷活動中,以期望得到更高、更快的回報。對受邀的初入者以精神控制為主,誘騙手段更加“人性化”。“307”傳銷案一改傳統暴力方式,將受邀請人誘騙到北海后,每天負責其吃住玩,對不想加入者實行來去自由,積極營造一種文明、優厚的高尚生活假象,使很多受騙者回去后又過來,最終陷入傳銷犯罪的旋渦不能自拔。
——打擊傳銷違法犯罪活動的難點
傳銷組織者想方設法把親朋好友等一切可能動員的人拉來后,利用人們對財富的向往和對職務晉升的渴望集中進行洗腦,使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據被抓獲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交待,一個人在一個單位和企業里正常工作需要7、8年才能晉升科長、主管等職位,月薪不過數千元,即使在商場拼打十年、八年,也不過年薪幾十萬、上百萬元。參加“1040工程”,只須一次性投入69800元,發展3個直接下線,一兩年就能拿到1040萬元的巨額回報,如此美麗的神話和暴富憧憬,普通人很難抵御其誘惑。
加入前,傳銷組織宣稱參與者任何時候都可退錢走人;加入后,若真要退出,其便會想方設法加以阻撓拒絕。同時,傳銷人員在退出時還不得不考慮三個問題。一是投入的巨款無法退還,看著自己的血汗錢如此打水漂,實在于心不甘;還有部分傳銷人員為了盡快晉升“老總”,已借了錢、貸了款,有的甚至已變賣了公司和自己的房產,退出后工作、生活無人著落,還面臨巨額債務。二是已經把親朋好友和認識的人都拉來了,自己單獨撤出就要面對他們的指責,甚至要為其償債,后果不堪設想,唯有繼續堅持,以其取得好“業績”。三是晉升“老總”后,每月少則能領到幾萬元、多則幾十萬元,更是有力刺激了其繼續發展的欲望。
同時,組織者和骨干分子反偵查能力越來越強。他們分散居住,流動性強,將原來白天上課的方式改為深夜或者清晨。將原來大型聚會型的洗腦方式改為分散在居住地的家庭聚會型,并不斷變換上課的地點,或者改為三三兩兩、面對面談心型。
據北海市人民檢察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實踐中傳銷犯罪案件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但非法經營罪“情節嚴重”標準一直沒有出臺。多年來,北海市檢察機關提起公訴的傳銷案件法院大多判處罰金,量刑時則以羈押時間為限,宣判后即釋放被告人,這些人出來后往往又重操舊業。“307”系列傳銷案開庭審理結束后,95名被告人有60多人被取保候審,被判處實刑的68人中有37人以羈押時間為刑期,宣判完畢即被釋放。另有13人判處緩刑,14人單處罰金。刑法修正案(七)出臺后,“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明確規定,只對傳銷的“組織領導者”處以刑罰,但尚未對“組織、領導”的具體標準做出司法解釋,使得有關部門在辦理此類案件時出現法律“真空”。
——專項整治、長效治理
記者從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廳了解到,2008年廣西傳銷犯罪立案數全國第一,幾乎占了全國立案數的一半,工商部門初步估計廣西有來自全國各地傳銷人員約30萬人。一些基層執法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打擊傳銷應加大打擊力度,打防結合,實行長效治理。
首先,針對各地傳銷違法犯罪活動開展的不同特點,采取集中專項整治,在一段時期內組織公安、工商等政府職能部門集中優勢兵力,采取追上線、挖源頭、破網絡等措施,進行連續、精確打擊,力爭一挖到底,將傳銷網絡體系徹底摧毀擊垮。對公安機關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檢察機關應當依法快審快訴,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從嚴、從重、從快判決,并加大宣傳力度,形成打擊合力,始終保持對非法傳銷的高壓態勢。
其次,堅持打防控管相結合,實施長效治理。由當地黨委、政府積極協調有關職能部門,實行打防控管相結合,在提高綜合治理能力上下功夫,積極探索長效防范管理機制。由當地黨委、政府通過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如協調電信、移動、聯通等部門,向進入轄區的所有手機、大靈通、小靈通用戶發送打擊傳銷的提示短信,在電臺、電視臺反復播放打擊傳銷的公益廣告,在車站、機場、碼頭等場所張貼、懸掛宣傳禁止傳銷的標語、通告等,掀起全民拒絕傳銷、打擊傳銷的熱潮。
再次,創建無傳銷小區,不給傳銷者以立足之地,斷絕其生長土壤。各居委會掌握轄區居民樓所有房屋的狀態,定期開展調查走訪,對傳銷人員進行實時監控。廣泛發動群眾做好宣傳工作,形成群眾、基層組織與執法機關的信息互通機制。建立激勵機制,對在打擊傳銷違法犯罪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單位、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進一步調動廣大干部、群眾參與打擊傳銷違法犯罪活動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