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贊:直銷業培訓應該打造“中式菜單”
發布: 2009-10-22 09:18:24 作者: 龍贊 來源: 直銷專業

近段時間,直銷業界一個個嶄新的教育實體如各種企業“商學院”紛紛建立,講師培訓班風起云涌,教育培訓活動多如牛毛,這些現象的確凸顯了教育培訓對直銷業非凡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不能不使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應該以什么樣的原則來指導直銷業的教育培訓?對業界各種教育實體的創辦宗旨、辦學功能以及管理運營模式應該提出什么樣的標準和要求呢?
筆者認為,中國直銷業的培訓要達到突出特色、辦出水平、取得成果的目標,必須正確處理好“中式”與“洋式”的關系,著力打造直銷教育培訓的“中式菜單”。
第一, 我們不能在營銷教育培訓的引進過程中失去自我
毋庸置疑,中國營銷教育培訓特別是直銷教育培訓,其大綱和內容基本上是舶來品。洋理論、洋教頭、洋系統曾經風靡一時,“成功八步”被頂禮膜拜到非同尋常之境界。我們不否定它們的歷史作用,但也不能妄自菲薄、失去自我。
事實上,從改革開放30年的歷程來看,我們引進了西方很多東西,大到汽車、小到咖啡、口香糖。除了實實在在的商品,還有語言、觀念、模式。但對于任何一種引進品,都有一個本土化、自我消化并形成自我特色的過程之要求。中國的汽車行業就是如此,從以前的整車引進,到逐步國產化,到國產化程度占大比重,再到形成中國自己的完全知識產權的汽車工業體系。可以說,中國的汽車業在引進的過程中不但沒有失去自我,反而催生了一個“新我”,這是值得驕傲與自豪的明智之舉,是值得其他行業借鑒的成功經驗!
第二,諸多“洋式”程序在當前的培訓界已經顯示出低效、尷尬,被接受度受到嚴重挑戰
諸如“成功、成功,我要成功!我一定要成功!”、“好,非常好!棒,非常棒!”等用語,真的已經到了泛濫的境地,只要在培訓會場聽到這樣的語句及其特定的語音語調,就禁不住使人起雞皮疙瘩。還有潛能訓練,本來不是一件壞事,但20年來,其“魔鬼”氛圍還是濤聲依舊,自然使參與者反感情緒很濃。另外,“成功八步”作為一種營銷技巧與方法程序,本身也無可厚非,但泛濫用之、機械用之,則也猶如守株待兔,令人生厭!實際上,很多營銷過程是“一步到位”的,或者是三步就鎖定,如果非得要通過“八步”,就顯得滑稽可笑了。
第三,中國式成功學值得挖掘,并且應該走向世界
中華民族是一個十分優秀的民族,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式國學的精粹名揚四海,如果將它們與營銷實踐、直銷實踐結合起來,應當可以獲得巨大的啟迪。“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最早的國際商品營銷通道,中國茅臺酒在國際博覽會上以獨特的營銷動作獲得注意和矚目,這一些,難道還不是值得我們借鑒的營銷案例?還有毛澤東同志的“持久戰”理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論,還有中國共產黨人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方法、通過會議解決重大問題的做法等等,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充分挖掘、潛心研究和重點傳授?同時,在過去的營銷實戰過程中,很多的企業與個人積累了中國營銷界獨有的“麻雀戰”、“地雷戰”等,也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和總結。
今年是我們建國60周年,6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30年以來,中國的國力顯著提升、國家形象呈現輝煌面貌,中國的企業營銷力也在大大增強。中國式成功學也具備了走向世界服務人類的深厚基礎。我們經常談國際化,其實,所謂國際化是全面的、雙向的,有進口,也要出口。我們希望中國直銷界能夠成為《新管道的故事》的制造者,能夠將一批批中國本土成功人士推向國際大講壇進行思想出口,從而推動全球營銷的發展!
因此,直銷業各個企業及其相應的商學院或其他形式的培訓機構,應當處理好“本位服務”與“面向行業”的關系,積極為中國直銷業培訓奉獻具有中國特色的培訓菜單,使市場一線的源源“活水”升華成為滔滔不息的理論汪洋,成為中國式菜單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為行業做出深遠貢獻的行為中樹立其牢不可破的閃光品牌,在與中華大文化交相輝映中走向國際市場大舞臺!